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線上聊得嗨,線下沒話講,這是咋回事?

線上聊得嗨,線下沒話講,這是咋回事?

圖片來源:pexels.com

撰文 | 陳力深(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近年,全球各地都興起手機交友軟體。中國的陌陌和探探十分流行,國外則有Tinder和Coffee Meets Bagel等。雖然大眾或媒體對這類手機軟體的刻板印象多為負面,認為它們是約炮工具,但無可否認,線上平台(包括交友網站和手機交友軟體)漸漸成為尋找戀愛對象的主流途徑。

社會學家Michael J. Rosenfeld和Reuben J. Thomas根據2010年美國全國代表性樣本的調查發現,自1990年代中期,在線上認識戀愛對象的人數越來越多。在2010年的一項針對有伴侶者的調查中,超過20%的人是在線上認識他們的伴侶。

那麼,與線下交友相比,線上交友有哪些特徵?這些特徵又會如何影響我們「找尋真愛」的過程呢?


1 自我呈現對線上交友的影響

線上交友平台的最主要特徵是,用戶需要通過製作個人資料檔案呈現自己。用什麼照片、寫什麼自我介紹、是否填報年紀、工作、喜好等等,這些都會影響他人對自己的認知。在這個情況下,這些線上的個人資料和線下的真實人物可能有出入,這也是很多人對線上交友望而卻步的原因。

那麼,線上呈現於實際情況差異較大,會如何影響交友結果呢?Nicole B. Ellison,Jeffrey T. Hancock和Catalina L. Toma (2012)與三十多位線上交友平台用戶進行了深入訪談,嘗試了解用戶如何詮釋線上和線下資料有差距的現象。基本上,所有用戶都知道,線上資料不可以盡信,照片十居其九都有修飾過。但是,他們不認為所有誤差的資料都是欺詐。譬如說,用戶了解到線上資料有可能是過去的資料。照片上是一個長發的人,但今天見面的時候卻是一個短髮的。又譬如說,用戶明白到對方的線上個人介紹可能是對方對將來自身的一個描述。有人寫自己喜歡爬山,不一定是他/她過去喜歡爬山,而可能是他/她希望將來自己多爬山一點。受訪者又表示,線上的個人介紹很多時是對方對自身的主觀評價。 「我長得高」或「我不太胖」都是非常主觀的形容。

所以,一般交友軟體使用者可以接受線上和線下資料有差距,但這個差距不可以太大。研究人員寫到:「個人資料構成了一個承諾,一個對想像中的觀眾的承諾,即未來面對面的互動將會與一名不會跟個人資料所描繪的人存有明顯差異的人士發生。」


2 線上聊得嗨,線下沒話講?

線上交友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在網上明明相談甚歡,真的見了面卻不知道該聊點什麼。傳播學家 Joseph Walther (1996)提出了超人際傳播模式,解釋了為何我們在線上交流時,和交流對象的親密感會較在線下交流時高。

第一,在訊息發放者方面,發放者會選擇性披露自己正面的資料,自然地披露更多個人信息,以彌補在線上交流失去的其他感官信號。第二,在訊息方面,線上交流的人有更多時間去編輯訊息,用最好的言詞表達。第三,訊息接收者方面,基於線上交流的感官限制,接收者往往會憑文字去想像發送者的其他特徵,例如神態和語氣。第四,當訊息接收者接收訊息後,基於上述的理由,他/她會對發放者有較好的印象,回饋也會較正面。訊息發送者收到正面的回饋後,出現了良性循環。

這個超人際傳播模式對線上交友有重要的影響。首先,當我們在線上交流的時間越長,理論上我們會越了解對方。那麼,我們在線下見面時應該會對對方有更親密的感覺。所以,在線上交流的時間和第一次線下見面的滿足感應該有正面的關係。可是,當我們在線上交流時間越長,由於超人際溝通的關係,雙方都會把對方理想化。到線下見面時,落差會越大,滿足感就會越低。

那麼,理論上講,應該存有一個最理想的線上交流時間:這個時間既足夠讓雙方打好基礎,但又不至於令雙方過分地把對方理想化。這個時間,是多久呢?

Artemio Ramirez、Erin M. Sumner、Christina Fleuriet和Megan Cole (2015)收集了近400位在過去三個月曾經跟線上交友平台認識的人在線下見面的人士的數據。研究團隊收集了調查參與者與他/她們的對象在線上交流的時間,以及他/她們第一次線下見面時的親密感、發展長期關係的意圖等等。研究發現,線上交流的長久與這些滿足感變數成一個倒U字的關係。也就是說,線上交流越久,滿足感先升後降。滿足感最高的一刻,大概是在線上交流了17至23日(即兩個半到三個星期)。

3 選擇更多真的是好事嗎?

比起在真實生活中,線上交友可以在短時間內認識更多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無法得知在咖啡廳撞到的那位他/她是否單身,又或者是否在尋找什麼關係。可是,一打開陌陌或探探,隨時可以與過百位在尋找不同關係的人交流。那麼,是不是選擇更多,我們就更有可能遇到真愛呢?

研究表明,選擇越多並不一定就越好。市場營銷研究指出,當消費者遇上太多選擇的時候,購買意欲往往會減低。例如,心理學家Sheena Iyengar 和Mark Lepper(2000)發現,在面對六款或二十四款味道的果醬時,前者有30%的消費者會購買果醬,但後者則只有3%的消費者購買。原因是,當選擇太多,大腦未能消化所有消息,導致「選擇超載」。

「選擇超載」的現象在交友情境下也會出現。 Alison P. Lenton、Barbara Fasolo和Peter M. Todd(2008)曾研究人在面對不同數量的線上交友個人檔案時有什麼不同的反應。相比於只有四個選擇對象的情境,實驗參與者較喜歡有二十個選擇。可是,當面對二十個選擇時,實驗參與者卻更容易混淆不同對象的資料。

Alison P. Lenton和Marco Francesconi (2010) 又進行過另一個研究。從三千多位參與過閃電約會的人士的經驗中,研究人員發現,在人數多的情況下(24人或以上),閃電約會的參與者多以表面的準則如身高和體重去決定對象;而在人數少的情況下(24人以下),閃電約會的參與者則較多以內在條件如教育程度和職業去決定對象。這兩個研究並不是指選擇過多就於選擇錯誤,但是選擇的多寡絕對影響大腦如何作出選擇。


4 平台設計如何影響交友過程?

線上交友平台設計各有不同。 Andrew T. Fiore和Judith S. Donath (2004) 歸納了市面上常見的三大系統。他們稱第一種為「搜索/排序系統」,即是用戶要自行製作個人資料檔案,然後尋找或瀏覽其他用戶的檔案。陌陌就是這種系統。陌陌用戶要在人海中尋找喜歡的對象。第二種是社交網路系統。這種系統並不常見,借用戶和用戶之間互相向對方推薦自己的朋友,可以說是「朋友介紹朋友」的線上版。第三種是「匹配系統」。用戶填寫個人資料後,平台會根據自行制訂的演算法為用戶匹配對象。有時候,平台會計算出二人的匹配度,供用戶參考。

不同的設計對我們交友有影響嗎? Stephanie Tom Tong和她的研究團隊(2015)進行了一個實驗,比較「搜索/排序系統」和「匹配系統」對用戶的影響。研究團隊發現在「搜索/排序系統」中,用戶感受到更大的自我控制度,對平台有更高的滿足感,因此更渴望與對象發展關係。相反,「匹配系統」的用戶認為對象是平台演算法計算出來的,自己並沒有參與評鑒過程。所以,用戶對與被匹配的對象發展關係的興趣沒有在「搜索/排序系統」上那般的高。


結 語

本文探討了四個線上交友(包括交友網站和手機交友軟體)的特徵,以及這些特徵如何影響到我們結識伴侶的經驗。第一,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線上資料只要和真實沒有太大差距,都可接受。第二,在網上交流的時間不是越長越好,大概兩個半到三星期是在線下見面的最好時機。第三,選擇多或選擇少影響到大腦如何進行評審。在網上交友時,我們要明白到我們的大腦是如何運作。最後,不同平台的設計給予我們不同的控制度。我們需要清楚了解自己喜歡哪種模式。

最後的最後,你有通過交友軟體找到「真愛」嗎?

引用文獻:

Ellison, N.B., Hancock, J. T., & Toma, C. L. (2012). Profile as promise: A framework for conceptualizing veracity in online dating self-presentations. New Media & Society, 14, 45–62.

Fiore, A. T.,& Donath, J. S. (2004). Online personals: An overview. CHI 』04 extended abstracts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pp. 1395-1398).

Iyengar, S.S., & Lepper, M. R. (2000). When choice is demotivating: Can one desire too much of a good th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9, 995–1006.

Lenton, A. P., Fasolo, B., & Todd, P. M. (2008). 「Shopping」 for a mate: Expected vs.experienced preferences in online mate choice. IEEE Transactions on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Special Section: Darwinian Perspectives o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51, 169–182.

Lenton, A. P.,& Francesconi, M. (2010). How humans cognitively manage an abundance of mate option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1, 528–533.

Ramirez, A., Sumner, E. M., Fleuriet, C., & Cole, M. (2014). When online dating partners meet offline: The effect of modality switching on rela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online daters.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20, 99–114.

Rosenfeld, M.J., & Thomas, R. J. (2012). Searching for a mate: The rise of the Internet as a social intermediary.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77, 523–547.

Tong, S. T., Hancock, J., Slatcher, R. B., Corriero, E. F., Walther, H. B., Lennemann, B., …Tadi, P. (2015). Algorithms, attributions, and decision-making: The effects of system design features on mate selection in online dat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San Juan, Puerto Rico.

Walther, J. B.(1996).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Impersonal, interpersonal, and hyperpersonal interactio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3, 3–43.

去知識分子網站看一看這些文章:

線上聊得嗨,線下沒話講?交友軟體能幫你找到真愛嗎?

http://www.zhishifenzi.com/depth/column/4008.html

美國八旬教授性騷擾,高校處理方式惹爭議

http://www.zhishifenzi.com/depth/depth/4006.html

3D列印迷你生物組織,多種細胞任意「編隊」

http://www.zhishifenzi.com/news/biology/4001.html

不想得老年痴呆,先提前預防腦細胞衰老

http://www.zhishifenzi.com/news/biology/3992.html

(長按複製上方鏈接,瀏覽器打開)

製版編輯 | 皮皮魚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商務合作請聯繫

business@zhishifenzi.com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面對學術不端,德國是怎麼做的
藍天白雲下潑個冷水:霾污染使你變笨了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