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手握重兵的多爾袞為啥不當皇帝?不僅僅是因為孝庄

手握重兵的多爾袞為啥不當皇帝?不僅僅是因為孝庄

原標題:手握重兵的多爾袞為啥不當皇帝?不僅僅是因為孝庄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極猝死於盛京,由於其生前並沒有指定接班人,所以,手握重兵的多爾袞便成了新皇的有力競爭者,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多爾袞並沒登基稱帝,而是輔助年僅6歲的皇侄福臨即位。那麼,問題來了,手握重兵的多爾袞為啥不當皇帝?不是他不想,而是不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1/皇太極的暴斃與皇位傳承

雄心勃勃的清太宗皇太極,對中原大地抱有必得之心,但是,就在清軍入主中原的前夕,身值壯年的皇太極卻暴斃身亡。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皇太極一死,誰來繼承大任就成為當務之急。


在封建時代,君位的更替與繼承,是有著強大的潛規則的,總體說來,不外四個途徑:


其一是合法繼承,就是老皇帝駕崩前早已選好了接班人(太子),這種權力過渡方式是最輕鬆的;


其二是武力搶奪,也就是所謂的篡位,比如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朱棣的摺疊靖難之役,這種方式是最血腥的;


其三是主動禪位,老皇帝身體不行了,可是喪失工作激情,撂挑子,把工作交給新皇帝,自己樂當太上皇,比如宋徽宗趙佶之傳位宋欽宗趙桓,這種交結是最溫情的;


其四是集體協商,當一個帝國出現權力真空,而各方勢力又無法打破僵局時,就需要大家坐下共同協商,拿出一個大家都不吃虧的方案來,這種方法是最麻煩的。


而皇太極之死,由於沒有預立合法繼承人,大家又不想兵戎相見,所以,只有坐下來共同協商,推舉一位新君了。

2/多爾袞的野心

皇太極死後,真正有資格、有實力問鼎皇權的,不外皇太極的幾個重兵在握的兄弟及子嗣。此時的多爾袞對皇位是充滿渴望的,因為,他有這個資歷與實力。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他17歲時起,就隨他的八哥皇太極出征,在征討蒙古察哈爾部時,屢立軍功,被賜號「墨爾根戴青」,並成為正白旗旗主。另外,他還有一件別人無法趨及的特殊功勞,在征伐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殘部時,找到了失蹤二百多年的「傳國玉璽」。多爾袞將這枚傳國玉璽獻給皇太極,皇太極因此接受了大家的擁戴,於次年四月改國號為大清,正式登上了大清的皇帝寶座。



皇太極即皇帝位後,立馬加封他的十四弟多爾袞為和碩睿親王。實事求是地說,在當時,多爾袞的才能和功績是公認的。他在一系列戰略性軍事行動中的上佳表現,為自己贏得了崇高的地位與威望,也為他的皇位之爭加重了籌碼。

3/權力就是你生我死的博弈

但是,多爾袞的野心在現實面前卻變得有些尷尬,因為,多爾袞的競選路上遇到了阻力。當時,在他的諸兄弟中,二哥代善是一股實力雄厚的勢力,只是,此時的代善年過花甲,早已沒有爭雄之心。但以代善的資歷,以及他一族執掌的兩個紅旗的實力,其態度所向卻能左右事態的發展,這是多爾袞最想爭取的盟友。只是,代善的態度並不明朗,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超然,或者是種坐山觀虎鬥的冷漠。


代善之外的另一個競爭對手就是皇太極的皇長子豪格。豪格是皇太極11個兒子中最為出色的一個,從努爾哈赤時代起就開始在戰場上衝鋒陷陣。豪格不僅僅是個武夫,戰略眼光也頗為獨到,他提出大明是需要首先對付的敵人,並頗有創見地建議聯合農民軍,共同削弱大明的力量。到皇太極去世時,豪格作為四大親王之一,已經成為大清位高權重的人物。


論實力,多爾袞擁有兩個白旗及其他一些重臣的支持,但是,坐擁兩黃旗的豪格不僅佔有血統上的優勢,並且其實力也不次於多爾袞。並且,皇太極在世時,為加強中央集權,不斷削弱各旗的勢力,還把正藍旗也收歸己有。出於利益關係的考慮,這三旗的代表人物必然要擁戴豪格繼位。


而恰在此時,皇太極生前最為信任的兩位大臣索尼與圖賴,都直截了當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先帝有兒子在,必立其一。」


眼看就要落敗的多爾袞,一個女人的出現,讓他的努力換來一場意外收穫。

4/男女搭配幹活不累


這個閃亮登場的女人,就是大清史上有名的女強人、皇太極的庄妃博爾濟吉特氏(即後來的孝庄皇太后)。這個蒙古姑娘,天命十年(1625年)嫁為皇太極的側福晉,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後,受封為永福宮庄妃。崇德三年,庄妃為皇太極生下皇九子福臨。時年6歲的福臨本來是無緣皇位,但是,看到一幫大男為一張龍椅爭得不可開交時,作為母親的庄妃卻看到了希望。



福臨只是個小孩子,對誰都不會造成威脅,另外,福臨本身是皇子,也不違大臣「皇子繼位」的前提條件,如果能得到最具實力的多爾袞的支持,把福臨扶正,對各方都是無害之舉。


多爾袞也是聰明人,因為自己的資格審查難過關,還不如與庄妃聯手,把豪格擠出賽場,將福臨推上前台,自己在幕後實權操控,這樣三全其美的事,何樂而不為?



於是,叔嫂二人一拍即合。很快,豪格就被徹底搞涼涼了。當多爾袞提議立皇九子福臨為帝時,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因為多爾袞的提議,滿足了多數人的意願,所以,很快就獲得通過。


當然,多爾袞如此賣力,他並不是無償勞動,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福臨(順治帝),是為輔政王。一個月後,多爾袞突然替小皇帝發布諭旨,命令另一位輔政王濟爾哈朗率軍攻伐錦州與寧遠。濟爾哈朗帶兵走後,多爾袞又代小皇帝發布諭旨,晉封自己為攝政王。



輔政王與攝政王雖然只是一字之差,意義卻大不相同——輔政者,輔助君主處理政事也;而攝政,則是代替君主處理政務,已經可以直接發號施令了。由此,多爾袞正式接掌了大清的權柄,成為無名有實的實權「皇帝」。

5/皇父攝政王的黯然謝幕

從此,大清的八旗鐵騎從此有了新的主帥,在未來的歲月里,多爾袞帶領八旗鐵騎一舉拿下了全中國,也正是在他手中,大清建立起了對中原大地完整而有效的統治秩序。



隨著多爾袞的威望日隆,他的身份也被一再提升,先後受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其後,多爾袞「所用儀仗、音樂及衛從之人,俱僭擬至尊」,他享受著皇帝所享有的一切。凡一切政務,多爾袞不再有謙恭請示之舉,未奉皇帝旨意,卻一律稱詔下旨,儼然如同皇帝。這一切的一切,為他死後的「屈辱」埋下了伏筆。



再風光的人生,也都會有落幕布的時候。就連多爾袞自己也不會想到,自己的人生謝幕會如此急匆。順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多爾袞因行獵墜馬跌傷,一個月後就不治身亡,年三十九歲。


多爾袞死後,當初受他打壓的人紛紛跑出來翻案、控訴。兩個月後,順治帝下令剝奪了多爾袞的封號,掘其墓。直到一百多年後,乾隆帝才發布詔令,正式為多爾袞平反,下令為他修復墳塋,復其封號,「追謚曰忠,補入玉牒」。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黃說史 的精彩文章:

郭沫若去世, 妻子整理遺物發現幾封書信, 為何會選擇自殺?
史上最美和親公主,嫁單于父子三人,保兩國和平50年

TAG:老黃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