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上海之根是指哪裡?

上海之根是指哪裡?

原標題:上海之根是指哪裡?


在上海市16個市轄區里,松江區不是特別顯眼。但要回顧上海的歷史,就會發現,離開松江區,上海可能就不是現在這個金光閃閃的大上海了。


面積605平方公里的松江區,有一個響亮的稱號——上海之根。口氣有點大,但是松江區卻當得起,因為松江區的歷史,幾乎就是上海的歷史。


江南的開發要晚於中原,到了三國東吳時,整個上海連一個縣都沒有,歸吳郡嘉興縣管轄。直到東晉時,上海出現了一個地名,叫滬瀆壘,位於當時的海邊不遠處。南朝沒有變化,上海在地圖上「空空如也」。畢竟在那個時候,現在的上海有一半是泡在海里的。南朝後期,梁朝在現在上海市的最西邊,設置了崑山縣,和現在的江蘇崑山不是一個地方。隋文帝滅陳統一後,撤銷崑山縣,但過了十年,開皇十八年,又恢復了崑山縣。



唐朝統治後,江南開發的力度明顯加強,人口越來越多。上海也是這樣,唐天寶十載,公元751年,唐玄宗從嘉興縣分出一部分,設立了華亭縣,崑山縣同時也存在。中晚唐、十國的繁榮,讓上海在進入宋朝後有了質的飛躍。上海還沒有成為地級,縣一級也有很大的變化,崑山縣治遷到了現在的江蘇崑山,華亭縣被划到了嘉興。不過上海也沒吃虧,又設了一個嘉定縣。時間是南宋寧宗嘉定十五年,公元1222年。


元朝滅南宋後,上海迎來了比宋朝更輝煌的時候,終於出現「地級市」了。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南宋滅亡後一年(南宋亡於1276年,之後3年不能算,否則南朝也要算),元朝把華亭縣升為華亭府。華亭府和松江有啥關係?只過了一年,公元1278年,元朝在追剿所謂的南宋流亡朝廷時,華亭府就改稱松江府。松江府的治所,就在現在的松江區。


明朝延續元制,松江府繼續存在。有名君、有名將、有名臣,既有硬骨頭,同時又非常開明,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時代之一的明朝經濟非常發達,松江府在明朝行政版圖上的地位大幅提高。太祖朱元璋二十六年,1393年,松江府的人口就達到122萬人。在人口不多的明初,可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明孝宗以後,松江府人口也保持在五六十萬左右,是一等一的大府。



明朝的「大上海」是現在的江蘇揚州,但松江府特殊的地理位置,卻起到了保衛「寧揚杭」軍事橋頭堡的作用。清初地理學家顧祖禹就說松江府面朝東海,扼守三江之險,南引浙、閩,北控江、淮,是長江沿岸進出東海的必經之地。換個角度,只要守住松江府,外敵就不能進入長江。松江府加上錢塘、揚子江等地方,號稱利害攸關天下之半!

松江府在明朝是有名的漁米之鄉,才子盛地,名人輩出。明朝第一奸臣嚴嵩倒台後,松江人徐階出任內閣首輔,就是大明帝國「首相」。徐階為人謙虛低調,不像嚴嵩老奸巨猾、嚴世蕃張牙舞爪,深得嘉靖好感。徐階出任首相後,把自己兩大門生調進內閣,一個是高拱,一個就是後來的帝師張居正。



明朝的松江府,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才子——董其昌。現在能有董香光(董其昌自稱香光居士)一幅真跡,三代不愁吃喝。董其昌當過皇太子朱常洛的老師。朱常洛即位後,召董其昌入朝,編撰《明神宗實錄》。沒想到朱常洛太短命,一個月就駕崩了,朝局被魏忠賢弄得烏煙瘴氣,董其昌回松江養老。


差點忘了講,元朝時的松江也出了一個你絕對知道的奇女子。誰呢?課本上講過的黃道婆,她就是松江府人,中國紡織史上劃時代的人物,被稱為布業始祖。


值得一提的是,松江府在明朝又設置了一個縣,就是上海縣,縣尖嘴就在現在淞江和黃浦江的交匯處,現在寸土寸金之地。


松江府在清朝沒太大的變化,治所還在松江區,就是比明朝更加繁華了。這很正常,清朝人口爆炸式增長,加上松江府直面大海的優勢,想不發達都難。到了清末民國,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在松江府基礎形成的上海市,逐漸成了中國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也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長眼量 的精彩文章:

我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經過哈薩克 俄羅斯
康熙 雍正吃滿漢全席,純屬影視劇虛構

TAG:風長眼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