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留白,中國意境的極致之美!
中國人謙遜克制
講究「盈滿則溢」
凡事留有餘地
因而中國美學
疏而不空,滿而不溢
留有想像的空間
以及無限的可能
東晉時期
太尉庚亮因叛亂逃出京都
打算聯合陶侃征討叛軍
陶侃和庚亮一同吃飯時
端上來一盤薤頭
庚亮吃的時候留下薤頭根部的薤白
陶侃不解地問:
「為什麼留下薤白呢?」
庾亮答:
「還可以種。」
這就是「留白」這個典故的由來
凡事留有餘地,不要窮盡
宋是一個文明高峰
宋汝窯
是一千年了不起的大名牌
唐三彩都是花花綠綠的
但宋敢在花花綠綠中提出素樸風格
汝窯天青無紋水仙盆
素色,無花
亞光,霧面
沒有一絲絲的花邊與火氣
完全不炫技巧
最好的表現,就是不表現
不露一點技巧,不露一絲炫耀
莊子說:
「虛室生白,吉祥止止。」
虛寂生智慧,空曠生明朗,
「虛室生白」,也就是「留白」。
我們生活在喧囂與吵鬧之中
內心的充斥
是生活瑣事里的繁雜與衝撞
密密匝匝,呼吸沉悶
而懂得留白的居室
則營造出沉穩安謐,寧靜致遠的已經
生活總需要一個出口
去釋放那些密不透風的沉悶
我們周圍的環境
關乎心靈的自由
懂得留白的生活
才會簡單並快樂
中國畫的最高境界
在於水墨留白
一紙筆落,留白三分,韻味悠長
清代篆刻家、書法家鄧石如稱
「字畫疏處可使走馬,
密處不使透風,
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
講的就是留白的妙處
馬遠 《寒江獨釣》
南宋馬遠《寒江獨釣圖》
一舟,一漁翁,無水
讀來煙波浩渺
這是留白的效果,說了
但不說透,任你去遐想
名家作畫
都是惜墨如金,計白當黑
清八大山人
石濤的畫
大部分是空白
空靈虛幽,如散僧入聖
齊白石畫作《蝦》
徐悲鴻畫作《馬》
我們觀齊白石的蝦
便能感受到水的清澈
賞徐悲鴻的馬
便能體味到風的速度
板橋畫竹
稀稀落落幾筆
風骨頓出
宋的版書-南宋張即之書金剛經
宋代的版書
是全世界的珍貴文化
字裡行間
內容與白邊
都存留著輕輕的呼與吸
筆力與審美,行至極致
在拍賣市場
宋版書是一頁頁賣的
十一世紀宋朝的活字排版印刷術
讓當時的知識、教育普及
造就庶民文化
還影響到十五世紀德國古騰堡聖經
(第一部用活字印刷術印刷的聖經)的印刷
蘇軾《江上貼》
名家行草,字與字,大小錯落
行與行,跌宕起伏
書中點畫、線條把空間分割成無數黑與白
黑白巧妙地分割、暈染,便有了山水浮雲的意趣
徜徉其間,可見滿紙煙雲
亂石危崖,山澗清泉潺潺流出
可見行雲流水,游龍走蛇
老樹枯藤,迤邐其中
留白,是中國美學的精髓
文學有留白,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戲劇有留白,意味深遠,回味無窮
建築有留白,方寸之間,彰顯天地
音樂有留白,繞樑三日,美不勝收
自然有留白,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人生有留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留白是一種心境
身比閑雲,月影溪光堪證性
心同流水,松聲竹色共忘機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
無為有處有還無
留白,是一種天馬行空的游弋
是一種鯤鵬展翅的淋漓
是一種空谷幽蘭的禪心
是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至高境界
吳冠中畫作
陳道明描述過一個很美的畫面:
有時我們夫妻倆就同坐窗下
她綉她的花草,我裁我的皮包
窗外落葉無聲
屋內時光靜好
很有一種讓人心動的美感
生活也需要留白 ——
需要我們停下來
等一等自己的靈魂
花一些時間和精力
滋養心靈
走一走陌生的街道
看一看半彎的月亮
喝一杯下午茶,聽一首輕音樂
栽一株小花等它枝繁葉茂
畫一張小卡片裝點書桌前的白牆
寫一張明信片問候遠方的朋友
……
做些無用的事
重新感受時光慢慢流逝的力量
本文選自「手藝門」
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精彩回放:
中國盆景歡迎您!
隨時欣賞的盆景展覽館
弘揚盆景文化,交流盆景技藝!
欣賞盆景藝術,分享快樂生活!


※盆景人感悟與梁柏欽山松盆景「潛龍」製作心得析
※逸能盆景藝術欣賞
TAG:中國盆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