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隋煬帝楊廣怎麼樣?真的是昏君?

隋煬帝楊廣怎麼樣?真的是昏君?

在中國歷史上隋煬帝楊廣似乎是一個頭頂生瘡、腳底流膿的昏君暴君形象,而且是從《隋書》、《資治通鑒》這樣的正史一直壞到《隋唐演義》。難能可貴的是他壞得灰常有特色灰常細膩,尤其是在野史小說中給人的趕腳就是他佔據著大隋天子的崗位,卻客串著加藤鷹的角色。按古代謚法:去禮遠眾稱「煬」,顯然這並不是一個什麼好名聲,不過楊廣這個煬帝的謚號出自唐高祖李淵之手;而王世充擁立的皇泰主楊侗給自己的爺爺楊廣上的謚號是明皇帝,廟號世祖。作為對手的李淵對楊廣的評價其實過於妖魔化了,而民間的戲曲、小說繼承了李唐皇室對楊廣的批判之風,於是就形成了楊廣的荒淫昏庸形象;而作為孫子的楊侗顯然又過於溢美,如果楊廣果真如楊侗所言一樣聖明,又怎麼解釋隋朝的短命呢?對此我個人以為:隋煬帝的的確確是一代暴君,此乃不爭的事實,只不過他沒野史小說中那麼荒淫無度,他是一個有野心有理想有抱負的君主。事實上他的所作所為很多都是功在千秋的——比如大運河的修建,問題在於他太急功近利了,總想畢其功於一役,為此他視人命為草芥,最終造反的百姓顛覆了他的王朝。如今在過去千年之後我們似乎更能客觀地看待他的功與罪。

公元569年大興城(今陝西西安)的隨國公楊堅府上誕生了自己的二公子楊廣,因為楊堅的功勛,楊廣在少年時代就受封雁門郡公。公元581年楊堅接受北周靜帝的禪位,正式登基稱帝,改國號為隋,年號為開皇,也就是在這一年十三歲的楊廣受封為晉王,官拜柱國、并州總管。後又授任武衛大將軍,進位上柱國、河北道行台尚書令等。

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楊廣率部南下參加隋朝平滅南陳的戰役,完成了南北一統,結束了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持續的大分裂大動蕩局面,他本人也因此功勛而晉封太尉。儘管隋朝完成了自秦始皇嬴政以來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在持續數百年的大分裂大動蕩之後的大一統偉業,然而剛剛平定的江南地區尚未真正歸心——就在隋滅南陳的第二年江南地區就爆發大規模叛亂,隋軍平叛後楊廣又被任命為揚州總管,負責處理江南戰後事宜。開皇二十年(600年)突厥進犯,楊廣率軍從靈武出發北上征討突厥,不過此戰他並無斬獲。

楊堅的皇后是北周八柱國獨孤信之女獨孤伽羅,自從二人婚後直至獨孤伽羅辭世楊堅未嘗納妾選妃,獨孤皇后死後楊堅雖立有妃子,但年事已高,並無誕下子嗣,所以楊堅的子女均是獨孤皇后所生的嫡子女——他們分別是:長女楊麗華、長子楊勇、次子楊廣、次女襄國公主、三女廣平公主、三子楊俊(後封秦王)、四子楊秀(後封蜀王)、五子楊諒(後封漢王)、幼女蘭陵公主楊阿五。身為嫡長子的楊勇被冊立為太子,然而楊廣卻全程參與了隋朝滅陳的行動,楊廣的功勞和地位日益提升。

太子楊勇生活較為奢侈,這令提倡節儉治國的楊堅甚為不滿。另一方面獨孤皇后不僅見不得自己的丈夫楊堅納妾選妃,也非常厭惡自己的兒子及大臣有妾懷孕的。太子楊勇寵幸的美人多,太子妃元氏卻突然死了,獨孤皇后認為是太子的愛妾雲氏害的,於是派人暗中監視楊勇。楊堅也懷疑雲氏為太子所生的長子並非楊勇親生。楊廣見父皇母后對太子兄長心有不滿,於是將自己的車馬侍從都盡量削減以示勤儉,與此同時他常帶著自己的正妻蕭氏去給父皇母后問安。除了極力在父皇母后面前展現自己的勤儉節約、夫妻恩愛之外,他還總是以謙恭的禮節和朝臣們相處,一時間滿朝文武無不對晉王楊廣讚不絕口。楊廣見父皇母后和朝臣們都日漸站到自己這邊,於是開始與張衡、楊素等人不斷向楊堅和獨孤皇后打楊勇的小報告,終於在開皇十二年(600)十月楊堅廢黜了太子楊勇,改立楊廣為太子。

仁壽四年(604年)楊堅在仁壽宮養病,卻莫名其妙駕崩於此,楊廣隨即繼位為帝。關於這次仁壽宮事件後世無論正史、野史幾乎都言之鑿鑿聲稱系楊廣弒父,然而這種宮闈秘事是很難找到有力可靠的證據的。不過退一步講:即使楊廣沒弒父,但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楊堅臨終之際實際上已被楊廣完全控制,這點正如日後的李淵、李世民父子,即使楊廣沒親自動手弒父,他至少是在楊堅的治療問題上有意放任楊堅早日駕鶴西去以便自己早日繼位。

繼位後的楊廣並不是像野史小說中那樣沉迷於聲色犬馬——他儘管沒能做到像他父親那樣只有皇后,不立妃嬪;但也絕不是像野史小說中那樣「女人之於朕也,生我者不可,我生者不可,其餘無不可」——楊廣的後宮連皇后帶妃嬪滿打滿算只有八位(這其中還包括了正史上存疑的宣華夫人陳氏和容華夫人蔡氏)。這並不是因為楊廣不好酒色,只是相比酒色他有更大的愛好,而正是他這個愛好最終導致了隋朝的二世而亡。

其實楊廣最大的愛好從他的年號就能看出來——大業:楊廣下令修造了從北京經洛陽直達杭州的大運河,縱貫華北平原和東南沿海地區,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八省市,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便利了南北方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從而將華夏大地真正緊密聯繫在一起。然而歸根結底大運河是中國勞動人民的心血結晶,事實上在楊廣之前大運河的部分河段早就存在,楊廣時代不過是將各河段連接到一起——江南的邗溝乃吳王夫差開鑿,河北的白溝乃曹操所開鑿,大運河固然是中國人民開創的一項偉大工程,而楊廣在其中確實立有大功,但也不能將所有功勞算到他頭上。

與大運河工程同時上馬的是增設進士科,由此完善了科舉制度。這當然是中國歷史上劃時代的大事——此舉改變了魏晉南北朝門閥士族依靠門第血緣世襲爵位的現象,一方面為寒門弟子的晉陞提供了通道;另一方削弱了地方世家大族的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因此這一制度深刻影響了此後上千年的中國歷史。可我們也必須注意到:科舉的真正發明者是楊廣之父楊堅,楊廣只是進一步將其完善。這是一項影響後世中國上千年的制度——在日後的歷史演進過程中科舉制也日臻完善,儘管科舉制的弊端後來越發暴露出來,但至少在那個年代這一制度為平民百姓的子弟提供了上升通道,打擊了世家大族的勢力,從而強化了中央集權。

野心勃勃的楊廣同樣沒忘記帝國遼闊的西部疆域——楊廣登基之時中原大地已在多年的戰亂之後經歷了其父楊堅的開皇之治,正處於百廢待興後的蓬勃發展之時。中原商人迫切希望重新打通自漢代以後就日漸衰亡的絲綢之路貿易,然而在經歷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的戰亂破壞後絲綢之路貿易遭到了巨大的破壞。這時楊廣想起了一個人——裴矩,此人祖籍山西,是隋文帝楊堅時代的重臣。公元588年曾隨當時還是晉王的楊廣參與平陳戰役,在戰後的安撫過程中表現突出,後又設計將突厥分化為東、西二部。楊廣希望利用裴矩的外交能力和對西北各族情況的了解幫助自己完成對西部疆域的經略開拓,於是他召見裴矩就西部疆域的經略問題進行諮詢,裴矩則建議通過疏通河西走廊來打開絲綢之路貿易的新局面並乘機加強和西域的政治文化交流,而這也正是楊廣所想。

公元605年裴矩受楊廣派遣前往位於河西走廊的重鎮張掖。在這裡他放下朝廷大員的架子,廣泛和中西商人就絲綢之路貿易和西域的風土民情進行探討,並最終將所收集的情報彙編整理成為《西域圖記》。在《西域圖記》中裴矩詳細介紹了西域44個國家的情況並第一次詳細介紹了從地中海東岸通往敦煌的三條路線:北道是從地中海到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後渡過北流河到達突厥可汗庭,再經過鐵勒部、巴里坤湖進入新疆,向東過哈密並沿天山北麓進入河西走廊西部重鎮敦煌;中道是從波斯灣到伊朗,經過中亞的費爾干納盆地,翻越帕米爾高原,經過喀什、庫車、焉耆、吐魯番到敦煌;南道從印度洋到印度北部,經過阿富汗翻越帕米爾高原南麓,經過塔什庫爾干、葉城、和田、若羌到敦煌。由此再結合從長安到敦煌的路線之後整個絲綢之路沿線地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呈現在中國人面前,要知道在此之前儘管張騫開闢這條通道已有近千年,然而中國人的活動範圍大體還是在西域中亞一帶,只有甘英成功到達了地中海,遺憾的是他未能為後世留下自己出使路線的地圖。

與此同時裴矩也了解到:來自西域諸國的商人都迫切希望前往長安、洛陽貿易,這一願望絲毫不比中原商人希望重新打通絲綢之路貿易的意願弱。然而此時在經歷魏晉南北朝的戰亂後絲綢之路沿線的驛站多已年久失修,不能再為過往客商提供食宿服務。於是裴矩開始頻繁奔波於河西走廊的武威、張掖、敦煌等地,在商路上設置新的驛站,同時降低關稅,他還鼓勵西域商人前往長安、洛陽進行貿易,由政府提供沿途食宿和保護。這時絲綢之路貿易還面臨最後一個障礙——那就是割據青海、河西一帶的吐谷渾汗國。

吐谷渾的開國之祖是五胡十六國中開創前燕的鮮卑慕容部慕容廆的兄長慕容吐谷渾,儘管他身為長子,但卻因為是庶出之子而與王位失之交臂。弟弟慕容廆繼承慕容部後慕容吐谷渾率自己的部眾西遷,最後在青海一帶定居。吐谷渾於329年建汗國,典章制度類同晉制,風俗與柔然、突厥相似。打敗吐谷渾後向西開拓國土並重新打通絲綢之路貿易正是楊廣夢寐以求的千古奇功,於是楊廣將裴矩從張掖召回就征討吐谷渾之事進行商討。商討完畢之後楊廣隨即委派裴矩再赴張掖,回到張掖的裴矩不僅召集西域各國的官員和商人,向他們發出了前往長安、洛陽的邀請,對外交和商貿使團開出了優厚的條件,還邀請了高昌、伊吾等西域國家的王侯來到洛陽和楊廣一起祭祀恆山。看似尋常的祭祀活動其實卻是為構建針對吐谷渾的外交包圍網鋪路。

大業四年(608年)裴矩成功遊說鐵勒諸部南下襲擊吐谷渾,吐谷渾可汗伏允一路逃到今天西寧一帶,此時楊廣正統率隋軍嚴陣以待等著他。最終吐谷渾被滅國,此戰開拓疆域數千里:範圍東起青海湖東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庫魯克塔格山脈,南至崑崙山脈,隋廷在這一地區設置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這也是青海地區被正式納入中華版圖的開始。在此戰中楊廣親自御駕西巡,部署兵力。戰後楊廣又率軍翻越大斗拔谷,結果遭遇大風雪,士卒和隨員被凍死者甚眾,這其中甚至包括楊廣的姐姐楊麗華。楊廣在歷經艱險翻越大斗拔谷後抵達了位於河西走廊的張掖,裴矩和西域的王公、商人們已在這裡恭候多時了。楊廣在這裡召開了一個雲集西域二十七個國家的首領和代表的貿易盟會。2010年4月30日的上海世博會上甘肅館所展出的除了敦煌莫高窟之外,還有就是紀念當年楊廣在張掖召開的這場可能是全世界最早的「萬國博覽會」的畫作。而楊廣也是中國歷史是唯一曾親自造訪河西走廊絲綢之路的皇帝。

在西部開疆拓土的同時楊廣還先後對突厥、契丹、琉球、占城等地採取軍事行動並取得勝利,他還遣使出訪新羅、倭國以擴大隋朝的國際影響力。晚年的三征高句麗儘管損失慘重,但從戰略上看也是必要之舉。如果我們將楊廣一生所做之事孤立地看待,那麼他幾乎沒做錯任何一件事,問題在於:儘管方向沒錯,可步子走得太急了。楊廣總想著在自己有生之年畢其功於一役,於是一個大工程接著一個大工程,一場大戰接著一場大戰。在他的眼中老百姓不過是他實現自己大業的工蟻而已,他根本沒把人命當回事;然而對百姓而言:什麼開疆拓土、豐功偉業都不過是過眼雲煙,當人們連基本的生活都難以維持時運河、科舉、絲路都無法挽救隋王朝的覆滅。

大業七年(611年)王薄率領民眾在長白山(今山東章丘東北)起義,由此揭開了隋末民變的歷史序幕。大業九年(613年)民變開始向全國範圍蔓延,同年六月楊素之子楊玄感於黎陽起兵反抗楊廣,此事標誌著隋朝統治集團內部也開始分崩離析。這時的楊廣選擇跑到江都(今江蘇揚州)避難,他不願正視民變四起的現實,身邊的佞臣於是謊稱變民「漸少」,而他竟自欺欺人地置酒高會。此時的楊廣早已放棄了他曾心心念念的大業,他已變得和野史小說中那個荒淫無度的形象越發接近了——終日沉迷酒色,不理國事,生活也日益奢侈腐化,終於在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發動政變逼殺楊廣。

楊廣為後世留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留下了大運河,這些遺產對之後的李唐王朝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此時的世界曾與中華秦漢並立的羅馬帝國已不復存在,儘管拜占庭東羅馬帝國仍延續著羅馬的名號,但西歐已進入混亂不堪的中世紀。由匈奴西遷所開啟的亞歐民族大遷徙顛覆了貴霜、笈多、波斯、羅馬等古典帝國,事實上與此同時在東方的中華大地上也經歷了五胡亂華的慘象,不過當隋王朝統一之後中華大地終於率先從一片混亂中走出,開始了自己一枝獨秀的發展歷程。事實上楊廣奠定了此後上千年的中華歷史的發展基礎,甚至我們今時今日的南水北調工程東線方案還利用了京杭運河作為輸水通道,我們今時今日的一帶一路建設正是在發揚當年他所開拓的絲綢之路貿易,儘管他所開創的科舉制度早已被歷史所淘汰,但今時今日絕大多數國家的文官公務員考試製度仍在一定程度上借鑒了古代中國科舉的經驗......由此可見楊廣之功甚大。然而無論他有多大功績,始終掩蓋不了的一個基本事實是:他的的確確就是一代暴君,他的的確確就是一個身死國滅而為天下笑的亡國之君,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不愛惜百姓,視人命為螻蟻草芥的結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智囊 的精彩文章:

陳勝領導的農民起義為什麼能迅速崛起?靠的就是這把火
韓信當年打下了趙國、齊國,張耳輕輕鬆鬆就封了趙王,為何韓信讓劉邦封個齊王就是大逆不道?

TAG:歷史智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