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英國風景為什麼越來越看不懂啦?不要捉急!

英國風景為什麼越來越看不懂啦?不要捉急!

展覽:心靈的風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珍品展(1700—1980)

時間:2018年9月13日 至 2018年11月6日

地點:中國美術館13—17號廳

上自17世紀,下至20世紀,54位畫家創作的71件風景畫齊集中國美術館,這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上海之行後的第二站。18世紀傑出水彩畫家吉爾丁筆下的風景佳作,不必多言,任何人都會駐足良久,看在眼裡,美在心頭。可是,沿著展陳路線,一旦邁過19世紀末這一道時間界限,眼前畫中的景物開始讓人越來越莫名其妙,這究竟畫的是啥?幹嘛要這麼畫?

本文就打算聊聊本次大展中那些看不懂的畫。

「雪花白」與「霧蒙蒙」

「未完成」有特殊看點

馬洛德?威廉?透納與約翰?康斯太勃爾無疑是本展中的最大牌。不僅如此,兩位更是整個英國風景畫史上的前兩名。英方不但挑選了《格里松山的雪崩》與《布萊頓的鏈條碼頭》這樣「好懂」的作品,也帶來了兩位大師幾件令人「搞不清所以然」的作品。

康斯太勃爾《戴德姆的水閘和磨坊》,粗看清清楚楚,磨坊、穀倉、碼頭、農舍以及中世紀的教堂,一派鄉村景象。近看馬上發現了蹊蹺,怎麼有些地方還沒畫完呢?這確是畫家的底稿,因為沒有畫完,反而提供了我們一個機會,可以窺見康斯太勃爾外光畫法的用色奧秘。畫中的樹暴露出畫布表面的紅棕色紋理。河面上的天空,運用了大量的鉛白色,表現水面反射出的光。康斯太勃爾突出表現高光的所謂「雪花白」,正是這些鉛白色反覆疊加後達到的效果。

康斯太勃爾《戴德姆的水閘和磨坊》

透納的《威尼斯的斯齊亞沃尼大街:水節》同樣是未完成品。標題中提到的街道指從威尼斯總督府延伸到兵工廠的主要街道。這裡曾經是「斯齊亞沃尼」——斯拉夫漁民、商人和藝術家聚居之地,透納打算在這幅作品中描繪當地的節日。然而,觀眾並未觀察到「水節」的蛛絲馬跡,作品表面厚厚一層白色顏料讓人有些迷茫。據專家推測,透納很有可能先畫了一幅畫,隨即被覆蓋起來。這幅「霧蒙蒙」的作品是透納晚年研究光影與色彩效果的典型實驗性作品。透納和康斯太勃爾為印象派的崛起提供了技法上的幫助,並指明了外光畫法的方向。

透納《威尼斯的斯齊亞沃尼大街:水節》

其實,深愛觀眾喜愛的吉爾丁水彩作品《切爾西的白房子》,最大的特點正在於簡潔的畫面,用色的大膽,呈現出暮色之中那種微妙的情緒。景象已然退居次席,光與色才是迷人的主角。

吉爾丁《切爾西的白房子》

「拉斐爾前派」核心成員米萊斯完成於1890年的《月出黃昏》和格里姆肖創作於1882年的《夜色下的希斯街》同樣依靠光與影來打動觀眾。前者借拜倫的一句詩表現了「月亮已經升起,但夜晚尚未降臨」的朦朧之態,具有強烈的文學色彩。後者描繪了倫敦北部市郊漢普斯特德的夜景。陰雨之中,詭秘的煤氣燈照亮了迷濛的街道。格里姆肖曾經結識旅居倫敦的著名美國畫家惠斯勒,受其」夜曲系列「作品影響較大,而惠斯勒在巴黎廣泛接觸了印象主義後深受啟發。他移居泰晤士河邊時,每晚可觀看到附近娛樂活動結束時的煙花表演,於是誕生了這幅著名的作品《黑色和金色的夜風——盤旋的煙火》(1875年)。這又是一次色彩的大膽實驗。畫家採用「夜曲」這個特別的辭彙,就是為了表達一種沒有顯著敘事性或現實細節描寫的意象,其抽象性可與音樂相提並論。

米萊斯《日出黃昏》

「大熊」「小熊」到底在哪?

——從具象邁向抽象的步伐

如果說我們努努力還能看懂前面各位畫家的作品,那麼到了弗蘭克?奧爾巴赫《大熊座的起源》,神經將面臨崩潰的危險。僅看標題還可以從希臘神話中找到一些「把手:天后赫拉因為懷疑狩獵仙女卡力斯托勾引自己的丈夫天神宙斯,將其變成了一隻大熊。卡力斯托的兒子阿卡斯長大後無法與森林中偶遇的母親相認,反而要擲長矛將母親殺死。了解所有詳情的宙斯不忍母親被兒子殺害,略施法術,將阿卡斯變成一頭小熊,母子終於相認。宙斯唯恐兩人再遭受暗算,就提升母子到達天界,成為閃耀光輝的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故事回顧完了,我們回頭看作品,只見一條條粗壯的油綵線條,橫七豎八地呈現於觀眾的視線。

奧爾巴赫《大熊座的起源》

奧爾巴赫要幹什麼?他要藉此完成自己對筆觸與油彩質地的追求。據說,畫面右上方藍色的圓點代表小熊星座,而右下方的藍色條為大熊星座。其實,作為新表現主義的領軍人物,奧爾巴赫關注的只是質感、形狀與色彩呈現出的綜合效果。他的作品在傳統繪畫與抽象表現主義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此時的風景,早已不再是17世紀時點綴人物肖像的背景,也不是18世紀所讚頌的崇高與優美的大自然,更不是印象派視為蘊含質樸之美的平凡景物。在奧爾巴赫筆下,風景只是發現油畫本身之美的一個借力對象。

奧爾巴赫1931年出生於德國的一個猶太家庭。8歲時逃亡英國,父母被納粹所殺。童年痛苦的逃難經歷,使奧爾巴赫在心理上對他的老師邦勃格有關「苦難偉大的藝術才是人類社會需要的」理論產生了巨大的認同感。他的作品深受表現主義大師柴姆?蘇丁的影響。濃重的色彩,對視覺效果近乎野蠻的渴望,畫作中蘊含著激情和力量。他們的繪畫都受到歐洲傳統繪畫的熏陶,更受到魯本斯、倫勃朗、夏爾丹和庫爾貝等畫家的影響,但又在個性與經驗的驅使下,展現出不同的筆墨追求與畫面氣質。奧爾巴赫更加傾注心血於油彩本身的質感。有形的機理、無形的力量,相互交織,抽打著畫面。

具象的形狀在他的反覆刮擦中,散去了外形,只留下油彩在畫布上掙扎的痕迹。他每天從早畫到晚,一周畫七天,固定不變的行走路線,從住所到畫室,再從畫室默默走回住所。如果你有幸獲准造訪他的畫室,總能看到他拿著刷子,在畫布上揮舞著。縱橫交錯的筆觸,揉搓拉起,翻滾顫動,一筆一筆地消融掉固有的形象。稍有不滿意之處,立即刮掉,重新開始。多次的反覆刮擦塗抹,使每一次上色成為下一次上色的基礎色,層層疊加上去,每一層依稀可現,最終築壘起飽和豐富的機理。在這幅《大熊座的起源》中,線條在拖拽與掃抹之中,或柔和,或尖銳,或躍動,或潛伏。顏料本身的色彩美、肌理美和可塑性發揮到了極致。畫家不再表現風景中景物的質地,而一心回歸到顏料本身的質地。整個畫面既在他的掌控之中,又隨著他的執拗而處處戳動人心。

另一位畫家納什筆下的風景顯出與奧爾巴赫截然不同的構造與用意。他的風景中常有山,海岸,飛鳥,但總是讓人有一種墜入奇異夢境的感覺。完成於1938年的作品《夢中的風景》深受義大利「形而上學派」畫家喬治?德?基里科的影響。畫面中巨大的鏡子與屏風的空框架,彷彿是人的靈魂投射在幕簾上,應和著30年代歐洲大陸上由達利及馬格利特等人颳起的「超現實主義」旋風。

保羅·納什《夢中的風景》

這也能叫畫?是的

——觀念藝術與行動中的風景

奧爾巴赫探索油畫本身質地的同一時期,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英國風景畫的版圖中崛起了另一股力量。許多英國藝術家將風景視為一種載體,以表現二戰後整個人類社會的新變化。彼得?蘭寧運用大尺幅和抽象表現主義的方式描繪所有英國人所熟知的康沃爾鄉村景色,他大膽揮灑的筆觸,表現出家鄉的土地、海洋和天空中蘊藉的原始力量。他選用的顏色均具有象徵意義,如黑色代表礦井和死亡,紅色象徵生命與危險。

前面這些作品,儘管不好理解,但畢竟還是畫家一筆一筆畫到畫布上的,到了展覽結尾部分的《霍蘭公園大道習作》,觀眾簡直要懷疑馬克?博伊爾是不是一個「騙子」:這不是畫,這是一段真實的倫敦街道,被不折不扣地複製下來。博伊爾與家人一起從家附近的地面上收集了相應的碎石子,用樹脂混合顏料,粘在了一塊大畫板上。他們創造出如此直觀的作品,這正是觀念藝術開始大道其行的年代。比博伊爾更敢幹的理查德?朗及伏爾頓等後起之秀,索性放棄了繪畫的手段,用攝影和文字將親身經歷過的風景,一一記錄下來。

博伊爾《霍蘭公園大道習作》

在71件藝術作品編織而成的時光長廊中,我們領略了英國風景畫近300年的歷程。無論每個人對牆上的「風景「觀感如何,但起碼有一點是肯定的:無論英國藝術家們的藝術風格、學識及興趣點有多麼大的差異,他們仍舊深深迷戀於「風景」這一主題,依舊渴望心靈在風景中自由地飛翔。

文|王建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藝評 的精彩文章:

解讀徐冰有一個神奇密鑰:版畫
除了李斯特、裴多菲、茜茜公主,你還可以這樣「看見匈牙利」

TAG:北青藝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