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別叫我楊鐵鎚 VICE

別叫我楊鐵鎚 VICE

麥基

《熱血街舞團》第三期,經歷了失控的海選,留下的選手迎來了隊內序列戰:舞者依次進入現場,選擇一個代表自己心理排名的座位,如果想要的位置已經被人選擇,可以 call out。在節目的進度條接近尾聲時,X-Crew 隊伍里呼聲極高的一位女選手走上了台。

現場有人喊著 「大婷—— 大婷——」,大屏幕上打出她的名字 「楊鐵鎚」。在 MC 的引導下,楊鐵鎚徑直走向話筒台,選擇排在第一位、已經接受了四輪 call out 幾乎精疲力盡的肖傑。

節目到此戛然而止,把懸念留在了下一期。

之後的一周里,楊鐵鎚的微博收到了無數私信,「垃圾」、「街舞的敗類」、「你憑什麼 call out 肖傑」…… 楊鐵鎚都沒有回復。

已經 battle 了十年的她沒想到,「call out」 這樣一個在街舞選手里習以為常的事情,在街舞節目觀眾眼裡,便成了 「不尊重人」 的表現。一周後,節目繼續播出,楊鐵鎚看到肖傑體力不支,最終選擇了另一位選手進行 PK。當初罵她的網友,又來了一大堆發私信向她道歉的。

「就算我真的 call out 了肖傑又怎樣呢?」 楊鐵鎚不知道這麼做為什麼會跟她的人品扯上關係,更不能理解怎麼幾分鐘的節目就能把一個人定義成了某一個形象。

不過這都不是最讓她苦惱的。「我不是楊鐵鎚 —— 我不認識這個人。我的名字叫楊雨婷。」

本文圖片均由楊雨婷提供

《熱血街舞團》中的 BATTLE 算 BATTLE 嗎

X-Crew 隊內集合了國內頂級的 hip-hop 舞者,而楊雨婷是核心成員。因為舞蹈風格剛勁,極具侵略性,在一次比賽後她被朋友取了個 「鐵鎚」 的外號,但她的學生和好友更習慣叫她的名字還是 —— 「大婷」。

參加《熱血街舞團》,導演執意把 「鐵鎚妹妹」 的名號安在她頭上。從第一期節目開始,這名字就像一個揮之不去的討厭烙印。粉絲親切呼喚,百度百科上的 「楊鐵鎚」 頁面也 link 了不少頁面和資料。楊雨婷卻說,在我家那邊,「鎚子」 是罵人的。

巨大的曝光會帶來巨大的不可控,楊雨婷做了些心理準備 —— 參加過無數場 battle 的她來到聚光燈下,就是想看看自己在另一種不擅長的規則下能表現出什麼水平。

楊雨婷和 X-CREW 阿 K()、秦煜()

《熱血街舞團》算是一場大型比賽,參加海選的191個人已經經過了層層篩選。接下來的環節中,臨場應變能力是舞者們真正的考驗。如果是 battle 比賽,楊雨婷一定是沖著冠軍去的,但是這次,她也是演藝系統的一份子 —— 和不熟悉的舞者磨合編排齊舞,對於 X-Crew 這類 battle 型選手來說是一個思維上的轉換。

再加上 battle 時專業性欠缺的音效和音樂,和明星製作人的意見不一致,以及超強度的排練,都曾讓她產生過退賽的想法。堅持到進入決賽,她卻突發水痘,不得不退賽。

「我跳舞十年,健身也五六年,身體素質一直很好,但是因為節目熬了這半年,累到了得水痘,那段時間就會覺得很煩。」 滿臉是疤的楊雨婷錯過了 VICE 中國《只有街舞》在上海的拍攝,她的話只能讓團里的隊友來說了。

《只有街舞》EP10中,同樣來自 X-Crew、在節目中大火的阿 K 露出了無奈的神情:即使微博粉絲狂漲,即使走在街上被人認出來,但大家記不住你的作品,也記不住你的名字,只能記得你是節目上說過 「我是從沒輸過的 battle king」 的那個人。

因為水痘錯過總決賽

兩檔綜藝節目的發生,帶來的好處是讓更多圈外的人開始關注街舞,理解那些來自街頭的邏輯和 hip-hop 的精神,同時讓一些有潛質的舞者升級成為明星和藝人。

對於節目里的那個 「楊鐵鎚」 來說,她要面對的是對她的長相肆意評判的鍵盤俠,和每天留言表白的粉絲。作為 「楊雨婷」,她珍惜那群因為她的舞蹈風格而關注她的人。現在慕名而來的學員越來越多,而她自己教課的費用依舊維持不變。

在這個喧鬧的街舞年,其他真人秀節目也找到楊雨婷。楊雨婷說,她不會再參加同類型的節目了,被攝像機包圍的生活讓人不舒服,「經過這一次比賽,我覺得我不是沒有能力,只是我真的太不喜歡這種感覺了。」

代課中的大婷老師

因為《熱血街舞團》,楊雨婷認識了蘇戀雅、楊凱等原先並不熟悉的舞者

跳 HIP-HOP 的女生真的稀有嗎

街舞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舶來文化,率先完成了由小眾到大眾化的過渡。和說唱、滑板相比,街舞更具包容性,但在舞種的選擇上,還是存在著與性別相關的成見。比如說 breaking、hip-hop、popping 等一類需要力量和技巧的更適合男生,jazz、urban dance 一類性感陰柔的更適合女生。

街舞貼吧里,仍然有人在為 「男生一般是不是不喜歡跳 hip-hop 的女生?」 這樣的問題爭論不休。楊雨婷笑著說,「不會吧,那些男的不敢吧,因為我可能跳舞看起來比較凶。」

從14歲開始到現在,十年里,除了生病,楊雨婷沒有一天不練舞。六點半放學,每天練三個小時。學舞半年之後就參加了第一場 battle,進入了四強;沒人教過她如何 solo,也沒人告訴她該怎麼 battle,但是她第二次比賽就拿到了自己的第一個冠軍。當有些舞者尤其初學者還在畏懼 battle 時,楊雨婷卻比很多男選手更有沖頭。她說,都靠自己琢磨和實踐,要不然也沒有十足的勇氣和把握。

battle 場上的楊雨婷

「可能很多女生會有一個這樣的心理,跳得差不多就行了。如果身材和各方面條件好一些,就更不用付出多大努力。」 但楊雨婷不認可這種看法。如果把自身的懶散和走捷徑怪到 「性別差異」 上去,一方面只會加深其他人對於舞種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也否定了其他女舞者的努力和實力 —— 國際上不斷湧現出的女 popper 和 hip-hop 冠軍越來越多,足以說明決定個人能力的因素和性別無關。

楊雨婷從小就喜歡自由自在的狀態,這樣的性格和玩 hip-hop 產生了互相促進的關係。如果說 locking 得有一些特定的動作,popping 需要 pop,hip-hop 也有它的 foundation。但是 hip-hop 的特質在於,你可以在這個基本功的基礎上發揮你想要發揮的所有東西,不用每個人都相同,這可以讓人無限創造,賦予音樂和舞蹈以靈氣。這樣的 freestyle 才是最好的 freestyle。

FREESTYLE 是生活最好的狀態

對於很多普通的 dancer 來說,生活幾乎只由比賽、代課、商演組成。當比賽變得越來越激烈,有時不菲的路費和比賽費用可能只換來一個止步于海選的結果,但如果腦子裡想著冠軍的獎金,跳舞的初衷也會變得不那麼純粹。

楊雨婷是幸運的,享受 battle 的同時,battle 也給她帶來了自由的資本。

19歲時,她有了第一個紋身 —— 在胳膊上紋了自己的臉。如今身上多了好幾處紋身,不用再藏在節目要求的冰袖和長袖長褲之下。有時她會花六七個小時給自己編一頭新的辮子,然後去海邊沖衝浪。

她說自己再過一段時間,就會去學習打拳。

《熱血街舞團》最後一期節目里,還是有觀眾不斷發著彈幕問 「鐵鎚去哪兒了」,不過在節目結束四個月之後,給她發私信的粉絲少了,這對她來說倒是件好事。聚光燈褪去,楊雨婷回到了那個令她亢奮的 battle 場,在這裡,她的身份不是明星,而是一個舞者。

「而且,我不是你們的鐵鎚妹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CE中國 的精彩文章:

熱鬧兩天就完了?奪冠帶來的法蘭西大團結氛圍只是過眼雲煙 | VICE
VICE 簡報 | 下了班還回郵件有損身心健康

TAG:VICE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