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德經貿關係及未來影響研討會在德國柏林舉辦 為深化雙邊合作注入新動力

中德經貿關係及未來影響研討會在德國柏林舉辦 為深化雙邊合作注入新動力

中德經貿關係及未來影響研討會在德國柏林舉辦 為深化雙邊合作注入新動力

研討會現場(圖片來源:新華社)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記者 阮佳聞 許多):當地時間21日,中德經貿關係及未來影響研討會在德國柏林舉辦。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顧問周小川率領中方代表團與來自德國政界和學界的專家共同就創新與未來科技、雙邊合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中德經貿關係發展趨勢等話題展開對話。

中德經貿關係及未來影響研討會在德國柏林舉辦 為深化雙邊合作注入新動力

周小川發言(圖片來源:新華社)

周小川在發言中指出,在當今全球經濟、貿易關係比較複雜的情況下,中國與德國就經貿關係、多邊貿易體系等內容開展智庫和學術方面的交流非常有意義:「我們看到當前全球貿易摩擦加劇。我們要通過捍衛自由貿易的原則和多邊貿易的體制,捍衛世界共同利益,加強各國在貿易不平等、技術轉讓、工業補貼等領域的對話和磋商,消除彼此的誤解。我們相信,通過這次交流,能夠增進了解、相互交朋友,推動學術交流、政策研究,為雙邊的關係以及為更好的國際關係做出貢獻。」

研討會上,雙方就共同關切的話題交換了看法,互動頻繁、討論熱烈。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在會後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德雙方進行了非常坦誠、務實的對話,意義重大。中德兩國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在反對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共同捍衛基於規則的多邊國際秩序、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等方面有共同期待。他說:「德中雙方都是經濟全球化、多邊主義的堅定捍衛者,在這個方向雙方有著一致的立場。正是在這種溝通的過程中,雙方的互信在逐漸深化。所以這次包括在國有企業補貼、技術轉讓等方面,中德雙方進行了坦誠的政策交流,在捍衛多邊主義、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這個大方向上雙方是一致的。」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說,他作為中方代表,感受到了德方想要進一步加深對中國了解的渴望與訴求。他指出,今年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到了需要以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來倒逼國家高質量發展的時候。他告訴記者:「德方所提問題之多,是我們沒有想到的。以前我們到外面去,我們跟人家提很多問題,現在是人家一個勁兒地跟我們提問題,說明人家渴望了解我們、渴望知道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嘴、我們的聲音來了解更真實的中國想法。所以我認為多溝通、多商量、多了解、多交流迫在眉睫。要拿出實際行動出來,在改革開放的問題上,我們要跟時間賽跑,我們希望我們吸引外資、我們對外開放的步子再大一點,我們開放領域要快一些。」

德國外交政策協會高級研究員貝恩特·貝格爾表示,自己對研討會上有關「中德兩國是競爭對手還是合作夥伴」的討論最有感觸。他說,毋庸置疑的是,中國在包括數字化在內的不少高科技領域擁有著世界領先的實力。對於德國,乃至整個歐洲而言,都是值得借鑒的對象:「在當今世界,競爭對於促進經濟發展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而談到政治,涉及到合作的領域就非常廣泛了,比如研討會上所說的氣候保護、伊朗核協議等國際熱點問題。德國、中國、還有世界上其他國家都應該攜起手來、共同探討如何解決之法並且將合作真正落實到行動上。另外,中國憑藉自己的技術打造了互聯平台、支付體系等等,都是德國眼下望塵莫及的。德國必須思考和學會如何在推動自身經濟發展的同時適應越來越普遍的互相依賴與越來越必要的全球合作。」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會亞太部門國際合作事務負責人馬爾克·薩克瑟高度評價了當天的研討會。他說,國與國之間開展雙邊對話的傳統由來已久,但這一次自己感受到與以往非常大的不同。薩克瑟說:「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與會人員的態度更開放了,並沒有拘束在條條框框之後,而是一針見血地揭露出問題的本質。這種描述可能比較德國,但我覺得卻是加強互信的基礎,即不流於表面,直截了當地闡述各自對有待解決的問題持什麼樣的觀點。」

據悉,本次研討會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與科爾伯基金會聯合主辦。與此同時,這也是中方智庫代表團繼比利時布魯塞爾和瑞士日內瓦之後,歐洲交流活動的最後一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全球首個水底樂團十月將來港呈獻《馭水之音》亞洲首演
共築上合命運共同體 開啟區域發展新征程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