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朱元璋最大遺憾不是傳位給了孫子,而是他沒有給兒孫除掉一大禍害

朱元璋最大遺憾不是傳位給了孫子,而是他沒有給兒孫除掉一大禍害

朱元璋一直都很鄙視倭國,他的書房曾掛著一把來自日本朝貢的扇子。朱元璋把玩之餘,題寫了一首《倭扇行》,詩中痛斥倭國國王無道,民眾為賊。

「滄溟之中有奇甸……國王無道民為賊,擾害生靈神鬼怨,觀天坐井亦何知,斷髮斑衣以為便……君臣跣足語蛙鳴,肆志跳梁於天憲,今知一揮掌握中,異日倭奴必此變。」

有一天,朱元璋接見倭國使者答里麻,幾句客套話之後,又多嘴問了一句:「爾國風俗如何?」答里麻搖頭晃腦吟詩作答:「國比中原國,人同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銀瓮儲清酒,金刀膾素鱗。年年二三月,桃李自陽春。」這話說的傲慢無比,還異常自負。

朱元璋越聽越來氣,「惡其不恭,絕其貢獻,示欲征之意。」拒絕倭國使者的朝貢,打算要征伐倭國。更加讓朱皇帝不爽的還在後頭。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鑒於倭寇屢屢侵擾沿海郡縣,朱元璋派楊載為使臣,出使日本「派賜璽書聲討其罪」。

國書寫得異常霸道,簡直就是老子在教訓兒子——「詔書到日,如臣則奉表來庭,不臣則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應天休,如必為寇盜,朕當命舟師,揚帆諸島,捕絕其徒,直抵其國,縛其王,豈不代天伐不仁者哉,惟王圖之。」

當時日本正處於南北朝時期,控制九州的實權人物是南朝的懷良親王,這懷良親王可不是個軟柿子,看過明朝國書大發雷霆。

懷良親王是後醍醐天皇的第十一子,當時的官職是征西大將軍,此人在與北朝交戰時,不僅親臨戰場,而且身中三箭不退縮。

懷良親王讀罷朱皇帝的詔書,當場殺掉明朝使團中的五個人,將領隊楊載拘押三個月才釋放回國。兩國交戰尚且不斬來使,倭國親王的背信棄義令朱元璋火冒三丈。

時隔一年,朱元璋再派使臣趙秩出使日本,趙秩陳說利害,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唇槍舌劍,懷良親王態度緩和下來,答應「奉表稱臣」。

懷良親王派僧人祖來帶著大量的貢馬和土特產進貢明廷,同時釋放被倭寇抓獲的明朝百姓七十餘人,以示友好。

朱元璋被迷惑了,當時大為高興,設宴款待了日本使者。朱元璋高估了懷良親王的影響力,他是親王而不是國王(天皇),當時國王並沒有考慮與大明朝建立友好關係。

倭國高層認為明朝征伐海島缺乏經驗,朱皇帝「直抵其國,縛其王」只不過是說大話吹牛皮而已。事實上,朱元璋討伐倭國確實有難度,明朝剛剛建立,天下初定,民眾渴望修生養息,而北方的狼——蒙古勢力依然對明廷構成嚴重的威脅。

朱元璋在祖訓中,多次提醒子孫後代不要「窮兵黷武」,儘管倭國多年沿海騷擾,不過是小打小鬧,朝廷一旦大舉興兵,勞師動眾,遠赴海外,勝負難料,真正的心腹大患依然在北方的草原。

明成祖朱棣在位的時候,他派鄭和下西洋,沿途炫耀天朝海上力量,震懾了包括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

倭國政要一改從前傲慢不恭的強硬態度,主動請求納貢稱臣。朱棣喜形於色,讚美「海東之國,未有賢於日本者也」,當即派使者前往倭國,冊封足利義滿為「日本國王」,雙方簽訂了貿易條約,日本每年向明廷朝貢,承認明朝的宗主國地位,蜜月期一直維持到嘉靖時期。

倭國人有著「菊花與刀」的雙重性格,極其善變,唯利是圖。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倭國反目,倭寇捲土重來,從此不斷騷擾明朝沿海城鎮,攪得明廷君臣百姓不得安寧。朱元璋忌諱征伐倭國,最終給子孫遺患無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周讀書 的精彩文章:

司馬光砸缸真有其事嗎 他救的那個熊孩子是誰 後來怎樣了
晉朝奇女子死而復生 前未婚夫與丈夫同時爭搶 驚動了朝廷

TAG:漢周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