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沙孟海先生多用功地關注字的 「體勢」和章法的「氣勢』當然,原有精耕細作的楷書不是全然放棄,偶作楷書,仍極為精妙。譬如48歲所作《修能圖書館記》和50歲所作《葉君墓志銘》即是中年時期楷書的優秀作品,也是沙先生的得意之作。但以楷書為主的創作轉向以行草為主的創作是沙孟海先生「既知平正,務追險絕」的藝術觀念的轉換之始,從以往的以「尚韻」為主的追求到對北碑一派「尚勢」為主的追慕,沙先生將自己的藝術觀念融於帖學與碑派的熔爐里,燃燒著,冶煉著,企冀藝術個性化的涅盤與再生。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沙先生也深知,帖學與碑派是書法藝術不同類型的兩種風格,儘管它們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姻緣關係和千絲萬縷的藝術內在的相同規律,然而畢竟尚韻崇勢,各領風騷,既非互相對立,也不能相互替代。要在帖學與碑派中融化自我,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藝術之路,實非容易之事。但擷取意態揮灑的帖學和雄渾樸拙的碑派之長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古代崇碑尚帖的書法藝術家都從此中領悟到藝術的無限玄機,使自己的藝術個性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宣洩。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銘滅:沙孟海作為當代書法重鎮,他幾乎經歷了清末民初以來書法的所有重大事件,並成為現代書法史上承前啟後的關鍵人物.早在20世紀30年代,沙孟海29歲時即以《近三百年的書學》馳譽書壇,後師承碑學大師吳昌碩,奠定了他一生習碑的基調.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作為學者型書家,沙孟海的卓越之處在於,他對於書史具有迥出時流的睿識,同時,也具有開放性的視野和胸襟.這從《近三百年的書學》中可以明白看出.沙氏在撰寫《近三百年的書學》一文時,清代碑學的餘緒還在籠罩書壇,書壇大家幾乎全為碑派人物,而乃師吳昌碩更為碑學重鎮.但沙孟海並不以碑派自囿,在《近三百年的書學》,他對碑帖都有中肯的評價,而不是以碑派立場,揚碑抑帖,強分桎軒.這種史學家的眼光和胸襟,反映在他的書法創作中,便使他能夠超越碑學的限圄被碑帖的隔閡,而保持一種開放姿態.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由於得列吳氏門牆,受其親炙,沙孟海早期書法創作帶有明顯的吳派影子,體勢中宮緊縮,斜畫緊結,饒有北碑旨趣.作為民國第二代書家,對碑學金石氣的探索、營構成為他後期書法創作的主調。沙孟海早期(50歲以前),在書法創作中尚未擺脫吳派的籠罩,50歲後逐漸脫略吳派,由沈曾植上追黃道周、史游、皇象、鍾繇、索靖,窮源盡流,得北派正溯。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沙孟海圍繞著對金石氣的追尋、營構,在章草領域大力拓化,並將章草的古、拙、厚與北碑的骨、勢、力結合起來,形成茂密雄強、拙厚雄深的書法風格。清代碑行書的重要一派——沈曾植行草,即由章草化出。沙孟海對黃道周、元璐的取法,無疑是受到沈寐叟的影響。不過,沙氏對黃道周、元璐的闡釋和化用顯然並不同於沈曾植。沈寐叟重在強調和表現北碑的粗壙峭厲,因而,線條尖栝刻深,使轉爭折突兀;沙孟海雖也傾力追尋北碑意趣,但卻意在金石氣的營構,舍碑之形而取其勢。因而,沙孟海書法表面看來並不具有北碑的粗獷霸悍,雄奇角出,而是深具碑骨帖魂的內美,這與沙孟海對碑學金石氣的深層理解和演繹具有密切關係。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此外,對碑學金石氣的追尋,自然使沙孟海對碑學中榜書一系大加垂注。晚年沙孟海書法的雄肆、開張、沉毅在很大程度上即源於他對榜書的化用。對榜書的關注也許與沙孟海早年得康有為指授和對康氏榜書的用心體察不無關係。榜書雖系碑學一支,但體勢雄肆,氣魄宏大,非一般碑書比擬,故無大才力膽魄者,不敢染指。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沙孟海肆力榜書,以金石氣為旨歸,大書深刻,在碑學陽剛氣質的詮釋和表現上,成為現代書法史上繼康有為,于右任之後的第一人。沙孟海突破了碑行書對帖學筆致的遵從,敢於犯險,大膽使用筆肚,筆根擦掃橫抹,觸筆成勢。其筆勢撼人心魄,對碑法作了極端的表現。這在他那一代碑學家中是很少有人敢為的。因此,有論者對沙氏筆法存在疑問,對一代大師不知用筆表示不解。如果將沙孟海與何紹基、趙之謙、康有為、于右任相較,其筆法確有荒率不精甚至粗陋之處,但如果不斤斤於筆法的得失,而是從清末民初以來碑學所著力解決的金石氣問題這一立場出發,則由碑學金石氣的追尋、營構所帶來的筆法的荒率恰恰構成沙氏碑風的主體審美特徵,而以犧牲筆法為代價來完成對碑學金石氣的追尋、營構,也可見出近現代碑學發展的兩難,這對沙孟海來說也是無奈的選擇。


作品欣賞: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樂在水中的魚:先生的行草書,除蘇軾外,得力最多的還是米芾,米書的振迅天真,八面出鋒的特點,在先生的作品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和進一步發展,米書的另一特點是"刷"筆,<虹縣詩>是其大字的代表作,寫到得意之處,飛白極為精彩世人有評米書"如獅子搏象,全力赴之"恰當而精彩.這種技法,在沙老的筆下用得最多,也極為成功,可以說,沙老把這種"刷"筆法自始至終的自覺運用並發揚了這一筆法.此外,沙老的用方筆時如金刀削玉一般,雖說是從碑中化出,但我想,莫說是從黃道周中來得真切,我們看沙老的小楷書,可以明顯的感受到黃道周的影響,用筆方而線條勁挺,轉折內圓而外方.其行草更是把黃道周的狂狷書風發揮到極至,字與字緊連,而行與行分明,猶飛瀑落之九天,其勢不可擋.總的來說,我個人認為,沙老的筆法是精到的,與前賢相比,是毫不遜色的.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沙孟海書法特徵分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一代醇儒 蕭?(jū)隸書欣賞
書法:史體、家風、會事、修練、升華三字經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