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八戒」才是降糖界高手,為師信你!
作為糖尿病患者,對自身疾病高度重視、積極治療,本身沒有錯。但是,如果矯枉過正,則會過猶不及、事與願違,甚至引發新的健康問題。
在此,筆者根據多年臨床所見,向廣大糖尿病友提出如下「八戒」。
一戒:
血糖控制過嚴
糖尿病人往往比較擔心高血糖。事實上,低血糖更加危險,輕者表現為心慌、出汗、頭暈、癱軟無力,重者會嚴重損害中樞神經,導致意識障礙、昏迷乃至死亡。
不僅如此,低血糖會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而導致心腦血管意外(如心梗、腦血栓等)。另外,
長期慢性低血糖,還會導致智力障礙甚至痴呆(特別是老年人)。
目前認為,對於老年以及合併多種慢性併發症的糖尿病患者,不宜將血糖降得太低,降糖速度也不宜過快,否則會增加低血糖及心血管意外事件的發生率。
二戒:
飲食控制過度
飲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對降低血糖、控制體重非常重要,如果不控制飲食,再好的藥物也是白搭。
但是,飲食控制不等於「飢餓療法」或「不吃主食」,而是在保證病人基本生理活動所需的前提下,適當限制食物的總熱量,同時還要保持營養平衡。
過度節食或是偏食,將會導致熱量不足、營養缺乏、貧血、低蛋白血症,降低機體免疫力和傷口修復能力。
此外,過度節食還會導致「飢餓性酮症」、「低血糖後反跳性高血糖」,更加不利於血糖的平穩控制。
另外,
飲食控制不能搞一刀切
,對於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可以適當從嚴;但對於明顯消瘦或者糖尿病孕婦,則應當適當放寬飲食控制。
三戒:
運動強度過大
運動療法對糖尿病人益處多多,可以增加機體熱量消耗、輔助降糖,降低體重、改善胰島素抵抗,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心肺功能;增強骨密度、預防骨質疏鬆等等。
但運動要循序漸進,掌握好運動強度,否則會適得其反。運動量過大(特別是在空腹狀態下)、運動時間過長,會顯著增加低血糖的危險性。不僅如此,激烈的運動(屬於無氧運動)還可興奮交感神經,導致兒茶酚胺等胰島素拮抗激素的分泌增加,反而會導致血糖升高。
筆者的一位糖尿病患者:
每天晚餐後血糖很高,其餘時間的血糖都很正常。經過了解得知,這位患者每天晚飯後都要打1-2個小時的乒乓球,強度很大,我讓這位患者改成晚飯後散步,運動量降低以後,患者晚餐後高血糖也隨之恢復正常。
另外,
並非所有的糖尿病人都適合運動。
例如,嚴重高血糖的病人、合併腎功能損害的病人、有心功能不全或心絞痛的病人,活動期眼底出血的病人就不適合運動。因此,糖尿病人運動之前,有必要做一次全面體檢。
四戒:
擔心焦慮過度
許多糖尿病人心理壓力過大,整日悲觀焦慮、茶飯不思、夜不能寐。殊不知,焦慮失眠等負面情緒可以使體內的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導致血糖升高或居高不下。
整日焦慮不安、憂心忡忡,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會加重病情。對那些伴有抑鬱症或焦慮症的糖尿病患者,在給予心理疏導的同時,也
可酌情服用一些抗焦慮藥物。
因此,在對待糖尿病的問題上,要既來之,則安之。戰術上重視,戰略上藐視。儘管目前糖尿病尚不能根治,但只要控制得好,照樣可以健康長壽。
五戒:
過度依賴藥物
治療糖尿病不能光靠藥物,還需要配合飲食控制和運動鍛煉。
不控制飲食、光吃不動,完全依賴藥物,血糖很難得到良好控制,而且常常會因為用藥量過大,增加藥物的毒副作用。
因此,糖尿病人一定要重視生活方式干預,管住嘴、邁開腿。
六戒:
過度控制體重
我們知道,肥胖是導致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超重者減肥,有助於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加降糖藥物的療效。
但是,也
並非越瘦越好,應當以符合標準體重為宜。
因為,過度消瘦會導致營養狀況惡化,機體免疫功能以及抵抗力下降。而且,消瘦病人由於肝糖元儲備降低,對低血糖的自我調節能力下降,會使低血糖的危險性增加。
七戒:
過度依賴醫生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
病人學會自我管理非常重要
。控制好糖尿病,不是醫生單方面的事,同時需要患者(包括家屬)積極主動地參與和配合,而不是完全被動地接受。
所謂
「自我管理」
,就是通過不斷學習,掌握如何科學飲食和運動、如何自我監測血糖、如何調整藥物劑量、知道多長時間複診、什麼情況下應到醫院及時就診等等。
加強自我管理,不僅能明顯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和治療效果,還可節省時間和醫療費用,所謂「最好的醫生是自己」,說得就是這個意思。
八戒:
過度麻痹大意
有些患者覺得糖尿病就是血糖高點,又不影響吃喝,沒啥大了不起,因而滿不在乎,根本不把醫生的叮囑當回事,既不服藥治療,還照樣胡吃海喝;還有些患者,開始很重視,時間一久,覺得沒什麼大事,於是逐漸放鬆了警惕,不再控制飲食,甚至擅自停葯。
殊不知,糖尿病往往是「秋後算賬」,等到併發症找上門來的時候,恐怕吃後悔葯也來不及了。因此,糖尿病人即便病情不重,沒啥癥狀,也不能麻痹大意,否則將來只會自吞苦果。
本文作者:王建華,山東省濟南醫院糖尿病診療中心主任醫師
責任排版:瑞芝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版權聲稱:糖醫生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全部或部分文章內容
【推薦閱讀】
糖友最容易忽略的8大併發症信號,以及最應該做的6種併發症篩查
【新視界】科學大發現:你最熟悉的降糖葯,原來還有「新驚喜」!
糖友體內確有毒,注意:這個毒靠解,而不是靠「排」


※食事求是︱萬萬沒想到!原來它竟然是增肥的「元兇」!
※飲食已經很控制了,為何餐後血糖依然是「更高更快更強」?
TAG:糖醫生健康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