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戰爭,他在「貓耳洞」堅守一年,歸來後,上級:我不認識他!
對越戰爭,他在「貓耳洞」堅守一年,歸來後,上級:我不認識他!
文/一壺煮酒論古今
關於戰爭,它帶來的生靈塗炭,是難以估計的。在一場戰爭中,能與死神擦肩而過而不犧牲的人,是幸運的。但那些在戰場上犧牲,沒能回家的人,絕對不能說他們是不幸的。在中國,有很多都是父子上陣殺敵,然後兒子又去,這不是一代人能解決的,他需要前仆後繼。曾有一位記者,就問一個士兵為什麼每次上戰場都是首當其衝,排到最前面,難道不怕子彈嗎?士兵一臉剛毅,「我的父親,當年就是這麼做的!」是的,軍人保家衛國就一種天職和來自上一輩的傳承。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就有一位英雄,他獨守了陣地一年,最後回到部隊的時候,他的上級就表示,你是怎麼人?他一點不認識這位戰鬥英雄了。在當時,有很多這樣的英雄,即使這場戰役就剩自己了,彈盡糧絕了,依舊要為了完成使命,進行堅守,或者困守。這不是在軍人看來,不是一件偉大的事,二十一分天職。他們是軍人,他們就必須完成上級交給自己的使命。對越戰爭,他在「貓耳洞」堅守一年,歸來後,上級:我不認識他!
對我們平常人來說,能有這樣的士兵,為我們保家衛國,做我們國防最硬的一道牆,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世界在變化,中國人的毅力、職責是一直都未變化。中國能存在五千年,那就能延續下一個五千年,這不是預想,而是每一個中國軍人和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那位戰鬥英雄叫楊啟良,當時他還是一位普通的班長,上級給自己指派的任務是必須守住一六六一側的高地。那一年是一九八三年,對班長楊啟良來說,卻是人生中最接近「死亡」的一年。
不是說,他看到自己快死了,而是他親眼看著自己的戰友死在了自己的面前。接受任務時,他也沒有想到這個高地,一守就是三百六十五天。一九八四年的時候,上級下命令讓楊啟良帶領由十二人組成的「敢死隊」。自古以來,敢死隊都是抱著必死之心執行任務的,所以才叫敢死隊。敢死隊中,每一位隊員的可敬的,因為他們在用鮮血為我們築起新的長城!楊啟良帶領的十二人敢死隊,很快就趕到一六六高地,並順利拿下。
可越軍被擊退之後,可不會那麼好心就拱手相讓。在接下來的幾天里,越軍一共反撲了七次,同樣也被打退了七次。楊啟良的十二位敢死隊員,先後犧牲三位,負傷兩位,到最後哨崗只剩下楊啟良一人,堅守陣地!他拖著受傷的身體,足足奮戰了四個多小時,擊斃敵軍十八名之多。在後來的一年多時間裡,他每天都是堅守陣地,假扮越南農民找到食物了,就躲到「貓耳洞」里,他要觀察敵人的動向。
一年時間,衣服都沒換過一次,回歸隊伍的時候,上級領導都說,我不認識他。令人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堅守陣地,陣地上只剩下他自己和一大批越軍的時候,他對支援的人說,「向我開炮!」他是中國的一員,為中國付出了鮮血和一生。戰後,班長楊啟良被分配到工商局工作,工商局就成了他的陣地,在消費者投訴的二百五十九件的事件中,經他解決,成功解決矛盾的有百分之九十八之多。他是一個兵,無論組織把他安排到哪裡,他都是會誓死堅守陣地的!向他致敬!向老兵致敬!你的陣地在哪裡呢?
你們喜歡這樣的文章嗎?記得關注、點贊、分享哦!想說的話就寫在評論里吧!


※俄機被擊落事件還有一個幫凶,軍艦已經出發,最後一步被中方截胡
TAG:世界會變得更絢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