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海鮮好像含有很多重金屬,還能放心吃嗎?

海鮮好像含有很多重金屬,還能放心吃嗎?

海鮮容易富集重金屬是事實,但正常食用的風險並不大。

經常有新聞曝出某地海鮮比如生蚝鎘超標、銅超標的事情。這其實跟海鮮生理上的特殊性相關。當某片海域遭受污染,最先接觸污染物的是潮間帶的生物,特別是定居性的貝類品種。它們缺乏迴避的能力,長時間在污染環境下生活,容易將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富集在體內。

不同種類的海洋生物生理特性不同,對重金屬的富集和轉化作用也不一樣。比如魚蝦貝蟹,它們富集不同種類的重金屬,富集的器官部位也不一樣。相應的,人們食用它們不同的部位,可能造成的危害也不一致。

像生蚝這樣的海鮮之所以成為鎘污染、銅污染大戶,跟它作為濾水性貝類的大量濾水特性相關。一位廈門大學的海洋環境科學博士後曾跟我解釋,「生蚝濾多少水和吸收多少污染物本身沒關係。生蚝濾水是為了吃水裡的藻類、有機碎屑,只是粗粗地濾,沒能力截留溶解的污染物。但如果污染物存在於生蚝濾食的顆粒物中(藻類、有機碎屑),多濾水就會攝入更多污染物。」

我查閱過國內海鮮重金屬方向的幾十篇學術文獻。中國局部地區,確實存在部分海鮮重金屬超標的情況。比如:

2009年,遼寧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人士曾檢測大連近岸海域雙殼類品種的重金屬污染狀況。結果發現,大連近岸海域部分地區的扇貝、牡蠣、文蛤、赤貝等雙殼類品種鎘、鉛含量超標。

2011年,浙江省慈溪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員曾採集杭州灣南岸灘涂養殖區的海鮮,測定鉛和鎘等重金屬含量。結果顯示,甲殼類生物青蟹的鎘含量超出當時農業部無公害產品安全標準5倍。

中國1.8萬公里的海岸線,海鮮重金屬被研究最多的是江浙與兩廣沿海一帶。

2008年,浙江工商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等八家機構的人士調查了杭州市主要貝類市場。研究者在調查完近江市場食用貝類中重金屬鉛、鎘、銅、汞和砷的含量後,發現杭州市近江市場所售的5種食用貝類鎘含量全部超出當時農業部標準。文章建議,該市場所售貝類產品存在的食用風險,應予以重視。

同年,深圳市福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完市場、餐飲點427份水產品樣品的重金屬含量後提出,深圳市水產品重金屬污染主要為海水貝類的鎘污染,需要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那這些研究是不是意味著,海鮮變成了「高風險」食物?

正常食用海鮮的話,這種攝入重金屬的風險還算可以接受。從2004年到2010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王學鋒等人採樣分析了廣東沿岸17個主要港灣的海水養殖牡蠣。評價結果認為,考慮到水產品在國內居民膳食結構中不佔主要比例,即使是水產品消耗量較多的廣東省沿海各市,正常食用牡蠣的健康風險係數仍很低。

因此只要不是海鮮的深度吃貨,不太必要擔心重金屬風險這一點。如果實在不放心,也有穩健的解決辦法。比如食用雙殼類海鮮,比如牡蠣、蛤、蟶、蚶、貽貝,可以選食它們的肌肉部分,去除內臟團。因為大量研究顯示,在雙殼類、腹足類生物體內,肌肉中的重金屬含量往往最低,包含消化系統、生殖系統的內臟團重金屬含量最高。

那位海洋環境科學博士後告訴我,他自己研究得知星蟲(某種海鮮,俗稱土筍凍)鉛污染嚴重後,仍然吃了好幾回星蟲。按照他的說法,人體有重金屬的代謝機制,反正每次就吃一兩條,再超標也不會怎樣。

他最後跟我說了一句話,我覺得很有意思。這大概適用於所有的「風險」食物,「只要不是被嚴重污染的生蚝,就放心吃吧。只是一次不要吃很多。畢竟嗜好某種風險不明的食物就是風險。」


作者寫於2013-10-1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指頭戳傷怎麼辦?
大學生不會選擇工作,咋整?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