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小乞丐被朱元璋收養為義子,長大後成為名將,子孫效忠明朝300年

小乞丐被朱元璋收養為義子,長大後成為名將,子孫效忠明朝300年

原標題:小乞丐被朱元璋收養為義子,長大後成為名將,子孫效忠明朝300年


文/格瓦拉同志


看過《鹿鼎記》的朋友都知道,在韋小寶七個如花似玉的老婆中,有一位是來自雲南沐王府的小郡主沐劍屏,而沐王府跟天地會一樣,也是堅定的「反清復明」派。那麼,這個「沐王府」究竟是個什麼機構?它為何對明朝如此忠心耿耿?


沐劍屏是「沐王府」的小郡主


其實「沐王府」只是民間的叫法,這座府邸主人的真實封號是黔國公(最初是西平侯,明成祖時期進封為黔國公),而沐王府之所以對明朝誓死效忠,跟首任西平侯、明太祖朱元璋的養子沐英有直接的關係。那麼,沐英是怎樣成為朱元璋的養子的?他又是如何取得世代鎮守雲南的資格?一切,還要從元末戰亂說起。


蒙元末年天下大亂,百姓流離失所,當時還是個幼童的沐英跟隨寡母逃離故鄉定遠縣,到外地去討生活,結果沐母在半路上病故,只留下小沐英靠乞討度日。至正十二年(1352年),年僅8歲的沐英流浪到濠州城,被當時還在紅巾軍首領郭子興手下「打工」的朱元璋發現。朱元璋見沐英雖然孤苦伶仃,但天性聰明可愛,加上自己還沒有孩子,便大發惻隱之心,將其收留為養子,並取名為朱英。


朱元璋收養孤兒沐英為義子,並對其刻意培養


朱元璋的髮妻馬氏對沐英十分喜愛,將他視若己出、養護備至,即使在生下親兒朱標後,對沐英的關懷也絲毫沒有減少半分(「沐英,字文英,定遠人。少孤,從母避兵,母又死。太祖與孝慈皇后憐之,撫為子,從朱姓。」見《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沐英》),沐英由此對朱元璋、馬氏感激涕零。總之,沐英自從被收養後,就成了朱家的一員,享受了無盡的關懷。


朱元璋自從收養沐英後,便刻意對其進行培養、提拔,在沐英12歲的時候,便讓他隨軍出征,18歲的時候則寄予其軍事要任。沐英天性聰穎、刻苦好學,加上在養父身邊耳濡目染,很快地便脫穎而出,成為軍中名將。明朝建立前後,沐英曾參與過平定福建、出征吐蕃、討伐西番、遠征漠北、克複雲南等戰事,因功勞甚大,被封為西平侯。


沐英長期鎮守雲南,屢建功勛


在克複雲南的戰事中,沐英的軍事才能被展現的淋漓盡致,他採取正奇並用、撫剿並施的方式,在短短六年的時間裡,不僅消滅殘元十餘萬大軍,還陸續平定雲南各地的反叛部落,成功地穩定住明朝在西南邊疆的局勢。沐英在征討的同時,還在當地大興屯田、開發商業、興辦教育,把一個邊陲荒蠻之地,漸漸地變成各種事業蓬勃發展的希望之鄉。朱元璋認為沐英很有一套,便命他長期駐守雲南。


早在平定福建期間,沐英便改回本姓(「從大軍征福建,破分水關,略崇安,別破閔溪十八寨,縛馮谷保。始命複姓。」引文同上)。但據明朝人李紹文編寫的《皇明世說新語》記載,沐英本姓不詳,他是在明朝建國後多年才被朱元璋賜姓為「沐」,意為「永沐皇恩」。不過此說背離事實、荒誕不經,在此不予採信。



「沐王府」的原型-黔國公府

不過,李紹文的說法不足為憑,但沐英及其子孫對明朝始終忠心耿耿,卻是不爭的事實。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六月,太子朱標薨逝,沐英因為哀傷過度,不久也病死於雲南任所。沐英死後,明太祖頒布詔書,准予其子孫承襲西平侯爵位,世代以總兵官掛征南將軍印,鎮守雲南等地。明成祖年間,第三任西平侯沐晟因從征安南有功,被進拜為黔國公,此後子孫世襲此爵位,直到南明滅亡。


從沐英出鎮雲南開始,沐家為明朝世代鎮守雲南,幾近300年,對於穩定西南邊疆局勢的穩定,立下過汗馬功勞。在此期間,沐家的權勢一天天增長,儼然已成了當地的土皇帝(「沐氏在滇久,威權日盛,尊重擬親王。」見《明史·沐英傳》),而這也是民間將他們稱為「沐王」的緣故。



沐天波殉國而死,堪稱壯烈

清軍入關後,最後一任黔國公沐天波追隨南明永曆帝,以雲南為根據地,進行反清事業。只可惜南明軍隊兵敗如山倒,沒幾年時間,雲南便被清將吳三桂攻佔,使「沐王府」失去賴以存身之地。儘管大勢已去,但沐天波還是抱著與國家共存亡的志向,毅然決然地追隨永曆帝逃難到緬甸,直到最終殉國而死,時在公元1661年。伴隨著沐天波的遇害,「沐王府」就此走進歷史。


史料來源:《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磚家 的精彩文章:

大唐「隱身」軍神,一戰將日軍打殘,使後者900多年不敢挑釁中國
讓劉邦恨入骨髓的功臣,多次面臨被殺頭的危險,最終卻得以封侯

TAG:文史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