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矽谷 「世紀騙局」終大結局,曾經的生物技術獨角獸被曝正式解散

矽谷 「世紀騙局」終大結局,曾經的生物技術獨角獸被曝正式解散

Theranos,這家位於矽谷的生物技術初創公司,如今還是要走到結局了。

在創立的 15 年間,Theranos 經歷過被資本環繞、被投資人追捧,一度被認為是可以重新定義血液檢測行業的獨角獸;也品嘗過被謾罵、被厭棄,從神壇跌落委曲求存的掙扎。從眾人追捧的寵兒,到臭名昭著的騙子,這一切的起起落落、轟轟烈烈,如今都伴隨著首席執行官 David Taylor 的一封電子郵件畫上了句號。

近日,據《華爾街日報》爆料,在寫給股東的電子郵件中,Taylor 坦言,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公司正式解散的日子已經到來。

「我們沒時間了」

這封來自 David Taylor 的郵件幾乎被視為 Theranos 解散的定音之錘,在致股東的信中,他直言「我們沒時間了」,而這裡爭分奪秒的時間,就是指爭取避免「被破產」,而選擇主動解散清算的時間。

而促成了這次倉促解散的直接原因是與堡壘投資集團(Fortress InvestmentGroup,FIG)的貸款合同問題。2017 年 12 月,Theranos 從堡壘投資集團這家信貸機構獲得了 1 億美元的貸款,試圖作為最後一針強心劑,合同的條件則是達到「某些產品和運營的里程碑式成果」(achieving certain product and operational milestones),比如獲得 FDA 對其產品 miniLab 在Zika 檢測上的應用。在這個過程中,堡壘投資集團並沒有一次性支付 1 億美元,而是先期支付了 6500 萬美元,至於剩下的 3500 萬美元,則取決於 Theranos 的表現是否值得繼續支持。

圖 | Theranos 的產品miniLab(圖源 Theranos 官網)

在合同中,Theranos 創始人伊麗莎白·霍爾姆斯(Elizabeth Holmes)將其公司專利作為這筆融資的抵押物,堡壘投資集團將獲得 Theranos 4% 的股權,同時如果在投資時間內 Theranos 未能達到預期目標,堡壘投資甚至可以在不提前告知的情況下隨時脫身。

「這一融資應該能讓 Theranos 公司安然度過 2018 年」,Holmes 本打算用這筆錢續命,在最後的倒計時里使公司完成從測序服務到醫療設備生產商的轉型,但現在看來,算盤落空了。

在這個看起來不怎麼「精明」的合同中,很難想像其中「委屈」一方,Theranos 曾經擁有超過 800 名員工、估值超過百億美元,甚至可能重新定義血檢、撼動整個美國醫療界。

今年 4 月,Theranos 不得不解僱了其大部分員工,最終只剩下二十多人維持公司的運行。而事實上,如今二十多人的團隊也不復存在了——絕大多數的員工已經於 8 月 31 日結束了他們和 Theranos 的工作關係,只有極少數幾名高管堅守了額外的幾天進行事務清算。

Taylor 在郵件中告知股東,經雙方協商,堡壘投資將獲得 Theranos 的知識產權,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Theranos 公司將會用所剩餘的約 500 萬美元現金向無抵押債權人進行支付。而這一金額遠遠無法彌補已有的虧空,這也意味著對於那些對其投資的金融大鱷來說,他們的真金白銀已經石沉大海,血本無歸了,股東們將會一毛錢也拿不到。公司徹底解散估計需要 6-12 個月。

Theranos 剩下的只有知識產權,但沒有信譽的知識產權也很難再次獲得商業世界的信任了。

女版「喬布斯」

在這個充滿戲劇化的商業故事裡,毫無疑問,主角就是 Theranos 的創始人,伊麗莎白·霍爾姆斯(Elizabeth Holmes)。由於其過人的魄力、出色的公關能力,以及對黑色高領衫的鐘愛,Holmes 也被成為是女版「喬布斯」。

1984 年 Holmes 出生於美國,母親是美國國會委員會官員,父親在美國國際開發署工作,自小就隨著父母輾轉華盛頓、休斯頓、中國等地,使她具有了廣博的見識和獨立的個性。

大一暑假,正在新加坡 Genome 研究所實習的 Holmes 第一次接觸到血液檢測,正是這個機會讓她開始思考是否可以由一種更簡單、快捷的血檢方式用來檢測疾病。

2003 年,在斯坦福大學讀大二的Holmes 只有 19 歲,但卻一眼就看到了快速血液檢測背後的巨大商業價值,迅速創立公司 Theranos(當時名為 Real-Time Cures)。同時兼顧公司業務與學業基本是不可能的,幾乎沒有經過太多思考,Holmes 選擇從斯坦福退學。但她並不是一時衝動的愣頭青,退學的她帶走了她的導師Channing Robertson—成功說服成為了自己公司的顧問。

Theranos,名字來源於英文單詞治療(therapy)與診斷(diagnosis),十年磨一劍,2013 年,Theranos 開始推出自己的血液檢測產品。一款叫做 nanotainers 的血液採集設備和一款叫做 miniLab 的血液診斷檢測設備。與傳統的血液檢測動輒數百美元的花費相比,Theranos 最低只需要 2.99 美元。

圖 | Theranos 的采血器(圖源Theranos 官網)

不僅如此,Theranos 以「告別可怕的針頭和采血試管」為口號,宣稱不用針頭,只需刺破手指獲取幾滴血便可以完成在專業醫療實驗室內進行的多達 240 項醫療檢查,從膽固醇到癌症幾乎都能檢測。

這對於針頭恐懼症的患者來說更是再好不過。據估計,美國血液檢測市場容量為 750 億美元,而 Theranos 有望打造出一個價值 1250 億美元的新市場。不僅如此,為了打破美國醫療舊規則,Theranos 積極尋求合作。2013 年 Theranos 與擁有 7000 家門店的藥店連鎖巨頭 Walgreens 合作,在其門店裡向公眾開放檢測。

不可否認,相比於繁花似錦、驚心動魄的商業故事,科技背後的科學問題顯得枯燥乏味。酒香也怕巷子深,商業推廣需要一定的美化、自信甚至誇大、炒作,得益於 Holmes 出色的公關、社交能力,Theranos 一時間風光無二。

圖 | Holmes 一時間登上各大雜誌封面

社會各界對於這一「顛覆性」創新十分看好,各種頭銜紛至沓來:女版「喬布斯」、美女創業者、顛覆傳統科技,2014 年底,公司的估值達 90 億美元,Theranos 被評為僅次於特斯拉的「改變世界的創業公司」。

30 歲這年,Holmes 完成了她的童年夢想,手持一半股份的她已經身家 45 億美元,是個真真切切的億萬富翁。《財富》雜誌曾把她評為全球最年輕白手起家的女億萬富翁,福布斯則把她排在美國女性創業富豪榜第一名。

夢醒時分 大廈將傾

優秀的「產品」表現很快就得到了資本市場的反饋,各大財團、家族紛紛加盟,包括甲骨文創始人Larry Ellison,矽谷著名投資家 Tim Draper、傳媒大亨默多克、美國教育部長 Betsy DeVos 家族、沃爾瑪的 Walton 家族等個人或集團都不願意放過這個具有無限潛力的機會,紛紛入場投資。2014 年,Theranos 已經獲得了 4 億美元的投資。

圖 | Holmes 與美國前總統柯林頓(2015年 9 月)(圖源:JP Yim)

隨著閃閃發光的資本雪球越滾越大,也許連 Holmes 也分不清美化與謊言的界限了。但與商業界不曾停歇的吹捧一樣,來自醫學界的質疑也從未停止。只是人們對資本市場充滿興奮的歡呼聲遠遠蓋過了理智的聲音—沒有人關心技術背後的科學依據是否嚴謹,每個人都沉浸在美女學霸、家世清白的女主所描繪的美好未來中。

但夢,終究是要醒的。

2015 年 10 月 15 日,兩次獲得普利策新聞獎的新聞記者 John Carreyrou 在《華爾街日報》上的報道搖醒了沉醉在美夢中的人,他一手揭露了 Theranos 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

John Carreyrou 將Theranos 的故事整理成書,書名為 Bad Blood: Secrets and Lies in aSilicon Valley Startup(壞血:矽谷初創公司的秘密與謊言)(圖源:siliconvalley)

在與多名 Theranos 的前員工的溝通中,Carreyrou 獲知,Theranos 的儀器檢測,結果具有較大的波動性。即使是相同的血樣進行多次檢測,結果差異也會很大。為了減小這種差異性,採取的辦法居然是從驗證報告中刪除偏差較遠的數值。

同時,與公開宣傳的 Theranos 的儀器 Edison 可以提供 240 項檢測不同,事實上,只有 15 種檢測用的「真身」,其餘大多數都使用的是傳統儀器,如西門子的設備。而當同一項結果與傳統檢測儀器產生差異時,最終會採用傳統儀器的數據。

而揭發整個事件的《華爾街日報》,背後的老闆正是傳媒大亨默多克,儘管彼時他已經對Theranos 投資了 1.25 億美元,但仍舊選擇將真相公之於眾。

大廈將傾,隨之而來的是來自各方的審查。2016 年 1 月,在經過實地調查後,美國食品及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以及聯邦醫保與聯邦醫助服務中心(CMS)向 Theranos 發出了措辭嚴厲的信件,指出「該實驗室存在缺陷的做法,並可能直接危害病患的健康和安全」,同時,提出 10 日內對兩個實驗室進行整改,否則將吊銷執照。

而曾經的合作夥伴此時也急於抽身,3 日後,Walgreens 宣布停止在部分門店的所有檢測。同年,證券交易委員會介入調查。CMS 向 Holmes 開出警告,禁止其在兩年內再次涉足血檢行業。

2018 年 3 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與 Theranos 達成了民事欺詐指控的和解:Holmes 放棄對公司的主要投票控制權,同意繳納 50 萬美元罰款,並且 10 年內禁止在美國上市公司擔任高級管理職務。6 月,Holmes 遭到美國司法部刑事指控。

而今,這場鬧劇終於要落下帷幕了。

在這場「世紀騙局」中,我們難得直觀的見到了資本市場的幼稚、盲目、衝動,在眾多被「割韭菜」的大佬中,默多克算得上是理智的一個,不僅僅是個人的理智,更是媒體人的底線,即使身在其中,也保持有行業的道德。在遮羞布被扯下的那一刻,面對、及時止損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曾是眾人追捧的寵兒,如今成為臭名昭著的「騙子」,Holmes 的故事將會成為矽谷商業的警鐘。在大廈傾倒的那一刻,不知 Holmes 是否會記起 19 歲那年最初的夢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CRISPR 可調整蝴蝶翅膀顏色和鱗片結構!或可用於製造生物顏料
都有一個貝葉斯大腦?預測編碼理論可啟發 AI 構建和人類似的意識

TAG:DeepTech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