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霧霾可使鮮肺6天變黑肺?沒那麼誇張

霧霾可使鮮肺6天變黑肺?沒那麼誇張

網友問:昨天(11月18日)微博上有很多媒體報道,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教研室研究稱,通過大鼠解剖後發現,6天鮮肺變黑肺無法逆轉。PM2.5顆粒對肺的損傷一旦形成,治療的藥物成本和時間成本就會大大增加,如果形成『黑肺』,徹底消除的難度大大增加,幾乎無逆轉可能。這具體是怎麼回事?霧霾真的可使鮮肺6天變黑肺?

霧霾可使鮮肺6天變黑肺?沒那麼誇張

霧霾實際上分為霧和霾兩類。對於霧來說,主要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為小水滴懸浮在底層大氣中,而霾則主要是含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氣體及可吸入顆粒物一起組成的懸浮氣溶膠。對人體而言,霾的危害更為嚴重。而這危害因為可吸入顆粒物的存在而更加嚴重。

日常所說的PM2.5,實際上指的就是直徑小於2.5微米的可吸入顆粒物。這類顆粒物可以被吸入肺中,並有大於60%的組分會停留在肺中,因此也稱作可入肺顆粒物。如果長時間吸入PM2.5超標的空氣,大量可入肺顆粒物留存在肺深處,就會使得肺泡顏色從粉紅變為深紅或黑紫色。例如,香煙的燃燒可產生大量PM2.5,因此長期吸煙人士去世後檢驗,其肺大多呈現黑色。

那麼,霧霾可以在6天內讓肺變黑么?其實,由於可入肺顆粒中一部分難以排出體外而累積,因此即使是生活在正常環境的人,在年老時肺部多少也會有一些黑色斑點,這就是長年累積在肺內的入肺顆粒。肺部變黑的快慢,其主要和PM2.5的攝入速度有關,單位時間攝入量越多,肺黑色部分形成的越快、越顯著。對於消息中報道的大鼠實驗,是使用在城市中心收集的PM2.5製作成懸濁液,直接灌注於大鼠肺部,從而人為建立一種急性肺損傷模型,其目的是用來進行PM2.5入肺後對肺造成損傷研究及防治方法探索。實驗結果顯示,在灌注6天後解剖大鼠,發現PM2.5污染處理組大鼠肺部有黑化現象,而經過廣州某藥廠的中藥製劑灌胃處理後的預防組大鼠,肺部黑化現象則不顯著。這就是網上流傳消息中三幅圖的來源。

值得注意的是,直接灌注大鼠,實際上是一種極端的肺損傷情況。使用高濃度、處於溶液狀態的PM2.5顆粒直接送入肺部,可使得這些顆粒大量、迅速沉積於大鼠肺部,這與現實生活中以氣溶膠形式存在、依靠呼吸進入肺部的PM2.5,從入肺方式和沉積效果來說十分不同。在加上人暴露在PM2.5空氣中的時間並不佔大多數,因此,人吸入的並能沉積於肺部的PM2.5,從比例上來說相較實驗用的大鼠遠為低。因此,媒體用經過6天肺灌注的大鼠的情況來類比人體的情況,這實際是一種誤讀。對於我們來說,減少霧霾時的戶外活動時間,合理使用口罩、過濾器等器材,可以有效減少PM2.5的攝入,並不會「鮮肺6天變黑肺」。

此外,對於有報道所稱「所使用藥物可有效降低PM2.5對肺部危害」的結論,還應保持謹慎態度。因為這種依靠急性動物肺損傷模型得到的結果是否能應用於長期低劑量的PM2.5攝入,以及能否在人體內還起到相同功效,還有待進一步實驗結果的驗證。

延伸閱讀:

為什麼一出現霧霾就表示空氣污染很嚴重?

PM2.5如何危害人體健康?


作者寫於2013-11-1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學習音樂可以縮小教育差距?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