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17.明身與觸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楞嚴經淺釋

17.明身與觸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楞嚴經淺釋

明身與觸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宣化上人 講述

O5身觸二處(分四)

P1標舉二處 P2約二觸破 P3約一觸破 P4結妄歸真

今P1

【阿難!汝常晨朝,以手摩頭。】

佛教裡頭,和尚要每天早晨「三摩其頭」,三次摩自己的頭。就是好像白文天講的:「摸摸有沒有頭髮,為什麼頭髮沒有了呢?哦,我是個和尚,是個出家人!」因為在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很多外道的人皈依佛,隨佛出家。隨佛出家之後,佛為令這一些人不忘他是和尚,所以叫這些和尚每天摸一摸自己的頭。阿難是一個很聽教的人,他很實行這種的制度,所以每一天他都三摩其頭。

阿難!汝常晨朝:「晨朝」,「晨」就是早晨,「朝」就是早晨的開始。晚間太陽落的時候,叫「夕」。阿難!你常常在早晨的時候,以手摩頭:用手摸自己這個和尚頭,看看自己這個頭髮為什麼沒有了;這叫人不忘自己的本分。所以在這兒講到十二處的身、觸二處時,釋迦牟尼佛就問阿難「以手摩頭」這種的制度。

P2約二觸破

【於意云何?此摩所知,誰為能觸?能為在手?為復在頭?若在於手,頭則無知,云何成觸?若在於頭,手則無用,云何名觸?若各各有,則汝阿難,應有二身。】

於意云何:阿難!我問你一個問題。你以手摩頭,你有一種觸覺發生。這個觸覺,你說是在什麼地方?此摩所知,誰為能觸:你這手一摸,你手也知道了,頭也知道了;那誰是一個能觸的?誰是一個所觸的?「能觸」,有這種能力去觸;「所觸」,是被觸的。能為在手?為復在頭:能觸的這種能力,是在手上呢?還是在頭上?你講一講。

若在於手,頭則無知,云何成觸:假設你說這個「觸」在手,你用手摸頭的時候,只有手知道,頭不應該知道;既然頭不知道,怎麼叫「觸」呢?

若在於頭,手則無用,云何名觸:你若是說能觸的功能在你頭上,這個手也沒有知覺的作用了,這又怎麼叫「觸」呢?阿難!你講給我聽一聽。

若各各有,則汝阿難,應有二身:假設你說手也有觸,頭也有觸,這兩個地方各有各的觸,那麼現在你阿難應該有兩個身體,有兩種觸。

至於和尚「三摩其頭」,它有一個偈頌;這個偈頌是說得很有道理的,我現在把這個偈頌念給大家聽一聽:

守口攝意身莫犯 莫惱一切諸有情

無益苦行當遠離 如是行者得度世

「守口攝意身莫犯」,「守口」,就守著這個口,不要亂講話。守口,口裡就沒有綺語、妄言、惡口、兩舌這四惡了。「攝意」,就是攝持著這個意念,令這個意念不要東想西想盡打妄想,也不要盡起攀緣心,各處去攀緣。意裡邊,不要有貪、瞋、痴這三惡。「身莫犯」,身也不要犯過錯,不要有殺、盜、淫──不要殺生、不要偷盜、不要淫,就是想一想都不可以的!

「莫惱一切諸有情」,你不要惱亂這一切的有情。什麼叫「有情」?就是一切的眾生。你不要令面對的人和一切眾生生煩惱,你不要惱亂眾生。甚至於和你在一起的人,或者大家同在一起修行的,更不應該惱亂,不應該令對方生煩惱。有的時候,若是無意之中對方誤會了,生出一種煩惱,那應該找一個機會來解釋,不要把這個事情擴大了!這叫莫惱一切諸有情。

「無益苦行當遠離」,對人世沒有益處的事情不要做。好像,印度人學牛戒、狗戒、睡釘床,把自己的身體跳到灰堆裡頭去,特意把身體弄得非常的不潔凈。這種種無益處的苦行,你說這有什麼意思?這對修道有什麼幫助?你越不幹凈,心裡也越邋遢、越不幹凈。外邊你弄得不幹凈,你心裡也盡想不潔凈的東西,心裡也就不潔凈。所以不要做無益的苦行,你要做對人世有益處的事情!

「如是行者得度世」,像這樣,你不惱亂一切有情,不做無益的苦行,也不行外道法,你就夠資格度世間的眾生了。

怎麼叫「外道法」呢?釋迦牟尼佛是行中道的,佛修法,叫弟子都要吃齋,不要吃肉;就吃肉,也要吃三凈肉。三凈肉,是「不見殺」,不看見他殺生;「不聞殺」,沒聽著殺生的聲音;「不為我殺」,這豬或者牛、羊,不是為我殺的。佛在世時,弟子若因身體不健康,這三凈肉可以吃的。

在佛教裡頭,佛叫弟子吃齋;你說提婆達多他這種邪知邪見就怎麼樣?「哼,你叫你的弟子吃齋不是嗎?我叫我的弟子不吃咸鹽。」咸鹽都不吃,他說這叫「上清齋」。在道教裡頭,也有外道就說這叫「上清齋」,其實這是不合乎中道的;可是提婆達多就是這樣子。

佛叫弟子過午不食,早晨吃粥,中午吃飯,一天吃兩餐;佛自己,早晨也不吃,晚間也不吃,一天就只吃中午一餐。那麼提婆達多叫他弟子怎麼樣啊?修行,一百天不吃飯。「你一天吃一餐嗎?我一百天吃一餐!你看,是不是比你又高了?」「你吃齋嗎?我連咸鹽都不吃。我總比你高一著!」他總想要和佛來比,要和佛來鬥法,他總說佛不如他。

所以他挑撥阿闍世王殺父親、殺母親,然後他叫阿闍世來做新王。提婆達多自己則說,他要做新佛──釋迦牟尼佛是舊佛,是老腐敗的佛;那麼他要在佛教里創革命,做個新佛。結果搞來搞去,搞得提婆達多生陷地獄,就這麼帶著肉身墮地獄了!這是提婆達多搞出來的事情,這些外道也是這樣子。這個提婆達多專門做和佛不同的事情,和佛教不同的事情;換一句話說,也就是要爭第一,歡喜做第一。歡喜來、歡喜去,結果歡喜到地獄裡去了!這是提婆達多生陷地獄的果報。所以修無益的苦行,是沒有用的!

有首偈頌說:

千百年來碗里羹 冤深似海恨難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 試聽屠門夜半聲

「千百年來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難平」,「羹」,就是濃湯。就在這一碗肉湯裡邊,千百年到現在,這個冤讎好像大海那麼深;這種怨恨心不平服的。「欲知世上刀兵劫,試聽屠門夜半聲」,早期作戰時,只用刀、槍這麼打,不是像現在又用火箭、又用炮、又用槍,隔著多遠都可以打的。以前那是用刀槍,都用白刃戰,要身體相接、白刃相接,才可以殺人;現在更厲害了!你想知道世界上為什麼有打仗這個問題,那你聽一聽那個屠夫鋪──就是殺豬、殺牛、殺羊的地方,那些屠宰場半夜是個什麼聲音?

所以佛教講戒殺、放生、受戒。你若一個人不殺生,這個世界上就少一股戾氣,少一股凶氣。若有十個人不殺生,這個世界就有十股吉祥的瑞氣,沒有凶氣了!所以我們人和天地間都通著的。你盡存殺心,對一切眾生你不戒殺,那個眾生對你也沒有好感;你若愛惜眾生,眾生對你也好。所以人與人之間、人與畜生之間,都有這一種關係的。

不過,在這個楞嚴講修班,時間很少,我沒有那麼多時間給你們講這些個用不著的公案,所以都是稍稍講一點。就單單殺生、戒殺、放生這些個問題,我講三個月也講不完的;不要說三個月,我告訴你們,三年也講不完!多得很!所以現在不要講了,還講這個經文。

P3約一觸破

【若頭與手,一觸所生,則手與頭,當為一體。若一體者,觸則無成。若二體者,觸誰為在?在能非所,在所非能,不應虛空,與汝成觸。】

阿難哪!若頭與手,一觸所生,則手與頭,當為一體:你若說頭和手只有一個觸覺,都是一個觸所生出來的,不是兩個觸。以前你說兩個觸,現在假設你是一種觸覺,那麼你的手和頭,應該是一個的。

若一體者,觸則無成:若頭和手是一個的,那麼,在「一個」上,不應該有能觸、所觸,你又怎麼能成一個觸覺呢?你看,這個道理說得妙到極點了!

若二體者,觸誰為在:前邊,你若說是一體,那麼一體不成觸,就沒有「觸」的名了。若是你說手和頭是兩個體性,那麼觸是一個,這是屬於哪一個呢?是屬於手,是屬於頭呢?一定有一個能觸,有一個所觸。

在能非所,在所非能:你不能說是兩個都有觸,只能有個「能觸」、有個「所觸」。怎麼叫「能觸」呢?就是你能有「觸」的這種知覺。譬如我現在觸到這張桌子,這張桌子是沒有知覺的,但是我的手是「能觸」,這張桌子就是「所觸」。這兩種往一起相觸,要有能、所;一個是能觸的,我這兒能去觸了;那個被觸到的物質,是所觸的。

在「所觸」,就不是能觸;在「能觸」,也不是所觸。那麼,手和頭,究竟哪一個是能觸的?哪一個是所觸的?你說究竟是哪一個觸哪一個?是「手是能觸,頭是所觸」啊?還是「頭是能觸,手是所觸」呢?你講啊!不應虛空,與汝成觸:你不能說「我就一個,我和虛空發生觸覺了!」虛空根本沒有東西的,不會和你的手或者頭髮生一種觸覺。

P4結妄歸真

【是故當知,覺觸與身,俱無處所;即身與觸,二俱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是故當知,覺觸與身,俱無處所:「是」,因為;「故」,所以。因為前邊我講的這種種道理,所以你要知道,這種有所感覺觸塵和你的身體,都沒有一定的處所。這觸覺沒有一個一定的地方,你不能說它一定是怎麼樣子!

即身與觸,二俱虛妄:即你身和你這個觸,這二個處所叫「身處」和「觸處」;這是虛妄的、假的、不實在的!你不要著住到這種觸塵上。就是你不要貪著某某的肉皮真細膩、真滑,接著就生一種貪著的想。你貪著什麼?這虛妄嘛!你貪著它做什麼?

本非因緣,非自然性:這種的觸覺,不是由因緣所生出來的,也不是自然由虛空生出來的。這是由如來藏那個妙真如性所流露出來的。但是這都是虛妄的,你不要著住到這個上!你要返本還原,回到自己的如來藏,把這些妄相都放下,歸回到自己真的根性上!

【編注】恭錄自《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講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楞嚴咒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12.意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誦持〈楞嚴咒〉不要執著效驗,應以何種心態?

TAG:楞嚴咒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