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楊時暘丨江湖中人的窮途末路

楊時暘丨江湖中人的窮途末路









賈樟柯新片《江湖兒女》




有些辭彙終究是不可譯的,它難以闡釋,只可意會卻難以言傳,比如,江湖。




江湖,有其具體的人、物、事,但相較於這些實體的存在與要件,它更切近於一種精神共同體,一種象徵,一種氣質,一種虛擬的、彌散的意義之霧,它意味著一群自由散漫的人,遊離於官府的監看與權力的管束之外,建立並服從於一種由獨特的道德觀和義氣構建出的民間共識。

在這個圈子內,自有其律法的框架,自洽的獎罰。江湖是知識分子、官方系統的平行世界與異度時空。

它裹挾著浪漫主義的光暈,沉浸於時間深處,歷史的縫隙,或者——只是一些人自己臆想出的回憶里。




從這個意義上說,《江湖兒女》講述的是什麼?是一段令人唏噓的愛情?是斌哥從年輕時的嘯聚四方到中年時的落魄困頓?還是巧巧的情深意切生死不離?或許都不是。

它更多的是在講述一種想像共同體的消亡史。

在電影中,江湖,成為了一種象徵,散漫的、流動的、充滿各種可能性的民間自治世界,最終,被時代大潮慢慢吞噬。斌哥也好,巧巧也罷,不過是一粒沙、一滴水,曾經以為自己可以捲起風暴,攪擾潮流,可是,回看他們的浮沉與掙扎,

命運其實在最初的時刻就已經被寫好,他們不過是不自知又不自覺地按照劇本完成了時間線上的每一次謄抄,但還總以為自己曾經緊握過命運。




從《山河故人》中的聚合離散到《江湖兒女》中的告別與重逢,賈樟柯的筆下,所有人都成了時間的囚徒。《江湖兒女》更像是賈樟柯對自己少年心結與青年義氣的一次交代與反芻,他在回憶文章中寫到,偶遇曾經兒時的大哥,已入中年的男人低頭吃著一碗麵條,這畫面觸動他的心扉。

某種程度上說,吞咽麵條的呼嚕聲更像是向命運低頭的巨大嘆息。曾經拿著刀槍的男人,如今只能被一碗碳水化合物帶來的快感所救贖。

由此,在這樣的黃昏意象中,賈樟柯開始寫作那一群人的高光時刻和終究的落寞。






電影《江湖兒女》的海報




不可避免的,這樣的故事中,註定充滿暴力,街頭毆鬥、刀槍和血,所以,有人認為,賈樟柯這一次描述的是小城黑幫,一種粗陋的、低級的、甚至散發山寨氣味的中國大陸縣城黑社會,但這樣的理解過於淺薄,

賈樟柯筆下的世界,是更浪漫主義的

,不定型的,甚至有某種寫意色彩的意象,那些打打殺殺不過都是表面的符號。他無數次地回憶起自己兒時的結拜故事,打架鬥毆的慘痛經歷以及那些死走逃亡的青春期兄弟,但他寫的,想的,念的,絕不是犯罪學意義上的黑幫,而是一種文化意義上的江湖夢境,彌散著自由、驕縱、桀驁、膽識以及對權力結構的不屑與叛逆。



《江湖兒女》的故事起始於一個尷尬、曖昧的時代,金錢散發出了不可辯駁的誘人氣味,但古老的義氣又制約著斌哥不能讓自己顯露出過於直白的貪婪,他在原地躊躇地踏步,樂於收一點港幣幫人鏟事,但又得維繫古板的尊嚴,可周圍的人們以及這個世界都在默默地兀自向前。斌哥始終在強調自己作為江湖兒女的身份,但卻從未釐清這種身份的內涵。他其實並不清楚,江湖意味著什麼,更不清楚,更真實的世界會開往何處。於他而言,江湖更像一個不可名狀的「場」,他像動物憑藉氣味尋求安全感一樣,必須處於「江湖」的氣味之中,才能確定自己的坐標。而巧巧呢?最初,她努力躲在斌哥的背後,躲在「女人」的身份里,但她挺身而出之後,一切都在悄悄地變幻,斌哥開始在恐懼與慌亂里後撤,而巧巧意外地闖進了江湖,出獄之後的上路尋人,從外部敘事的結構意義上說,那一路掠過了賈樟柯作品中的一眾地標,完成了一次蒼茫回望,而從內部精神結構上說,那就是踏入嶄新「江湖」的路途,婚宴流水席上的小小騙局,酒店單間門口的碰瓷,她如此輕巧地利用時代的、人心的漏洞為自己贏得了生存的可能,她算是進入江湖的投名狀嗎?還有馮小剛扮演的游醫,徐崢扮演的忽悠,也是另一個時代中的「江湖」吧?

只是在這時代之中,江湖也褪去了浪漫主義的光暈,變成了窮途末路者無奈的生存伎倆,令人心酸也有點寒磣。







《江湖兒女》的海報




像之前所有屬於賈樟柯的故事一樣,其實,他注視的所有人物都是在努力尋找自己的身份和定位的人,時代巨大的變化催生起一些人不知所起又不知所終的勃勃野心,先天被體制或命運安排的身份在悄悄碎裂,而尋找新身份的過程,攪拌起興奮,也歷經痛苦,迷惘與彷徨。很多人,被短暫的興奮牽引,卻在這迷惘之中耗盡半生。斌哥就是這一類人的典型寫照。




所以,無論賈樟柯寫下的故事如何變化,是小城瘦弱的青年唱起《任逍遙》,還是兇狠的大哥舉起槍,他們都是一樣的無助的人,敏感、脆弱、浸透悲情。其實,他們都不是故事中真正的主角,

賈樟柯故事的C位永遠都讓給捉摸不透又無可名狀的時代,相較於隨意弄人的命運之手,所有有名有姓的角色都不值一提。

所以,回到《江湖兒女》中,一切也同樣如是,他寫大風漸近,將一切吹散,無論浪漫主義的氣息,還是人們發下的誓言,在風中都不曾聽見迴響,而有些人在大風起兮的當口,扶搖直上九千里,有些人被撕成碎片歸於塵土。癱瘓的斌哥坐在炕桌前,把一桌飯菜推到地上,不知者以為他不過是發泄物質層面的失意,而知他者才能明白,他所鬱悶的是對於眼前的這個世界,自己的解釋系統已經失靈,他無法解碼這一切,曾經意氣風發的自己到底錯在哪一步就莫名地落得如此下場?但這盤棋其實沒有棋譜,也無法復盤。如今回看,斌哥與巧巧意外完成了一次身份置換,女人走向江湖,男人蜷縮回襁褓,當初,男人環抱著女人教她開槍,而現在,女人攙扶著男人重學走路,像是母親對待孩子。







《江湖兒女》的海報



斌哥曾經的兄弟們有的抽身而去,去做生意,去攀附權力,他們明晰一種世俗框架內的目標,但

斌哥這樣的人,對於世俗成功既貪戀又不屑,相較於金錢,更令他迷戀的其實是那種眾人烘托起的醉意和迷夢

,就像那個搪瓷臉盆里無數瓶烈酒匯聚成的「五湖四海」,一群尋醉的男人的吹噓與痛快。他不過是一個浪漫主義尾聲中的夢遊者,最終,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被當下這堅固的現實重重圍困,悚然佇立於晚輩的錯愕與同輩人的手機攝像頭之中。




棋牌室還是棋牌室,那個江湖兒女的據點,依然是桌上的釅茶和空氣中凝滯的尼古丁,曾經棋牌室的小屋裡能談義氣,談生意,調解道上的糾紛,斌哥用匕首切開了人生中的第一支雪茄,但如今,這裡不過就是一群失意中年人聊以自慰地廉價娛樂場,不再是灰色地帶,

也沒人在乎是否要搬來關二爺,牆壁上倒是掛滿了蓋著國家公章的營業執照。






《江湖兒女》的海報




手機視頻人人都能操持,消解一切莊嚴,每個人都像出演一場猴戲,紅章掛上牆壁,監控攝像頭鑲嵌在屋角,江湖的氣質理應是煙雲雨霧,是說不清道不明,是遮蔽是寫意,而時過境遷,如今在權力的首肯和監看之下,一切才被允許存在,必須清晰無誤,必須無所遁形。由此,夢遊者失卻夢境,江湖失卻神性。誰又有通行證,哪裡又有墓志銘?




結尾的時刻,巧巧站在樓道里悵然若失,身影被攝像頭記錄在案,這意味著什麼?更像高處傳來無聲的冷笑,宣告這世上從此有了「上帝」的監察,一神終究取代了眾神的狂歡。



本文原標題:《<

江湖兒女>:眾神的黃昏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 的精彩文章:

流沙河破易經之迷 | 沙龍預告
西閃 | 貞潔女神阿爾忒彌斯之惑

TAG: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