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經遠艦的甲午記憶:李鴻章的鄉土情結 毀了北洋水師

經遠艦的甲午記憶:李鴻章的鄉土情結 毀了北洋水師

2018年9月21日,國家文物局在遼寧大連莊河海域開展水下考古調查,發現了歷史上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的沉船——經遠艦。

《清史稿》記載,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九月,丁汝昌率北洋兵艦與日本戰於大東溝,失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四艦。」自甲午戰爭中經遠艦沉沒以來,至今已經在黃海水下,經歷了124年的時光。

此次水下考古的重大發現,意味著歷經一個多世紀的歲月洗禮後,經遠艦有可能被打撈出水,重現天日,為中國近代史的研究補充上彌足珍貴的實物歷史資料,同時也激起我們重新對過往那段歷史的回顧和思考。

經遠艦的甲午記憶:李鴻章的鄉土情結 毀了北洋水師


經遠艦是晚清洋務運動的產物,由德國伏爾鏗(Vulkan)造船廠建造,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運回北洋,與致遠艦、靖遠艦、來遠艦為同一批次的戰艦,也是第二年清廷決定成立的北洋水師的班底戰艦之一。

在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的經營下,清朝的海軍力量曾一度發展迅速,就戰艦數量和噸位而言,北洋水師的紙面實力在當時排「亞洲第一,世界第九」。

長期以來,清朝沐浴在所謂「同光中興」的盲目自大之下,輕視了外來的威脅,因此一度忽視了海軍力量的持續發展。為了給慈禧太后修頤和園慶祝六十大壽,戶部多年未劃撥銀兩給北洋水師更新裝備。

而與此同時,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卻暗中舉全國之力發展海軍,此消彼長之下,甲午戰爭檢驗了清朝和日本近代化改革的成果——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一敗塗地,清廷屈辱求和,成為了近代以來中國人心中難以抹去的一道傷痕。

經遠艦的甲午記憶:李鴻章的鄉土情結 毀了北洋水師


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許有很多人,都應該為北洋水師的覆滅擔上責任,比如帝後間的政治派系之爭,李鴻章與翁同龢之間的私怨,都或多或少是導致甲午戰敗的原因。但其中的第一責任人,無論其本人或旁人如何開脫,都無疑是北洋水師和淮軍的統帥李鴻章。

首先,甲午戰前清廷過度自大的心態,一定程度上就是由李鴻章造成。

李鴻章性格有些言過其實,辦事好誇大其辭。北洋水師建立之初,李鴻章便宣稱「東南濱海七省,海疆可資屏蔽」,後來也一直不斷吹噓水師戰力如何了得。

北洋水師由李鴻章一手操辦,對旁人而言無異於黑箱。等到甲午戰前,李鴻章才開始說北洋水師戰力不如日本海軍,但旁人的觀念已一下難以轉變。最終朝廷中主戰派強硬要求李鴻章與日本海軍硬碰硬,在某種程度上而言是他自食其果。

經遠艦的甲午記憶:李鴻章的鄉土情結 毀了北洋水師


另一方面,李鴻章的「鄉土情節」過重,也是導致北洋水師失敗的主要原因。

當初李鴻章率領淮軍時,就曾被詬病過於任人唯親,尤其重用自己的安徽老鄉。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北洋水師的水師提督丁汝昌,是李鴻章的老鄉安徽合肥人,而其他的「中層幹部」,則基本上是福建人。

北洋水師幹部中福建人居多,是因為福建建有船政學堂,大多數都是福建人就近入學,畢業於此。組建海軍最優秀的人才出於福建,但李鴻章卻硬要讓自己的舊部兼老鄉來率領水師,「外行指揮內行」。雖然我們不能抹煞丁汝昌在甲午戰爭中的犧牲,但從這一人事安排,可以看出李鴻章任人唯親的思想非常濃厚。

《國聞備乘》記載,甲午戰前,有一次劉銘傳經過天津,看到李鴻章在北洋水師中大肆安插老鄉,驚訝地感嘆道:「如某某者,識字無多,是嘗負販於鄉,而亦委以道府要差,幾何而不敗耶?」

我們能看到北洋將士們的英勇犧牲,看不到的是北洋水師的內部,已經腐爛到了骨子裡。是故經遠艦之沉沒,不在於前方將士不夠作戰不夠勇敢,而在於後方官員的腐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左宗棠年輕時貧窮落魄 為何兩江總督卻選擇與他結親?
洪秀全最信任誰?李秀成第六 洪仁玕第三 第一是小妹之子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