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臣脖子上掛的珠子有何作用?珠子越大作用就越大!
在看清宮劇時,我們很容易注意到,朝野之內的官員,一律必須穿著朝服,戴著串珠。在一些重要場合,皇室子弟脖子上也會掛著一串長珠子。那麼,串珠的意義是什麼,是具備什麼重大作用,還是單純為了裝飾呢?
劇照
串珠名為朝珠,狀如和尚的念珠,是清朝禮服的一種掛飾,掛在脖上垂於胸前。朝珠具備深遠的含義,每一串有一百零八顆珠,珠大粒飽,勻稱純凈,每二十七顆小珠穿入一顆大珠,象徵著一年12個月24節氣72候,四個佛頭象徵四個季。朝珠兩旁會附帶三串小珠,其中一串珠子垂在背上,即所謂的「背雲」。
朝珠除了裝飾作用外,還帶有其他功能。一般官員見到皇帝都要額頭觸地,行跪拜之禮。因珠掛於身,每每跪拜,僅須朝珠碰到地上,就代表行禮完畢。所以說,朝珠面積越大,長度越長,官員拜的幅度就會越小。在真實歷史上,朝珠材質外形截然不同,是為了區分不同的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一般官員官職越高,珠子越大顆,朝珠長度越長。品級越大的官員,跪拜時會比品級低的更加輕鬆。
劇照
根據規定,自皇帝、后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都可以佩戴朝珠,但其他官員都不能隨便戴在身上。朝珠的材質極為珍貴,譬如玉石、象牙等,不同顏色的絲絛代表不同階層,其中明黃色絲絛的朝珠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佩戴。
今南京博物院珍藏有一串翡翠朝珠,全名為全綠翡翠朝珠,周長158厘米,珠徑1.3里,每二十七顆翠珠間,有四顆粉色大珠間隔,色澤溫潤,青翠欲滴,瑩潤亮澤,乃中國考古出土的、保存相當完整的朝珠精品。
劇照
此朝珠本是一位名叫畢沅的歸屬物。此人乃乾隆時期進士,曾擔任巡撫、湖廣總督。在考古中,學者發現兩串翡翠朝珠,分別是畢沅本人和他的姨太太的遺物。畢沅生前格外鍾情於緬甸翠玉,曾將上等翠玉磨成朝珠,與其夫人一同佩戴,也開啟了翠玉材質的朝珠時代。
朝珠
由此可見,清朝官員脖子上的朝珠,不僅具備裝飾效果,更能代表官階品級,也可以減小跪拜的幅度,行跪拜之禮更為輕鬆舒適。


※中國最牛死刑犯:行刑前一天發明專利,不僅免死,還被高薪聘請
※近親結婚到底有多可怕?看看日本皇室 裕仁天皇一家的不幸,就心裡有數了
TAG: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