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哈佛人類學家:哈扎人狩獵者分享食物的模式,揭示了合作的演變

哈佛人類學家:哈扎人狩獵者分享食物的模式,揭示了合作的演變

東非哈扎族的狩獵者採集者們向來是既不慷慨也不吝嗇。但他們所生活的群體卻是如此。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模式體現出一種靈活且未被人所重視的合作形式,正是這一點幫助人類從流動的小作坊向工業化國家轉變。

哈佛人類學家:哈扎人狩獵者分享食物的模式,揭示了合作的演變

有些部落營地會比其他營地更多地分享食物,但是哈扎族人會在所有營地中遷徙,而不是聚集在待遇最優厚且最善於合作的部落營地中。研究人員於9月20日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發表論文,指出哈扎人個體會調整他們分享食物的意願程度,以便融入他們流轉到的臨時營地的公認標準或社會規範。

社會規範以不為人知的方式發展著。但是,由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科隆等人表示,某些因素會鼓勵哈扎族人在營地中的分享行為,比如擅長狩獵戰果累累的獵人的存在。研究人員表示,在擁有這些規範的團體中,合作者只與合作者互動交流,而不會被那些不貢獻食物的人佔便宜。

哈佛人類學家:哈扎人狩獵者分享食物的模式,揭示了合作的演變

哈扎人之間的小組驅動共享模式挑戰了合作如何演變的傳統理論。許多人認為,個人一般來說不是慷慨就是自私的。在這種情況下,合作者尋找其他合作者,但必須防止被鬼鬼祟祟的自私自利者剝削。

哈佛大學人類學家約瑟夫·亨里奇說,像哈扎人這樣的狩獵採集者,他們比現在任何人都更能代表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這種思路提出了合作日益繁榮的可能性,因為擁有更多合作規範的狩獵和採集者營地,比合作規範較少的營地存活的時間更長。

哈佛人類學家:哈扎人狩獵者分享食物的模式,揭示了合作的演變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人們進行了一個合作遊戲,模仿哈扎人現實生活中的活動——分配從蜜蜂巢中收集的蜂蜜。參與者包括來自56個營地的383個人。每個營地平均約有30人。 人類學家在2010年至2016年期間進行了四次測試,共有137人在兩次或多次比賽中參與了遊戲。

每個志願者都收到了四根裝滿蜂蜜的吸管,並且可以將任意數量的吸管貢獻給營地,或者根本不做貢獻。玩家知道,研究人員會將公共「吸管池」中的總數增加三倍,然後在參與者之間平均分配。

哈佛人類學家:哈扎人狩獵者分享食物的模式,揭示了合作的演變

人們保留下他們沒有貢獻的那些吸管,因此個人不給予任何東西,只無償分享營地池中的資源,似乎能夠獲得很多的蜂蜜。但是,如果每個人都把所有四根吸管放在普通的鍋里,整個營地都會收集最多的蜂蜜。

哈紮營地在四項測試中都顯示出類似的貢獻水平,無論營地大小。從一個營地搬到另一個營地的參與者,他們做出的捐獻接近該營地個人的平均水平。因此,更換了營地的那些個體更傾向於遵循新營地的共享規範,而不是堅持個人對慷慨或吝嗇的信仰。

當然,對其他種族部落的研究發現,並非所有部族的人都具有這樣的習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狗說 的精彩文章:

由於盯著綠色激光筆玩耍,這個男孩在自己的視網膜上燒了個洞
泰國海岸擱淺綠海龜,腹內塞滿了塑料廢物,48小時搶救無效

TAG:大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