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茶杯再多,你的茶桌上也要有一隻建盞

茶杯再多,你的茶桌上也要有一隻建盞

《茶蔬》中記載「茶滋於水,水籍乎器,謁成於火,四者相須,缺一則廢。」所以說茶、水、器、火缺一不可,建盞是喝茶的妙器,它的盛名得益於宋朝的鬥茶之風。

建盞,是宋朝皇族、士大夫、社會名流都不惜重金追尋的寶物。它獨特魅力在於,天下天下瓷器雖然可以在胎釉、造型、花紋上通過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藝,創作出精美的藝術品,但是建盞的釉色斑紋是「天工」與「人巧」的奇妙邂逅,即所謂的「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建盞傳世並藏於日本的四隻國寶級建盞「曜變天目」是飲譽世界珍寶。「建窯建盞燒制技藝」於2009年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7年金磚廈門會晤,贈送的國禮是以建盞、茶葉、漆器等設計創作的「眾星拱月」。

一枚建盞擺在你面前,立刻就能夠讓你安靜下來,屏吸靜氣,凝視建盞發散出的幽幽的光芒,那內斂的色焰、暗藏的光芒,令你可能會瞬間覺得自己的過往偏於輕浮、膚淺、喧囂。總之,面對靜謐的建盞,你會覺得自己被一種氣場所籠罩,所瀰漫,所氤氳,所感染。建盞就是這麼低調,也許並不奪人眼球,卻是一種最養眼的存在,它詮釋的不僅是極簡的內涵,更多的是反應宋人當時的一種生活態度。

用建盞飲茶,能喝出茶湯更為渾厚的風味,這是因為建盞的鐵胎會與水中鈣質產生反應,令茶入口更為柔和。建盞所使用的泥料為天然陶土,所以建盞對水質的軟化和吸附也具有有明顯的改善提升作用,又能夠保持茶湯的香與味,增添飲茶樂趣。建盞胎體厚重,胎內蘊含細小氣孔,對於茶湯溫度的保持起到關鍵的作用。

建盞和紫砂壺都是民間藝術家手工作品,其原料配方到製作工藝都是完全遵循古法製作。建盞興於宋代,沒落於元代,中間斷代幾百年,到了20世紀70年代第一批工藝師重新掌握了建盞的工藝,到現在已經傳承了兩代工藝師。建盞和紫砂壺並稱茶道雙子,一個貴為喝茶神器,一個貴為泡茶神器,兩者相輔相成,共同譜寫茶器的傳世篇章。

精品建盞推薦

星空油滴束口盞[編號 : 66518]

蔡炳盛,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建陽市建盞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油滴的形成是浮萍機理,釉面斑點是由許多小斑點拼合而成。小斑點像浮萍在釉面上漂游,隨機而遇靠在一起,組合成許多形狀不一的大斑點,斑點內的結晶物質沒有連成一體,是分散的,所以有肉眼可見的溝紋。這款星空油滴束口盞器型規整,沒有明顯的失圓現象。周身斑紋分布錯落有致,整體釉面玻化充分散發幽遠深邃的藍光。加入茶湯後,更是能與茶湯形成交相輝映之勢。

綠鷓鴣斑香爐盞[編號 : 66606]

陳大鵬——建盞五大名家之一,鷓鴣斑第一人;1983年,《鷓鴣斑建盞》入選中國當代陶藝展,作品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收藏。此款黃鷓鴣斑竹節杯杯身取竹段為主體,造型素凈,氣韻生動。杯子的大小適中,握著非常舒適,就連竹節凸起的部分,也剛好卡在指縫間,絲毫不會讓人覺得突兀。周身的鷓鴣斑紋層層林立疊放,過渡自然,極具觀賞性。竹節杯,有彰顯氣節,堅韌不拔,萬古長青之意。事業節節高升,前程似錦。其造型獨特,賞心悅目。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和觀賞價值。

兔毫盞[編號 : 66314]

蔡炳龍,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擅長燒制仿宋兔毫盞、油滴盞、曜變木葉盞,釉面採用天然礦釉,與宋代建盞模擬度極高,產品經久耐看。兔毫盞的析晶斑紋形態為黑色釉層中透出均勻細密的絲狀筋脈條紋,形如兔子的毫毛,故此得名。蔡炳龍老師的這款兔毫盞釉色紺黑、對比度強,胎體較厚、保溫性好。加上釉面光潤如玉,兔毛毫紋向外放射,極為美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盞堂 的精彩文章:

「茶杯控」的特點,你有幾個?
鄒光輝《北斗七星盞》

TAG:古盞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