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如何增強你的免疫系統?

如何增強你的免疫系統?

總體而言,人體免疫系統防禦致病微生物還是比較成功的。但有時候免疫系統也會失敗:這時病菌就會成功入侵併導致疾病。那麼是否有可能對於病菌入侵過程進行干涉使你的免疫系統更加強大?改善你的飲食會怎樣?服用某些維生素或草藥製劑會如何?是否能夠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以使人體免疫系統接近完美?

增強人體免疫系統這一想法很迷人,但是實際證明這一點很難做到。免疫系統精確地說是一個系統,而非一個單一的實體。要使免疫系統發揮正常功能,需要系統內部的平衡和協調。科學家們對於免疫應答的複雜性和交互聯繫性還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至今尚無科學證據表明生活方式和提高免疫功能之間有直接聯繫。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生活方式對免疫系統沒有影響,也不意味著這一課題不值得研究。有許多科學家正在研究飲食、鍛煉、年齡、精神壓力、草藥補充劑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對於動物和人體的免疫應答有何種效應。儘管出現了一些有趣的研究結果,但這些研究結果依然是非常初步的。因為目前科學家們還在努力了解免疫系統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解讀免疫功能的一些指標。接下來的章節介紹這些課題中最活躍的研究領域的一些成果。同時,採用公認的健康生活方式對於免疫系統還是有好處的。

採用健康生活方式

抵禦疾病的第一條防線是選擇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採用下列的公認的健康指南可以讓你的免疫系統保持強大和健康:

不要吸煙。

多吃水果、蔬菜和全穀類,少攝入飽和脂肪。

保持健康體重。

控制血壓。

如果飲酒的話,適度飲酒。

睡眠充足。

避免感染,比如多洗手、煮熟食物等。

根據你的年齡群和致病風險進行針對性的定期體檢。

保持懷疑

貨架上的許多商品宣稱能夠提高和增強人體免疫力,但增強免疫力這一概念實際上幾乎毫無科學意義。事實上,增加你體內的細胞——無論是免疫細胞還是其他細胞——並不一定是件好事。比如運動員「違規增血」——向體內輸血以增加血細胞數量並提高運動能力——會增加中風的危險。

試圖增強免疫細胞尤其複雜,因為免疫系統中有太多的不同種類的免疫細胞,這些免疫細胞又有非常多的不同途徑來針對許許多多的不同微生物進行免疫應答。你要增強哪些免疫細胞?增加到多少數量?至今為止科學家們也不知道答案。我們已知的是機體一直持續不斷地產生免疫細胞。機體產生的淋巴細胞的數量比可能要用到的數量要多得多,多餘的這部分細胞通過細胞凋亡(apoptosis)的方式死亡——一些在它們發揮作用前就死亡,而另一些則在贏得同微生物的戰爭後死亡。沒有人知道要使免疫系統達到最佳水平需要多少免疫細胞或者需要什麼種類的免疫細胞。

在低端尺度上科學家們確實了解的更多一些。當一位感染HIV/AIDS的患者的T細胞數量降到某一水平以下時,患者狀況就會惡化,因為免疫系統沒有足夠的T細胞來抵抗感染。所以存在一個最低數量,在此水平以下免疫系統不能完成其任務。但是多少T細胞的數量足夠寬裕,並且在此基礎上是否多多益善?我們現在還不知道。

許多科學家正在研究一系列因素——從食物和草藥補充劑到鍛煉和壓力——對免疫性的效應。一些科學家檢測血液中某些成分比如淋巴細胞或細胞因子的水平,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人真正知道這些水平對於人體抵禦疾病的能力到底意味著什麼。科學家們只是提供了一種發現是否發生了什麼事情的方法,但以目前的科學水平尚不足以解釋這些事情和抵禦疾病之間的關係。

另一個研究方向是研究生活方式的某種改變和發生疾病之間的關係。如果發現致病率明顯減少,科學家們就會考慮免疫系統是否通過某些途徑得到增強。通過這些研究,現在有證據表明即使我們還不能直接證明某種生活方式可以改善免疫系統,但至少我們發現其中存在一些可能的聯繫。

年齡和免疫

科學家們認為年齡增大會在某種程度上導致免疫應答能力的下降,造成感染增加、炎症性疾病增加以及癌症增加。隨著發達國家預期壽命的提高,與老齡有關的疾病發病率也在提高。值得高興的是與老齡化相關的研究可以造福於我們所有人——不管我們的年齡有多大。

雖然一些老年人保持健康狀況,但是很多研究表明,比起年輕人,老年人更易感染疾病。呼吸道感染、流感,特別是肺炎是全球範圍導致65歲以上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沒有人能確定為何會有這種情況,但一些科學家觀察到這一死亡風險的增加和T細胞數量的減少有關,可能是由於隨著年齡的增大胸腺萎縮,產生抵禦感染的T細胞越來越少。人從一歲起胸腺功能就開始下降,不過胸腺功能的下降是否就能完全解釋T細胞數量的減少還是有其他原因存在至今還沒有定論。另外一些科學家則關注於是否是骨髓產生幹細胞的效率的降低而導致免疫細胞的減少。

阿肯色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其他一些隨著年齡增加導致免疫系統功能減弱的因素。他們研究了老鼠的細胞死亡。他們通過實驗比較老年鼠和青年鼠的記憶T淋巴細胞的壽命,結果發現老年鼠的T淋巴細胞死亡的更為迅速。這表明隨著淋巴細胞的死亡,老年鼠的免疫系統會失去對於微生物的記憶,當這些微生物再次出現時,免疫系統無法將其識別,這樣身體就很難產生有力的免疫應答。

通過老年人對於疫苗的應答也可以觀察到這一免疫應答水平的下降現象。比如,流感疫苗的研究表明65歲以上的老年人的疫苗效能只有23%,而健康的兒童(超過2歲)則是38%。但是儘管免疫效能下降,老年人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鏈球菌疫苗使得致病及死亡的比例比起未接種疫苗的老年人還是要有明顯的下降。

還有一些科學家在研究老年人的營養和免疫之間的關係。令人吃驚的是有一種類型的營養失調非常普遍,即便是在發達國家也是如此,這種營養失調被稱作「微量營養缺乏」。所謂微量營養缺乏是指通過膳食攝入的某些必需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量不足,這在老年人中比較普遍。老年人通常吃的比較少而且日常飲食很少改變。一個重要的問題是膳食補充劑是否能幫助老年人保持免疫系統處於較為健康的水平。老年人應當和熟悉老年人營養的醫師討論這個問題,因為雖然在膳食中補充某些營養成分或許對於老年人有益,但有時甚至很小的改變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飲食

如同軍隊得先吃飽肚子才有力氣打仗一樣,免疫系統也需要良好的、常規的養料。科學家們早就認識到貧困地區以及營養不良的人很容易感染疾病。但是至今還不能確定是否是由於營養不良對於免疫系統產生影響而造成致病率上升。不過還是有少量的營養水平對於人體免疫系統效應的研究,甚至有些(非常少)營養效應(對比治療)和疾病發展之間的直接關聯的研究。

有一些營養改變對動物免疫系統影響的研究,但同樣很少有免疫變化導致動物疾病發展的研究。比如,有一組研究人員發現老鼠膳食中缺乏蛋白質會降低T細胞和巨噬細胞的數量及功能,同時也會降低免疫血球素A(lgA)抗體的水平。

有一些證據表明各種微量營養成分的缺乏,比如,鋅、硒、鐵、銅、葉酸和維生素A、B6、C和E的缺乏,會改變動物的免疫應答。然而對於健康動物而言,這種免疫系統的變化所造成的影響並不是很明顯的,而且目前還未測試類似的營養缺乏對人體免疫應答的效果。但是至少對於某些微量營養成分,這一研究還是很有前景的。

所以你能做什麼?如果你懷疑你的膳食不能提供所有你所需的微量營養成分——也許你不喜歡蔬菜或者你選擇白麵包而不是全谷麵包,那麼日常服用複合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會有各種健康好處,而不僅僅是對免疫系統的可能的益處。超大劑量地補充單一維生素則不會有這種好處,這裡不是多多益善。科學家們正在研究一系列營養成分增強免疫系統的潛力。

硒:一些研究表明人體中硒含量低的話,會大大增加得膀胱癌、乳腺癌、結腸癌、直腸癌、肺癌和前列腺癌的風險。一項大範圍的多年的研究目前在研究硒結合維生素E預防前列腺癌的效應方面取得進展。

維生素A:科學家們早就知道維生素A通過影響T細胞、B細胞和細胞因子的某些亞群而對預防感染和維護粘膜表面有重要作用。維生素A缺乏和免疫損壞以及增加傳染病風險之間有關聯。但另一方面,有一項研究卻表明給一群缺乏維生素A的老年人服用維生素A補充劑沒有增強或壓制T細胞的免疫性能。

維生素B2:有些證據表明維生素B2能夠提高老鼠對於細菌感染的抵抗力,但這是否意味著是增強了免疫應答則不清楚。

維生素B6:有幾項研究表明維生素B6缺乏會降低免疫應答的某些方面,比如降低淋巴細胞成熟和分化成各種T細胞和B細胞的能力。適量補充維生素B6可以修復免疫系統功能,但超大劑量則不會更為有益。另外B6會促使腫瘤的生長。

維生素C:維生素C和免疫系統之間關係目前還沒有相關的研究報告。對於維生素C的常規研究有不少,不幸的是其中大部分研究設計的不夠好。維生素C更可能是和其他微量營養成分協同作用,而不是單獨起作用。

維生素D:多年來醫生知道受結核病折磨的病人多曬太陽有好處,現在對此可能有一個解釋。科學家們發現暴露在陽光下會促使維生素D的生成,而維生素D能夠啟動針對導致結核病的細菌(結核分支杆菌) 的抗菌反應信號。不過對於其他疾病維生素D是否有類似效果,以及維生素D補充劑是否有益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維生素E:有一個關於健康方面的研究表明把維生素E的日常攝取量從推薦膳食營養素供給量(RDA)的30毫克增加到200毫克,可以提高接種B型肝炎和破傷風疫苗後的抗體反應水平,但對接種白喉和肺炎球菌疫苗則沒有發生這種反應水平的提高。

鋅:鋅對於免疫系統的細胞而言是一種必需的微量元素,鋅的不足會影響T細胞核其他免疫細胞的功能。但要注意:膳食中含有充足的鋅(15-25毫克每天)是非常重要的,但過量的鋅會抑制免疫系統的功能。

(作者:無窮的探索)


作者寫於2013-10-3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汽車擋風玻璃為什麼比普通玻璃更安全?
新車保險只能在4S店上?那可不一定!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