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比美比富比男友,為什麼北歐人不像我們這樣啥都要比

比美比富比男友,為什麼北歐人不像我們這樣啥都要比

原標題:比美比富比男友,為什麼北歐人不像我們這樣啥都要比



北歐特產「詹代法則」了解一下



很長一段時間裡,第一世界國家都把北歐視為一本解決疑難雜症的答案書,什麼樣的家居設計最時髦,看看北歐風怎麼做的;城市轉型何去何從,哥本哈根模式參考看看;國民生活不幸福活著沒意思,幸福生活的秘訣 Hygge 了解一下。

他們有極簡設計,有最宜居的城市,最健全的福利制度,在居民滿意度/幸福感排行榜上常年霸榜,擁有「別人家孩子」的全部光芒,可他們的形象卻又如此模糊,來自各種道聽途說的拼湊——據說每個人都洞悉幸福生活的秘訣,卻又有著全世界最高比例的抑鬱症患者,他們喜歡聚會,同時又是知名社恐……他們到底有什麼特別的?


事實上支配整個斯堪得納維亞地區,既定義又讓他們備受折磨的,是一個每個北歐人都有切身體會,卻不怎麼為外人所了解的秘密,這個秘密的名字叫「詹代法則」,它是北歐人的性格密碼,福利國家的社會心理基石,同時也被一些人認為是北歐令人乏味的平庸主義的罪魁禍首。


「詹代法則」(The Law of Jante)是由丹麥裔挪威籍小說家 Aksel Sandemose 在他 1933 年出版的諷刺小說《難民迷影》里首次提出的,作家在書里虛構了一個以自己的家鄉尼克賓(Nyk?bing Mors)為原型的名叫詹代(Jante)的丹麥小鎮,這是一個典型的丹麥社區,小鎮居民彼此之間不成文的要求就是日後的「詹代法則」,包括以下十條內容:


1. 不要覺得你有什麼特別的。


2. 不要覺得你和我們一樣好。


3. 不要覺得你比我們聰明。


4. 別想著你比我們要優越。


5. 不要覺得你知道的比我們多。


6. 不要覺得你比我們更重要。


7. 不要覺得你特別擅長什麼事兒。

8. 別想取笑我們。


9. 不要以為有人會在意你。


10. 不要覺得你能教訓我們什麼。


在小說里還有一個被視為「詹代法典」的第 11 條:不要以為我們對你一無所知。


依據這套準則,做出超乎尋常的舉動、不循規蹈矩或是公然展示自己的個人抱負都是不妥的。任何違背這些法則的 Jante 鎮的居民都會引起其他人的懷疑和敵意,甚至被視為對集體所維持的和諧一致以及社會穩定的威脅。


詹代法則不是作家的發明創造,而是對丹麥強調集體而打壓個人成就的小農傳統的一種過於精準甚至略帶刻薄的概括。不僅丹麥人,詹代法則在丹麥之外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挪威人很熟悉它,在瑞典也對維繫社會常態起著重要作用。


到現在還有批評家在報紙上言辭激烈地指責詹代法則帶來的惡果,《哥本哈根郵報》的記者 Christopher Follett 在 2016 年寫文章說它是丹麥人身上的集體主義幽靈,是把天才變成庸人,把一個國家變得沉悶無趣的根源所在——《經濟學人》曾經提出過衡量一個國家無聊程度的打哈欠指數(Yawn Index for boredom),幸福指數最高的丹麥在這項指數中也是名列前茅,一度登頂。 Follett 認為,詹代法則的核心說的是智識也不會讓你變成一個更厲害的人。


經典電影《第三人》(The Third Man,1949 )里借角色之口也發表過對北歐國家怒其不爭的看法,他說:「義大利在波吉亞家族的治下備受戰爭、恐懼、謀殺和血腥事件的煎熬,但是卻誕生了米開朗基羅達芬奇和文藝復興。而瑞典呢,人們彼此關愛,有五百年的民主和平的瑞典又給世界帶來了什麼?只有布穀鳥鐘。」


詹代法則就像是北歐版的「高大罌粟花綜合征」或者「槍打出頭鳥」,在一個集體里人人都知道你的事,人人都對你應該怎麼做有自己的看法,一切想要冒頭的企圖都會被扼殺在萌芽狀態。


但這一切似乎都已經是過去的事了,它是上個世紀作家筆下的「國民劣根性」,時隔這麼久,在丹麥已經給世界貢獻了樂高、嘉士伯,瑞典有 spotify、有宜家的如今,這個過期幽靈對他們的國民還起作用嗎?

|「Screw Janteloven」 去他的詹代法則



人們宣稱他們已經摒棄詹代法則了,至少在我們能搜索到的信息中如此。


Monocle 專欄作家、《北歐:冰與火之地的尋真之旅》(The Almost Nearly Perfect People:The truth About the Nordic Miracle)的作者 Michael Booth 說,今天當你和丹麥人提起詹代法則,他們可能會翻一翻眼睛,深深地嘆口氣,表示那都是過去的落後現象了,現在已經絕跡。


當 Booth 來到詹代小鎮的原型尼克賓,試圖尋找一點蛛絲馬跡時,甚至只找到一個略有些牽強的證據——他發現當地店鋪名稱都非常平淡,「理髮店的店名是乾巴直白的『理髮』,酒吧就叫『酒吧』,買衣服鞋帽的商店大膽地吸引路人的注意力,用了個眼花繚亂的名稱,也無非是『衣服鞋帽』,書店叫 Bog Handler,意思是』書商』」。Booth 認為當地人不肯為自己的生意取個響亮而個性化的名號,是仍然活在詹代法則的約束之下的具象痕迹,但考慮到小鎮規模小,如果只有一家從事某個行當,不用取名以示區別也並不奇怪。


在社交媒體上,當丹麥年輕人想宣布他們做過的一些很棒的事或者收穫的成就時,會開始加上「Screw Janteloven」 (去他的詹代法則)的 tag。在挪威有人甚至為詹代法則豎了一塊墓碑,宣布它們已經在 2005 年壽終正寢了。


看起來人們真的已經告別詹代法則,但如果做進一步的觀察你會發現,它是根植於北歐文化當中的,並且以另一種面貌仍然約束著人們,甚至還是以互相勉勵的方式。


在啟程去丹麥之前,我在 B 站上看到一個在北京留學的丹麥女孩講起她「能在中國做但在丹麥不行的五件事」,其中之一是給手機配一個 blingbling 的手機殼,因為在丹麥使用形狀特別色彩豐富的手機殼是會被人側目的,人們一般不會用手機殼,或者只用極簡設計的手機殼。


一個絕佳的詹代法則受害案例,「你得時刻小心別讓自己太顯眼」,我設想當被問及詹代法則時人們多半會有類似的牢騷,但實際結果有些出人意料,並不是「詹代法則害我們沒法表達個性,追求個人成就」,而是「它教會我們成為低調謙遜的人」。


| 「你不比別人好,所以不要炫耀」


當我們來到丹麥,在哥本哈根和歐登塞隨機採訪人們關於「詹代法則」的看法時,幾乎每個人都會隨即露出一個「啊你說詹代法則啊!這事兒有點不太好說」的表情,繼而給出一個大致相同的回答,在他們看來,詹代法則主要是一個「你不比別人好,所以不要炫耀」的處事原則。


在哥本哈根剛剛興建不久的創意市集 Raffen 兼職做塑料製品回收再利用的 Von Plast 告訴我們,「在丹麥吹噓自己是很不禮貌的,這就是詹代法則的核心,你不能到處跟人講自己在某方面幹得還不錯,因為總會有其他人來挑戰你的看法的,儘可能保持謙虛總是不會錯」。


他也同意詹代法則仍然在丹麥人的日常中發揮作用,比如「在丹麥報紙的商業板塊,你會看到關於商業領袖們的報道里他們總是更多強調自己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如何建立不錯的社交關係,而不會像其他國家的 CEO 們那樣大談自己的商業成就,以及將來打算如何賺更多的錢」。


炫耀財富狀況尤其是大忌,在港口曬太陽打發自己夏季假期的 Annabell Pejah Bennekow 解釋說,「你不能顯示出你很有錢或者很成功,否則人們會覺得你肯定做了什麼不遵紀守法的勾當才得到這些,在丹麥這個以稅率高貧富差距小聞名於世的國家,每個人都賺得差不多,機會也差不多的地方,為什麼你能比我得到更多?」即便是皇室也要被詹代法則所約束,如果他們在 instagram 賬號里曬奢侈品什麼的,就會被指責「揮霍納稅人的錢」。當然你不是不能有雄心壯志,靠自己的努力積攢財富,只是有一條,「Never show off」。


不單是丹麥本地人如此解讀詹代法則,歐登塞旅遊局的小瑋是幾年前留學丹麥並留在那裡的中國移民,她對詹代法則的理解是因為「你不比別人好多少」,所以丹麥沒有炫富或者炫耀這一說,每個丹麥人內心都很謙虛,生活得很自足,哪怕是別人比自己好,也會想「TA 不比我好多少」。


丹麥建築中心(DAC)的資深項目經理,研究單車文化和城市規劃的 Anne Katrine Harders 解答了我的疑惑,她說,我們現在使用「詹代法則」這個詞的方式與它最初被提出來時也許很不一樣了,最初它包含十個具體的規則,但現在如果你隨便問一個丹麥人,ta 很可能並不知道這些規則的不同(確實)。其中被強化的一條是不要覺得你比我們更厲害,不要吹噓你自己,不要炫耀你住哪,買了啥,你的階層、你小孩的智商等等。


每個人都還是有自己不用言明的地位標誌,只是在丹麥它和財富的關係不大,而更多是關於你的生活方式。比如在哥本哈根,騎一輛 cargo bike (前面加裝嬰兒車的自行車)送你的小孩去幼兒園是一個地位象徵,說明你來自哥本哈根,你保持了低調,還順便保護了環境,做出了對自己和你的小孩來說最明智的選擇,而擁有一輛昂貴的汽車則不是。


我們聊天的地點位於哥本哈根最著名的景點之一新港附近,Harders 說如果在這附近或者她生活的區域開車都是很丟臉的,「會顯得我超蠢」。她的一位本地朋友之前因為工作地點的關係買了一輛車,就被笑話了很久,人們覺得,生活在哥本哈根卻不得不開車出行,簡直蠢爆了。


在 Harders 看來,眼下這種讓人保持謙遜的「詹代法則」挺好,她其實正打算寫文章提倡它,因為它正處在一個被其他國家的文化,比如美國夢,所挑戰的時期,現在有很多人說我不想被詹代法則約束,我要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我向想世界展示我是誰。但她覺得這事得小心,從社會的角度來看,人們懂得彼此傾聽比不斷地談論自己要有益處得多。

但這和我們一開始所介紹的那十條狹隘糟糕的規則也相差太多了,為什麼詹代法則會從最初具有批判意味的反諷變成了斯堪的納維亞人自覺守護的文化規範了呢?


| 沒有誰在社會制度的層面享有特權



一位挪威政治家兼教育顧問Kim Orlin Kantardjiev 說,儘管最開始被提出時是被諷刺的對象,但詹代法則在現如今學校的教育中被視為一種鼓勵團隊合作的社會規範,因為強調個體讓位於集體利益,北歐地區的平等和睦也被歸功於它。


當被請求講一個關於詹代法則的例子時,在女王橋附近散步的奶奶 Lis Poulenc 回憶起 8 歲的暑假,她被父母帶去日德蘭半島玩,那裡經濟相對落後,作為一個首都女孩,她被父母告誡說你跟他們沒什麼不一樣,不要嫌棄當地人,要和他們友善地交流,儘管因為口音不同,她半個字都聽不懂當地人在說什麼。


我們在哥本哈根的嚮導 James Li 是上海人,移民丹麥 20 年,在我們參觀路易斯安那現代博物館時順手舉例說,詹代法則意味著沒有人有特權,即使此時女王和我們一起參觀,也要排隊進場。


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沒有誰在社會制度的層面享有特權。這種對於平等的信念體現在社會福利上確實是很令人安心的,你得到的教育機會和待遇是平等的,你在醫院看醫生的時候也會得到公平的救治,大家都一樣。


它甚至可能還是丹麥等國家在幸福指數得高分的原因之一——在 Quarz 的一篇報道中,旅居哥本哈根的臨床醫師 Lindsay Dupuis 說,「大家都一樣,你沒什麼特別的」,讓人們降低期待,只要達到平均值就能得到滿足,而不要求更多,如此一來如果碰巧得到了超過平均值的東西,就會感到特別高興。


丹麥人都是從小就在詹代法則的規則下成長起來的。Kay Xander Mellish 在自己關於「在丹麥養孩子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的播客里說:


丹麥的學校致力於營造一個沒有競爭的環境,他們沒有尖子生奧數班精英教育,在孩子十五六歲之前沒有標準化考試和成績評比,如果小朋友在某一門功課上表現突出,他的任務就是幫助其他學得沒那麼快的孩子。孩子的社交生活才是重中之重,學校關心他們有沒有交到朋友,在班級里和同學們處得好不好,並且相信如果他們對學校里的社交氛圍感到舒適,就會更樂於去上學,學習成績也會相應提升。

| 也沒有誰真正擁有特立獨行的自由



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當你越是想要擺脫它的影響時,越是能意識到它在你心中扎得有多深。博客女孩 Renate詳細描述了自己是如何努力對抗詹代法則的心路歷程: 她用在卧室牆上掛起自己的畫的方式來實行反叛,但剛開始心裡忐忑總想把畫拿下來,因為擔心別人認為她覺得自己畫畫很好。直到後來她告訴自己「我確實就很會畫畫啊」「So,screw you,Janteloven」。


還有她的博客,當第一次有廣告商來找她合作時她特別高興,立刻和男朋友分享了喜悅,但當聽說男朋友把這件事告訴了朋友的時候,她又體會到 Janteloven 帶來的芒刺在背的感受,忍不住不停質問自己「萬一旁人覺得我自以為自己完全配得上這些合作怎麼辦?我是不是驕傲過頭了?」


當你把自己的位置從法則里的塑造集體意志的「我們」轉換到試圖特立獨行的「你」那裡時,恐怕才能體會到詹代法則帶給人們的社交壓力,一種略帶強制性的平等。


比方說,丹麥人人都會參加一些業餘的運動項目,如果你對丹麥朋友說自己從來不運動,他們會非常吃驚,然後會非常好心並且持續邀請你加入 1000 種不同的運動。每個人都認為你應該要運動才好,並且覺得你理應要加入一項隨便什麼運動成為像他們一樣「正常」的一份子。


另一個例子,丹麥似乎有一些國民必備日用品,比如 Kahler 的花瓶,PH 的燈,人們的穿衣風格也很像,如果你是一個女孩子,你多半會有一個緊身牛仔褲配黑色皮夾克、穿運動鞋、扎凌亂丸子頭的造型。這些也都沒什麼不好,每個國家都會有人去追逐同樣的東西,但在丹麥,這意味著你幾乎很難看到與眾不同的人,在丹麥西部生活的美國人 Allison說,她甚至可以數出來自己在丹麥見過的有鮮艷發色、穿著惹眼、或是有特別文身鬍鬚的人的數目,每個人都致力於讓自己不要顯得很不一樣。


當地人習慣於從「你沒什麼特別的」推出「所以你不應該炫耀」,但其實重點不在於「不要炫耀」,而是「不要把注意力吸引到你身上,萬一被發現自己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的豈不是很丟臉」。


我們在歐登塞的司機 Kjeld Meiling 說,如果你想做點小生意,身邊的所有親友極有可能會不斷潑你冷水,會質疑說你以為你是誰,憑什麼你覺得你能行。


Skjoldemose 莊園的女主人 Desiree 就經營了一個這樣的小生意,她在自家莊園接待旅行團,教人們製作黃油曲奇,並且在自己農場上建造了一個規模不小的高空攀爬和滑索營地,有不少中國遊客會把這裡當做他們在遊覽安徒生故鄉歐登塞線路中的一站。但 Desiree 從來沒有跟自己身邊的親戚朋友談起過這項生意,「你不能自己說看我做得挺不錯吧,也不能表現得很高興,只有當他們自己發現你做得不錯時才會認可你,否則,你就是一個招人嫌的異類。」

「詹代法則不是我們習得的,它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Desiree 說,「我們並不為此感到驕傲,一點也不,我們甚至也會取笑它,但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它的受害者」。


(END)


- 插圖來自:鄭舒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為啥長大以後都不喜歡聽新歌了?

TAG:好奇心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