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長短搭配好釣魚!

長短搭配好釣魚!

原標題:長短搭配好釣魚!


我家住在桂林灕江邊,門前有條小河匯入灕江。每年3月份春暖花開時節,魚兒在熬過了一個寒冬之後,紛紛溯流而上,來到小河嬉戲、覓食、產卵,這時正是釣開春魚的大好時機,而且往往收穫頗豐。


於是近年來,我特意備了一支1.5米和一支1.8米長的短車竿專釣開春魚。每當一場大雨過後,就在門前的小河邊選擇堤壩下或者回水灣處下竿。大概是經過一個冬季饑寒交迫的煎熬之後魚兒飢不擇食的緣故,無論什麼魚都好釣,而且餌料製作也無需太考究,什麼自製面餌、商品餌、蚯蚓、蛆蟲之類的餌料,只要下竿就有收穫。


根據多年實踐經驗,在魚餌的配置上,我選擇了在飼料店購買的小顆粒魚飼料作為誘餌,而釣餌則主要是平時飼養的大平二號蚯蚓和臨時採挖的紅色蚯蚓。選擇小顆粒魚飼料做誘餌是因為其腥香味濃,入水後溶化較快,魚兒聞之即來,且留魚時間較長。選擇大平二號和本地紅蚯蚓,則是因為各種魚兒都愛吃,特別是本地多產黃顙魚、鯰魚和塘角魚,這些魚對紅蚯蚓似乎情有獨鍾,而且掛上一截蚯蚓可以反覆使用,大大節省了餌料和上餌的時間,筆者最多的一次上魚10多尾未換釣餌。



至於選擇短車竿的原因,則是根據當地的魚情、水情和地理環境所決定。一是魚情:本地春季正是鯰魚、黃顙魚、塘角魚等上水覓食的季節,除了一般的黃顙、塘角等體型較小的魚以外,還經常碰上1?2千克重的鯰魚和鯉魚。只有收放線自如的短車竿,才能對付中鉤後拚命掙扎逃竄的大魚。二是水情:當地春季匯入灕江的小河一般水深都在1米左右,而且雨後漲水時魚兒往往是沿岸邊往上遊方向遊動覓食,即使有些深潭之處也不用釣深。三是地理環境:小河邊植被茂盛,樹木繁多,且枝杈縱橫交錯,使用長竿既不方便又容易將漁線纏繞在樹枝藤蔓上,而使用短竿就方便多了,且攜帶和取魚都十分便捷。


然而,自從大前年治理灕江污染以後,我家門前的小河沿岸都修建了排污管道,幾處原始堤壩也被修成平坦而垂直的石砌堤岸。筆者前年沿小河步行近千米,竟無一處可下竿垂釣。記得5年前一次春釣獲魚最豐的紀錄是半天7.5千克,而前年春釣卻常常「剃光頭」。去年春季開始又重蹈前年覆轍。無奈之際,翻閱《中國釣魚》雜誌求解良方,突然看到一篇某釣友在水渠急流中築木樁以緩水流施釣的文章,令筆者茅塞頓開,並由此聯想到我們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在古驛道旁修建涼亭供長途跋涉的路人做歇息之所。近些年來各地諸如「休閑會所」、「商務會所」之類也比比皆是。春夏之季,大雨過後,魚兒在湍急的小河中逆水上游也會累的,再說,急流水也不是魚兒產卵的理想場所。我何不仿而效之,在春季門前的小河邊也為魚兒修建一個「休閑會所」以供魚兒溯流而游時休息、覓食、產卵呢?心動不如行動。去年3月下旬的一天,天氣晴朗而悶熱,據當天氣象部門預報,當晚至次日白天有大雨。於是我利用下午在小河邊散步的機會,在距離河口不遠處,選擇了一處河道呈100度拐彎處的內角邊沿,就地取材從水中搬取了約一立方米的大石塊壘成一個小碼頭,並折取若干小樹枝壓在石塊中間。一則盡量減緩漲水時的水流速度;二則樹枝樹葉又是魚兒產卵的好場所。


果然奏效,次日清晨雨停後,筆者到小河邊一看,只見頭天小河水還未沒過膝關節,現在水面已接近齊平堤岸,小河水深有1米左右,碼頭下方形成了一個緩流區。於是我趕緊回家取來漁具,在小碼頭下遊方向撒了一些餌料,然後便開始調試釣組。大約5分鐘時間,一切準備妥當後,便在鉤上掛了半截又粗又紅的蚯蚓拋入水中,然後靜觀浮漂動靜。不曾想一支香煙還未抽完,突然浮漂緩緩向下沉去。憑以往經驗判斷,應該不是小魚咬鉤,於是我手腕用力一抖,感覺有些分量。剛想抬竿收線,突然,釣線和浮漂似離弦之箭,直往下遊方向急馳而去。幸虧岸邊是大前年修建排污管道石砌的堤岸,十分平坦。我不敢收線,也不敢放線,只好牽著魚兒沿河堤往下遊方向走動。這一走居然走了四五十米才緩過勁來,於是趕緊收線。就在我試圖抬竿欲見「廬山真面目」時,魚兒又是一個衝刺,這次居然是斜著往上遊方向逃竄,我只得放線。這樣來回折騰了幾個回合,當第三次收線將魚拖到岸邊一看,原來是一條重約1千克的老鯰魚。只見魚兒張著扁嘴喘氣,露出灰白色的肚皮。這時才想起剛才太匆忙,居然忘了隨手帶上身旁準備的抄網。好在水面距離堤岸只有約5厘米的高度,於是我小心地右手提竿,左手輕輕托住魚的腹部,然後突然使勁將魚往岸上拋去,又急轉身背對河面用兩腳擋住魚,防止它往水裡逃竄。終於取下魚鉤,左手扣住魚鰓,右手連抓魚竿帶托住魚身折回小碼頭,將魚兒放回準備好的魚護中。當天中午12時左右,老伴打手機催促我回家吃中午飯,我這才戀戀不捨地收拾漁具。清點戰果,共釣獲鯰魚兩尾、黃顙7條,外加一些小雜魚,重約1.5千克。下午因河水開始逐漸消退,只釣得小雜魚約0.5千克。


去年3月以後,一個月以來,當地又下了7?8次中到大雨,雨後我每次均有1千克左右的魚獲,但大多是小鯉魚、黃顙魚和禾花魚之類,塘角魚連蹤影都未見過。值得慶幸的是,從此以後,每年春夏漲水季節,我又可以在自家門前的小河邊垂釣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釣魚 的精彩文章:

如何在30厘米左右的極淺水區垂釣
日本著名釣手伊藤智參加早竹園HERA釣友見面會

TAG:中國釣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