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自古英雄愛長劍,難過美人關長劍不能丟,儒雅之氣遮殺氣

自古英雄愛長劍,難過美人關長劍不能丟,儒雅之氣遮殺氣

長劍與大刀相比,少了些許的霸氣,但是威力不減,到用劍人手中,轉出一朵朵劍花,更是美觀大方!劍本身帶有一種儒雅的氣質,更符合中原人的性格,像草原民族,更多的馬上彎刀!野蠻彪悍的性格展漏無餘!劍應該是最美的兵器,它總是與英雄、武士、酒、美人和詩聯繫在一起。

在中世紀的史詩中,英雄人物對武器有一種感情上的依附。劍通常像人一樣有專門的名稱:羅蘭伯爵的劍稱為「杜倫達爾」,查理大帝的劍稱為「喬尤斯」,亞瑟王的劍稱為「伊克斯卡利巴」真正的劍在青銅時代才出現。考古人員在世界各地發現了許多劍,其中許多是用於英或國王的殉葬品,例如在美塞尼的墳墓里就發現了90多把劍。有些劍的裝飾和鑲嵌都極其豪華定是只供舉行儀式用的。大多數的劍是大而薄的輕劍,劍身有1米長,主要是用來刺殺而不是用來砍殺。也有一種較短的劍,劍身上有凸紋,柄腳甚大,劍口較快,不僅用於刺殺,也用於砍和劈。

中世紀長劍

在公元前1350年左右,鑄劍的匠人通過在劍上增加棱紋的辦法來增加劍的強度,西亞和多瑙河流域的人們多使用這種劍。希臘人使用的劍有好幾種,雖然他們有用於砍殺的單刃劍,但是大多數劍都用於刺殺,跟他們喜歡使用長矛來刺殺頗為相似。中世紀的後期出現了片甲,為了劈開這種甲胄,出現了長約15米的重型劍。這種武器需要雙手使用,既用於刺,也用於劈。公元15-16世紀時,步兵用劍同騎兵作戰。公元16世紀初由於射擊武器的推廣,劍在步兵中就不再使用,而騎兵則改用馬刀和大軍刀。

在中國,劍又稱為「直兵」。迄今發現最早的是張家坡柳葉形青銅短劍,周代以後出現鋼鐵劍。漢代以後由於步騎兵砍、劈的需要,多用單刀厚背的環首刀,劍逐漸變為飾物和防身武器。日本的長劍是造劍工藝中的傑作。這種劍的鑄造時間甚長,劍身是熟鐵做的,劍刃是含碳量高的鋼。一把好的日本劍插在水中,順流而下的草會齊刷刷地斷為兩截。

日本的長劍品質過硬不必多說,再厲害也是從我們的唐朝學走的!所以說,我們是日本長劍的老師!在二戰期間,日本軍官指揮刀,可一直是搶手貨,要是誰能獲得一把日本軍官指揮刀,就是榮譽的象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火舞春秋 的精彩文章:

殲20將擺脫俄制發動機,換裝渦扇-15,F22已經難以匹敵殲20
10萬噸航母估計要完了,設計圖紙高價轉讓,總指揮高呼做不了了!

TAG:火舞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