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溶洞的形成,習慣的力量

溶洞的形成,習慣的力量

水滴石穿的力量

水滴石穿的釋義是: 水一直向下滴落,時間長了便將石頭滴穿,後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

殊不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會遇到諸如此類的事。

比方說:愚公移山。出自《湯子·列問》的一篇預言,敘述了愚公挖鑿不畏艱難,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

溶洞的形成,習慣的力量

再譬如: 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里一句名言: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比喻不論再艱難的事,只要有恆心一定能夠成功。

溶洞的形成,習慣的力量

所謂人,便是具有高度發達的大腦、審美觀念,再加之自我的慾望和相對大約7.6億TB的大腦,於是開始創造改變世界。

但並非只有人類才會懂得養成一種習慣,大自然才是奇蹟。

一個由數千萬年積澱打磨出來的溶洞,只有親臨現場,方能感知那種神奇的力量。

溶洞的形成,習慣的力量

但問題又來了,溶洞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

我們可以用幾樣物品做一項實驗,簡易模擬溶洞的形成。

所需材料:細沙、打孔器、方糖、小石子、塑料瓶、小玻璃杯、裁紙刀、小鑷子、一個橡皮筋、一瓶水

溶洞的形成,習慣的力量

1、塑料瓶中先倒入1/3的小石子,再依次倒入細沙,攤平再倒入細沙,鋪1/3厚

2、瓶蓋打孔,將橡皮筋套在塑料瓶上,用小刀裁去下面三分之一。頂部一截倒放在玻璃杯中

用鑷子緊密鋪放方糖

3、最後注水,將它全部浸濕等待滲透

這時在細沙與方糖之間開始小型溶洞的模樣形成,到此時溶洞實驗便結束。

再看一張圖片。

溶洞的形成,習慣的力量

以實驗原理來看,天上降雨,雨水往石縫裡滲透,石頭裡有石灰岩,石灰岩的成分是碳酸鈣,魚水、空氣產生反應形成碳酸氫鈣(微溶於水)。通過幾千幾百萬年雨水、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石灰岩只見反覆發生化學反應,溶洞便從產生到越變越大。

而實驗使用方糖是用來代替石灰岩,倒水時方糖遇水則化,溶解後與細沙之間便形成小洞,這就是溶洞。


溶洞的形成,習慣的力量


不論我們去哪個著名的溶洞景點,那都是大自然千千萬萬年打磨而成。

然而湖北陽新楓林鎮的地心大峽谷,全程2.2公里,從入口到出口形狀各異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無不展示著自己億萬年的風采。

溶洞的形成,習慣的力量

湖北楓林地心大峽谷

溶洞的形成,習慣的力量

湖北楓林地心大峽谷

溶洞的形成,習慣的力量

湖北楓林地心大峽谷

涉足行進時,除了感受腳下流動的活水,亦能一飽眼福,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僅用一滴水日日復月月,月月復年年,年年復生生。

溶洞的形成,習慣的力量

湖北楓林地心大峽谷

這樣的力量

人類也只能望而興嘆。

於是,

一滴一水,一草一木,

在歲月的洗禮中衍生為物華天寶。

所以對於自然賜予和饋贈的禮物,我們在一邊探索的同時,一邊也要存以敬畏。藉此我們才發現,日常活動90%是在不斷重複原來的動作,再在潛意識中轉化為程序化的慣性。

這便是滴水穿石的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