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我們怎麼知道新研究是真貨還是狗屁?

我們怎麼知道新研究是真貨還是狗屁?

每天都有這樣或那樣的新研究,每個研究都聲稱自己有突破性發現,但是大多數研究中充斥著不嚴謹的科學。對於這些研究我們要特別小心。

「看到的只能相信一半;聽到的全部不要信。」說這話的人是愛倫·坡(也可能是本傑明·富蘭克林)。其實說真的,你看到的大多數醫學研究要麼沒有吹得那麼厲害,要麼就是完全沒有價值。越神奇、越有突破性、越有創新性的人體或思維研究,越是值得懷疑。其實只要經過仔細審查,或者時間一長,很多研究都站不住腳。

我們怎麼知道新研究是真貨還是狗屁?

幾年以前,斯坦福醫學院的John Ioannidis教授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為什麼大多數出版研究都是假的?」

在文章中,他指出現在研究刊物上發表的文章大多數是假的,人們越來越關注現代學術圈的這種造假現象,在文章中他用詳盡的數字解釋了為什麼大多數看似「發現光明」的研究都存在極為嚴重的問題。

Ioannidis教授對醫學研究造假的擔憂擴展到了整個科學研究領域,但是對於不太了解學術術語和概念的普通讀者,他們怎麼知道自己看的是真正有價值的研究還是純狗屁?就連許多同行評審的專業期刊中發表的文章都存在錯誤,將研究寫成新聞稿,大眾讀者又如何辨別?

對此,波士頓兒科醫師和Society for Science-Based Medicine這個業內最有分量的博客的編輯Clay Jones說:「不同尋常的發現需要有不同尋常的證據支持。」

其實要判斷一篇文章到底有沒有討論的價值,最方便的做法就是看出處。Ioannidis表示,同行評審流程並非盡善盡美,就算是通過同行評審的文章,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認真對待自己的研究的。他認為凡是正經的文章,應該通過一群業內專家的評估,這是最低要求。

Jones說,對於通過同行評審的文章,還需要檢查他們發表的期刊,諸如《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這類有名望的期刊上的文章比其它小期刊上的文章更值得一讀。但這種方法也不保險,因為《兒科學》雖然更為專業,但是影響力比大雜誌小得多。大雜誌也不是完全靠譜,《自然》和《柳葉刀》也刊載過不實研究。不過大雜誌作為參考還是比較可靠的。

Jones說許多網站會搜集轉發五花八門的文章,但是這些文章從未發表在同行評審雜誌上。這些文章也許只是一家公司的閉門造車式研究,為的只是宣傳他們產品的優點,有些產品雖然在發布會上演示過,但學術出版界從沒有承認過這些產品,而且有些事實完全是公司編造的。

MAC艾滋病基金會贊助的一項調查顯示約有1/3的美國青少年不知道HIV屬於性病。但是發表這篇調查的只是一家營銷公司,並非任何一家同行評審期刊。

新聞頭條上吹得越厲害的信息,就越要警惕。

那些對已有充分研究的結果的證實性文章可信度更高,但也有可能是虛假新聞,比如有一篇研究文章指出,通過觀察病人的無意識眼球移動可以有效確定病人是否患有多動症,但是我們都知道多動症的確診更多是依靠家長和老師平日里的觀察。

在該研究中,特拉維夫大學的Moshe Fried博士說,使用其他方法會因為疏忽或有意無意的犯錯導致結果出錯,但是他們的測試判斷的是無意識眼球動作,是一種確診多動症的完美生理指標。

然而,該研究中每組只有22個成年人,對於這麼重要的發現,樣本卻這麼小,明顯不足以證明什麼。

如果某個探討新療法療效的研究樣本小、沒有對照組、沒有進行雙盲實驗,也沒有重複實驗數據,那麼千萬別輕易相信。

大多數媒體報道不會向普通讀者告知所有這些信息,讀者只能依靠經驗自行判斷。

建立在已有證據基礎上的研究比沒有任何既有證據的研究更可信。如果研究的作者或者贊助方可以從研究結果中獲利,一定要慎重對待。小型機構發布的重磅研究發現差不多可以肯定是假的。還有那些從來沒有發表過的文章根本不值得你浪費時間。

(編譯:王大發財;via The Daily Beast)

作者寫於2014-09-0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生態旅遊危及海洋生物?
超50%珊瑚礁嚴重退化,西沙群島變成白色墳場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