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上下五千年,看古代玉鳳鳥七十二變!

上下五千年,看古代玉鳳鳥七十二變!

十二生肖中只有雞是鳥類的近親,那麼在雞年我們就來大話一下古玉中的鳳鳥形象。

據《山海經·南山經》記載:「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凰。……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那麼鳳凰的原型是什麼?在古代,鳳凰的形象不僅匯聚了雞、鷹、燕、鶴、烏鴉、鵪鶉、孔雀等鳥禽的形貌特徵,還結合了太陽、大風等自然現象,具有向陽、自新、秉德、示美、喻情等神性。正由於鳳凰有著超自然的神性,符合人們抵抗自然災害和祈求安寧生活的願望,因此對鳳凰圖騰的崇拜成為早期社會的普遍現象。

史前玉器中的鳳鳥形象

紅山文化的玉器,是以龍、虎、龜、魚、鳥等動物形為主的一種獨特的文化。這裡出土的玉鳥,鴞比較多,雕琢方法也比較簡單。一般以外緣輪廓表示形狀,以凹凸線紋表示羽毛。鳥體均有穿孔,當為佩帶之用。雖說玉鴞與日後的鳳紋無太多聯繫,但它同其他早期鳥紋一樣,是當時備受先民們喜愛和推崇的一種神奇的靈物。

紅山文化鳳鳥

良渚文化中的鳥的紋飾如浙江餘杭反山良渚墓地12號墓出土的玉琮,琮面紋飾不但有刻畫纖細緻密的神人、獸面複合像(神徽)和簡化的神徽(獸面紋),而且在獸面紋兩側各雕琢一鳥紋,據報道,鳥的頭、翼、身均變形誇張,刻滿捲雲紋,弧線等,可稱「神鳥」。除此之外,良渚文化還出土有獨體圓雕玉鳥。鳥形為尖嘴、短尾、兩翼外張,作振翅奮飛狀。

良渚文化鳳鳥

凌家灘文化鳳鳥

石家河文化出土的玉鳥更為精美,尤其是淺浮雕狀的弦紋勾畫的雙翅,用鏤空技發裝飾的長尾,以及玲瓏秀巧而且別緻的器型,充分顯示出工藝技術的高超水平。可以說石家河文化出土的玉鳳鳥是中國史前文化中較為典型的、迄今所知最接近目前大家共認的鳳鳥形象,它為數千年來傳統的鳳鳥造型奠定了基礎。

石家河文化玉鳳鳥

龍山文化在記載中傳說,應該是以鳥為崇拜的部落氏族,可是鳥形玉器出土不多,在傳世作品中,台灣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鳥紋圭最為精美。這裡的鳥紋多作向上沖飛的鷹之造型,其首高昂,雙翅力展,一副洶湧矯健之氣勢。

龍山文化玉鳳鳥形象

商周時期玉風鳥形象

商代的玉鳥種類十分豐富,在藝術表現手法上,突破了早期古拙的原始風貌,對於神話動物的想像力日益豐富,對於具有宗教色彩的禮儀器,其莊嚴神秘的氣氛更加濃重。

此時甲骨文中已出現「鳳」字。它多作高高的羽冠,豐滿的翅膀,長長的尾羽和寬大有力的足爪。可見商先民在原始鳥崇拜氏族某種鳥紋的基礎上加以幻想升華,已初步塑造出一隻神奇而又美妙的鳳鳥形象。

商代晚期玉鳥數量明顯增多,品種也日益豐富。總體造型以鷹、鴞類的形象為主(發掘報告名之玉鸚鵡)。此時的玉鳥造型多見俯卧狀,身體舒展修長,嘴尖眼圓,僅用陰線刻畫,線條十分流暢。當然,造型上的區別除了年代的早晚外,也可能與墓主人的地位身份有關。

《春秋》、《國語》曰:「周之興業,鸑鷟鳴於岐山。」《廣雅.釋鳥》:鸑鷟,鳳凰屬也」。可見到了西周時,鳳鳥已失去了殷商時代神聖的圖騰意義而變成一種預兆王權,賦有吉祥寓意的瑞鳥了。也可能由於這種意識的轉變,西周的鳳鳥在線條上逐步擺脫了那種嚴謹規矩的直線條束縛,開始以弧線為主來塑造鳳鳥的形象了。這種線條的改變,使鳳鳥顯得更加活潑,具有一種舒展輕快的美感。

春秋戰漢時期玉鳳鳥形象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奴隸制社會大崩潰,封建社會正在崛起並逐漸取而代之的急劇變革時期。新的審美意識和工藝美術技術的翻新,玉器中的鳳鳥圖案更加顯示出活潑生動自由奔放的新風格。鳳鳥的身體開始拉長,頭部裝飾簡化,頸較長而多呈彎曲狀,胸部隆起,顯示出一種昂揚的氣勢,身後拖出一條細長而有彈性的鳥尾。鳥體沒有過多的裝飾,只用細陰線在適當的部位點綴一下,主要表現的是鳥的神韻和動態,並以優美的弧線刻畫出一種現實的裝飾美。但此時它仍不具備現實中鳥的形象,依然是人們理想中抽象化的神瑞之物。這就是春秋戰國時期新的審美意識的反映和需求。

西漢初期的玉器製作基本同於戰國晚期的表現手法。文景之治,使漢代經濟逐漸繁榮,這種安寧的生活使人們開始崇尚長生不老的神仙世界。所以漢代的圖案紋飾充滿了幻想和浪漫色彩。而鳳鳥隨著時代的要求,也出現了一個新的名字——朱雀或朱鳥。它是漢代以後四靈之一,主南方之神。

唐宋元明清玉風鳥形象

唐代的鸞鳳紋常以展翅飛翔的姿態出現。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玉鏤雕雙鳳佩,器物呈花型,兩面紋飾相同,皆透雕成兩隻首相向站立於蓮花之上的鳳鳥。此時的鳳冠已經收短,像一朵雞冠花立在頭頂上,鳳眼細長,頸部彎曲並生出一縷飄拂狀的頸毛。翅膀用斜格紋和長長的陰刻線區分出翎和羽,一條圓潤柔軟,如同花枝般的長尾翻飛而上。期間透雕的枝梗穿繞相連,構成一幅玲瓏剔透,活潑而和諧的動人畫面。

宋代的藝術風格更加強調了生活的真實,而且深入到對客觀對象細緻入微的描寫,其風格逐漸轉向風花雪月,柔情嫵媚,清新秀麗的情調。尤其是宋代中國花鳥畫的成熟,使得玉器鳳鳥紋飾的裝飾在追求形似、逼真的同時,愈發顯露出細膩、秀麗的高雅風格。

此時期玉鳳鳥紋的雕琢纖細。玲瓏、秀美。造型或上下追逐,或比翼齊飛,或與雲朵伴隨,或與花草相連。不但有傳統的鸞鳳,還出現了大雁、雙鶴、鴛鴦等。至宋代,風鳥的形象日益普遍化、世俗化。它們不再是宗教、圖騰的符號,也是衝破了皇族后妃的專用權,被大量地運用到各種工藝品的裝飾中,成了雅俗共賞,表現人們美好願望,象徵愛情幸福的吉祥圖案。

宋代的工藝風格,極力追求形似、逼真的藝術效果。一般禽鳥多作圓點眼,少數作品也有圓圈點或三角形眼等。腹部輪廓邊緣常排列一周短小細陰線,碾琢的剛直鋒利。而伸展飛舞的雙翅,除了飾有豎直的陰線外,還採用一條橫線分出羽毛的層次。整體造型簡練生動,及其賦有生活情趣。

元代雖然說蒙古族統治中國,但在工藝飾品的發展上仍以漢族傳統文化為主。只是在玉器的裝飾圖中出現了一些海東青捉天鵝、秋山哨鹿等反應北方少數民族生活習性的題材。他們繼承了唐宋以來的寫實手法,並表現出一種粗獷、豪放的氣質格調,其中元代的鳳鳥佩飾,多隨形而琢,並以鏤空見長,以花草為陪襯,它們精神飛揚,展翅翹尾,輪廓線條飄拂流暢,整體姿態扭動旋轉,整個畫面充滿了一種昂揚向上的心態和情感,似有大唐帝國之遺風。

至明清時期,工藝美術發展迅速,玉器製作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同時隨著當時宮廷畫家、文人畫家以「師古、仿古」為時髦的風尚,工藝作品更加追求公整、纖細、靈巧的作風。明代鳳鳥玉飾,形式各異,方圓皆有。多鏤空成扁片狀的花鳥造型,枝葉纏繞、鳳鳥挺立,預示著美好和希望。其中花瓣多深挖,光澤度較強,鳳鳥羽翅較複雜,常見有鱗紋、斜格紋,長葉紋等裝飾同時在其胸部也往往排列有三四條短陰線。顯示了玉器世俗化之後,民間工藝追求細緻、繁縟的一種審美傾向。

本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歡迎關注[飾迦]微信公眾號:shjia2017

「飾迦」致力於原創古董首飾設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飾迦 的精彩文章:

考古發掘現場,打開古墓的瞬間!
漢代玉舞人的婀娜身姿

TAG:飾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