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何年少成功者更易自戀?

為何年少成功者更易自戀?

十年光陰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一個人?

從22歲到32歲,人生往往充滿了為五斗米折腰的無奈和愛而不得的心碎。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如何成為這樣的人?我們耗費時日,一點一點將答案錘鍊成型。

當長大成人的現實無情地撲面襲來,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都至少有過一個這樣的時刻,打從心底害怕我們對生活的夢想將永遠停留於幻夢。

正因如此,那些在人生中較晚取得成功者(原註:成功對於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意涵,在本文中,成功的涵義側重於事業和金錢方面),一鳴驚人時多半懷著更為謙卑的心態和更加博大的人生觀。

同理,那些未曾經受挫折就輕易功成名就的人,可能傾向於把一切視為理所應當,對於何為正常的觀念也會發生扭曲。

此外,大學畢業生和事業高度成功的人更容易妄自菲薄。人們很容易觀察到,年少成功的人是如何以虛張聲勢和裝腔作勢來填補尚未完全成形的自我意識以及他們所取得的赫赫聲名之間的空白。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事實的確如此。

這項研究發表於《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發現人年輕時經濟條件越好,日後就越是自戀。

馬約診所(Mayo Clinic)指出,自戀者往往自視過高,而且極其需要別人的崇拜。但在這件超級自信的披風之下,卻隱藏著一個脆弱的自尊(自尊是自戀的健康版對應詞)。

「儘管自戀現象受到了廣泛關注,但人們對加劇或抑制自戀的因素,所知相對較少。」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愛茉莉大學的艾米麗·比安奇(Emily Bianchi)說。她推測,經濟條件即是這些「因素」之一。

爲了檢驗自己的理論,比安奇與她的團隊進行了三次測試。

首先,他們對比了1500多名生於1947年到1994年的受訪者剛剛成年時的經濟狀況。他們發現,即便將性別和教育程度納入考慮,那些在18-25歲之間受過窮、事業也不太成功的人,日後人生的自戀程度較低。

有趣的是,稍晚成功的人(在26-33歲之間),自戀程度與經濟狀況和事業發展全然無關。

這些發現獲得了第二次研究的支持,後者使用了全美3萬多名成年人的資料。

最後,研究人員研究了自戀程度的行為表現。在對2000多名大企業總裁進行觀察後,他們發現,年輕時受過窮的總裁為自己設定的薪酬標準低於那些早早就功成名就的同儕。

比安奇總結道:「這些發現表明,人生重要階段所面對的宏觀環境,會對一個人認為自己有多麼獨一無二、多麼特別、多麼有價值,產生持久的影響。」

她表示,人們擔心晚近出生的世代變得更加自戀,原因可能在於他們自小便享受經濟榮景。

比安奇說,雖然這些年輕人往往更加自我中心,但他們確實具備一項優勢。「人際互動之初,自戀者往往頗受歡迎,可以卓有成效地為自己積累資源,」比安奇寫道,「從這個方面來看,目前的研究結果可能有助於解釋,爲什麽在經濟繁榮時期進入職場,能夠給人的職業生涯持續帶來長達數十年的優勢。」(作者:Sarah Berry;譯者:末夏)

作者寫於2014-06-2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太可怕!這種動物正在將微塑料傳遞到食物鏈中
《如懿傳》里富察氏皇后的家族有多厲害?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