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趙之謙的1862年

趙之謙的1862年

如果一個藝術大師有他的人生轉折點,這個轉折點一定是基於某個時間點,從某一個時間點開始,他開始了他不一樣的人生,他成了後來我們看到的那個與別人不一樣的藝術大師,比如1886年來到巴黎的梵高,又比如1862年(舊曆壬戌年)的趙之謙,我們現在知道趙之謙是篆刻的一代宗師,但據趙之謙回憶說:「弟(趙之謙)在三十年前後,自覺書畫篆刻尚無是處,壬戌以後,一心開闢道路,打開新局」(《趙之謙的生平》),也就是說,1862年,是趙之謙藝術人生的轉折之年,那麼,讓我們回憶一下,1862年這一年,趙之謙是如何度過的。

(趙之謙)

一、愛妻離世,悲痛萬分

1862年4月,為了謀生,也同時為了避太平軍的戰亂而隻身躲在福州的趙之謙接到家書,這是他自1861年春天出門一年之後接到的第一封家書,不料信中帶來的消息卻是晴天霹靂!趙之謙的妻子范氏已於二月病歿於紹興娘家。這一年,趙之謙34歲,打從他十五歲以來,家中便喪事不斷,先是慈母棄養,隨後父、嫂病歿。這一次,自己的結髮妻子又病歿,對於剛入中年的趙之謙來說,命運之神再次露出了猙獰的面孔。

趙妻范璥(敬玉),小名秀珊,比趙之謙大一歲,與趙之謙的母親是同鄉,她是紹興會稽道墟范默庵的女兒。

據載,趙之謙年輕時性格古怪,脾氣執拗,「余少負氣,論學必疵人,鄉曲皆惡」,他在家鄉的名聲並不好,於是,到了當婚之年,鄉里人家皆不願將自家女嫁給趙之謙,偏偏范氏父母不嫌棄趙之謙的聲名,卻認為趙之謙是一位有才華所以個性明顯的人,於是把女兒嫁給了他。

范璥幼讀五經(「七歲遍五經」),且能詩擅書(「書宗率更」),是個賢惠,有才、明理的妻子。婚後范氏在家操持家務,趙之謙在外奔波,兩人和睦恩愛。

1861年春天,趙之謙因為太平軍戰事的原在失去生活依靠,為謀生計,告別妻子范氏,到溫州找了一份臨時的差役,臨行時,他同妻子約定這一去很快就會回來(「約以去即歸」),卻不料一別竟成永訣,再回頭已是陰陽相隔。

四月六日,趙之謙悲痛之餘,刻了一方「悲庵」朱文印,在邊款里寫道:「家破人亡,更號作此。同治壬戌四月六日記。撝叔記」如圖:

(趙之謙悲庵朱文印及邊款)

這就是我們後來稱趙之謙為「趙悲庵」的原因。甫接愛妻死訊,趙之謙無法遣散自己的悲痛之情,於是,給自己起了個新的名號叫「悲庵」,」悲庵「二字,在這一年的9月,趙之謙又刻了一遍,可見失去愛妻對他的影響是多麼深重。在巨大的悲痛面前,趙之謙顯然不能釋懷,又過了幾天,他又刻了一方印:「我欲不傷悲不得已」,並且在邊款里說:撝叔悼亡乃刻此語。「(這方印沒有準確的刻制日期,但在五月五日的畫作上,他已經用上了這方圖章。)如圖:

(趙之謙我欲不傷悲不得已及邊款)

在悲慘世界面前,趙之謙是想要掩飾自己的悲傷的,但卻無論如何做不到,於是他刻了這方印來表達自己的悲傷。隨後在給朋友的信中,趙之謙表示,終身不續娶正室。

大概到這一年的十一月,趙之謙對妻子的一生做了一次總結,自己撰文,讓弟子刻了一對印,印文為「如今是雲散雪消花殘月闕」和朱文印「俯仰未能弭尋念非但一」並把《亡婦范敬玉事略》寫在了邊款里,讓弟子錢式刻出來。大致如圖(邊款與印蛻均作了縮放處理,以適應文章排版):

(趙之謙紀念愛妻的一對印)

想必撰寫這份長款的時候時,趙大師必定是滿眼淚光的吧,因為行文之間,滿滿皆是對妻子的懷念與濃得化不開的伉儷深情。

二、一生的朋友,「印奴」魏錫曾

在巨大的悲傷面前,趙之謙並沒有就此沉淪,其中有一個原因是與此同時,他遇到了他一生的好友——魏錫曾。魏錫曾也是浙江人,生於1828年,較趙之謙年長一歲。魏比趙之謙早到福建,原因是魏的岳家在福州,到福州的原因與趙之謙相仿,都是被太平軍戰亂所逼。

魏錫曾是典型的「印痴」。據葉昌熾《緣督廬日記》里記載:「聞人有舊拓必請觀,不允則請以所藏為質,再不允則長跪以請,可謂癖好矣」。他是一位聽說別人有好的印拓就一字要請求觀賞的人,如果對方不答應,就跟對方說願意拿自己的收藏作為抵押,如果別人還是不答應,他就長跪不起,務求對方答應為止,是十足的「印痴」型人物。

魏錫曾是主動找到趙之謙的,他對趙之謙的喜愛由來已久。這次恰同在福建,終於有機會相見,魏錫曾怎肯錯過,他立刻寫詩請見,並乞趙之謙畫梅。詩曰:「知君家住大坊口,十過君門九回首。當時鏡水凈無波,天涯今日成悲歌。高句驪紙新拂拭,請君狂灑金壺墨。惡詩不敢與人看,更須字字加紅勒。矯矯龍性不可馴,人生鴻爪皆前因。笑我降旙無可豎,看君放手殺降人」。其謙虛之情,對趙之謙的仰摹之意均溢於言表。

五月,趙之謙就給魏錫曾畫了《蔬果花卉圖冊》此後,兩人開始「晨夕過從,了口舌緣。」在一起討論金石的還有譚獻。在巨大的悲傷之中的趙之謙,從朋友這裡得到了暫時忘憂式的安慰。

當然,趙之謙也不少給魏錫曾刻印,例如五月份的白文印魏錫曾,六月份的白文印「魏錫曾收集模拓之記」八月份刻的「稼孫」朱文印,九月份刻「鑒古堂」、「鶴廬」、「小人有母」三方朱文印;此外還有「錫曾審定」白文印、「悌堂」朱文印、「錫曾印信」朱文印、「魏錫曾印」白文印、「印奴」朱文印,「稼孫經眼」朱文印以及「魏」、「稼孫」朱文印等等,甚至趙之謙還給魏錫曾的兒子魏本存刻了一方印「成性存存」朱文印。這期間趙之謙為魏錫曾刻印大略如圖(未能盡列):

(趙之謙為魏錫曾部分刻印及邊款)

當然,這之間兩人最重要的事情是魏錫曾替趙之謙整理舊作,為趙之謙集成《二金蝶堂印譜》並替他鈔詩、搜散棄文字等。而這個《二金蝶堂印譜》被魏錫曾帶到泰州讓吳讓之指教之後,直接引發了後來趙之謙與吳讓之的印學審美論戰,這是中國晚清印壇最重要的一次印學理論論辯。

生平能得到趙之謙印作的,全部統計下來,也僅五六十人而已,魏錫曾是其中得印較多的一位,原因是魏錫曾與趙之謙年歲相仿,經歷相似、興趣相投,更重要一點是魏錫曾真的是金石水平非常高的一位理論家,趙之謙評論他:「稼孫與余最善,不刻印,而別秦以來刻印巧拙有精解,其說微妙,且有讓之與余能為之不能言者。」他是一位雖然不刻印,但是印學理論水平極高的人,他的有些見解是趙之謙和吳讓之這樣的篆刻大師能做到但卻說不出來的。

與魏錫曾的交往是趙之謙最終成為印學大師較為重要的客觀條件。魏錫曾的存在間接促進了趙之謙「印外求印」印學理論的開創,當然,他也是趙之謙喪妻之後的重要友情慰藉。

培根說:「友誼使歡樂倍增,悲痛銳減。」魏錫曾在1862年給趙之謙帶來了最好的友誼。 這份友誼真的是既能夠「調劑人的感情……,又能增進人的智慧」(培根語)。

三、不死的報國之志

魏錫曾為趙之謙收集印蛻集成的印譜《二金蝶堂印譜》前,趙之謙題寫了四個大字:」稼孫多事「並附了小字款:」稼孫竭半載心力為我集印稿鈔詩,搜散棄文字,比於掩骼埋胔,意則厚矣。然令我 一生刻印、賦詩、學文字,固天所以活我,而於我父母生我之意大悖矣。「如圖:

(趙之謙在《二金蝶堂印譜》的題字)

如果說友情使趙之謙得到了感情上的支撐,那麼不死的報國之志則是他最底層的信念,而且趙之謙認為這才是父母生他的終極願望,這份信念讓趙之謙堅強的活了下來。因為在那一年的夏天和冬天,分別又有不好的消息傳來:

大概六月份的時候,趙之謙「得家中人信,故居成焦土」(《趙之謙尺牘》三),這個消息其實打擊也很大,趙之謙前半生的書稿、收藏(有些是家傳收藏近200年的藏品)全部毀去,人生成就幾乎清零,這實在是大大的打擊;

大概十二月的時候,他又得到消息,亡妻留下的三個女兒中,次女蕙和三女榛相繼死去,一家五口,僅餘下長女桂官和趙之謙兩人。

何其悲痛!但趙之謙仍然堅強地支撐了下來,最主要的原因,在趙之謙當年八月刻的印中已有反映。

那年八月,趙之謙刻了一方朱文印,印文為「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他在邊款里說:悲庵居士,辛酉(1861年)之後,萬念俱灰。不敢求死者,尚冀走京師,依日月之光,盡犬馬之用。不幸窮且老,亦愈乎偷息賊中,負國辱親。刻此兩言,以明其志。少陵可作,未必惡予僭也。同治元年閏八月十日記。「如圖:

(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印和邊款)

這兩句是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的話,字面意思很清楚,遇到這樣的好皇帝,我怎麼可以死呢?他還是想報國,為國家做點事的。這跟他在印譜題字中的意願是一樣的。

但趙之謙報國無門,他還遠在溫州,他不停地思考自己的人生,大概在九月,他又刻了一方:男兒生不成名身已老」,這次真真是一聲長嘆,無奈而又悲涼。他在邊款里寫道:「長安卿相多少年,富貴應須致身早。山中儒生舊相識,但話宿昔傷懷抱。既刻起語,復摘四句。同治壬戌九月,悲庵居士」這四句是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中的四句,在這裡,一邊是嘆息,一邊已經有了憤懣的情緒在裡邊了。蹉跎歲月中,他有點受不了現實的重壓了。如圖:

(男兒生不成名身已老及邊款)

當然,我們知道,後來他終於到了北京,也終於花錢買了個小官(因為他始終無法通過八股文考試拿到功名。)他終於到江西一做就是十年的小官,在他生命的最後十年,他極少刻印,因為那不是他的志向所在。他心心念念地就是做一個好官,報效國家。最終現實告訴他,這條路走不通,等到他看清這一點時,他的生命已走到盡頭了。

在現實社會下,趙之謙的報國之志跟他的偶像杜甫一模一樣最終沒有實現。但讓我們感到幸運的是,杜甫死後,盛唐不再,卻留下了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1884年趙之謙死在任上之後,清朝也走向了末路(雖然,清政府的衰敗不是從趙之謙死這一年開始的,1840年鴉片戰爭時,清政府已經走在崩潰邊緣了),卻留下了個偉大的篆刻家。

偉大的藝術家往往是經過現實搓磨造就的。1862年,趙之謙集中創作了他生平一大部分篆刻作品,這一年,也是他印風基本定型的一年。苦難常常是命運的饋贈,一個偉大的篆刻大師,從1862年走來。

(【老李刻堂】之307,部分圖片源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個小布丁 的精彩文章:

《說文解字》第33課:珊瑚如果生在陸地時叫什麼?
《說文解字》第55課:古代叫「藸」現在的「五味子」指哪五味?

TAG:三個小布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