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你為何會嘆氣?

你為何會嘆氣?

導語:我們鬱悶心煩時候會嘆氣。焦慮不安的時候也會嘆氣。在會議室坐上幾個小時聽著領導喋喋不休的講話也會嘆氣。嘆氣是在我們感覺壓力時候幫助我們調整呼吸嗎?或者只是我們潛意識地向周圍人表達鬱悶或者沮喪的一種方式?近幾年的研究開始為解開這個謎提供了線索,漸顯端倪。

經過一天繁忙的工作,華燈初上的歸家途中,看著窗外行色匆匆的人流,想起明天還要面對的繁重的工作,你不自禁地深吸一口氣,然後迅速地吐了出來,立刻覺得似乎輕鬆了不少。這個簡單到自己都不輕易覺察的動作,我們知道,叫做嘆氣。

我們鬱悶心煩時候會嘆氣。焦慮不安的時候也會嘆氣。在會議室坐上幾個小時聽著領導喋喋不休的講話也會嘆氣。或者費力解釋半天對方卻還是一臉茫然的時候我們也會嘆氣。

那我們為什麼會嘆氣呢?背後的生理基礎是什麼呢?

嘆氣是在我們感覺壓力時候幫助我們調整呼吸嗎?或者只是我們潛意識地向周圍人表達鬱悶或者沮喪的一種方式?或者只是一種心理上的釋放情緒的表達?

很遺憾,也可能讓你覺得不可思議,現代醫學儘管日新月異,對於我們為什麼會嘆氣卻是沒有明確答案的。

有沒有可能這三種兼而有之呢?

近幾年的研究開始為解開這個謎提供了線索,漸顯端倪。

先來看看一個研究。

2008年挪威奧斯陸大學的研究人員做了一系列實驗,試圖揭開嘆氣的謎團。第一步,他們給了參與者問卷調查。問題包括:你嘆氣的時候情緒如何?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通常你嘆氣的頻率如何?嘆氣通常是獨處的時候還是周圍有人的時候?結果不出所料,絕大多數人回答都將嘆氣與負面情緒聯繫在一起,比如失望,沮喪,心煩,鬱悶或者思念。而且絕大多數人回答他們嘆氣的頻率在獨處或者人前是同等的,意味著嘆氣可能不是一種無意識表達情緒的交流方式。

接下來,研究人員請參與者想想四個場景。第一個是在餐廳很多人相聚的時候其中一人忽然嘆了一口氣;第二個是公園長椅上你身邊人忽然嘆了一口氣;第三個是看著某人拆開一封信看了看然後嘆了一口氣;第四個是你的朋友在電話另一端忽然嘆了一口氣。然後讓參與者寫出他們對這幾種不同情形下的嘆氣的感受,另外請他們比較一下同樣的場景如果是自己嘆氣和看見別人嘆氣有什麼心理感受的不同。結果也不意外。絕大多數人認為所見的嘆氣都與負面情緒有關。但是有意思的是,絕大多數參與者認為看見別人嘆氣會覺得是悲傷的表現,但同樣情形下自己的嘆氣卻只是由於沮喪。

最後,參與者被要求試圖拼兩個拼圖。一個是非常難但是可以完成的真拼圖。另一個是看起來容易但實際不可能拼出來的假拼圖。他們被告知時間不限,但是隨時可以放棄。研究人員在另一間房間觀察他們,並記錄嘆氣的次數。結果發現,77%的參與者都有嘆氣,平均一人嘆氣4次。絕大多數嘆氣出現在兩次不成功的嘗試之間的間歇期。當被問感覺如何時,絕大多數人表達了沮喪的情緒。有趣的是幾乎所有人都否定了自己有嘆氣,即使研究人員告訴他們親眼所見。

據此,他們認為,嘆氣是一種對沮喪和失望的情緒的表達方式。但是每個人嘆氣的原因不一,表達的情緒也不一。

但是,這個實驗只是回答了什麼時候我們會嘆氣,這個我們都知道,卻沒有回答為什麼我們會嘆氣這個問題。

2010年比利時一組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假說:嘆氣起到一個對情緒和生理的重啟清零的作用。也就是當我們的情緒或者呼吸開始節奏混亂的時候,我們嘆口氣,就可以重啟,回復到規律呼吸,重新開始。

為了證實這個假說,他們找來8位男性和34位女性志願者,穿上附帶有能記錄呼吸心跳和血中二氧化碳濃度的感受器的衣服。讓所有參與者靜坐房間20分鐘。研究人員記錄每個人嘆氣前和嘆氣後1分鐘的呼吸心跳節奏和頻率。結果發現,所有人在嘆氣前後的呼吸動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嘆氣之前所有人的呼吸節奏都開始出現不規律的混亂,直至定點。這個時候就會不自覺地嘆氣,擴開沒有擴張的肺泡。嘆氣之後的短時間,呼吸頻率恢復到有節律的均衡狀態,直到下一次嘆氣出現前的混亂狀態。呼吸是一個動態的,也是很容易受外界干擾的系統。外界的環境,內心的感受,甚至環境中氧氣的濃度,都會對我們的呼吸頻率和深度造成影響。所以我們的呼吸就是一個處在規律運轉的有節律和不時地混亂動態之間的平衡。這個看似不規律的混亂又是必須的,因為這是人體對千變萬化的環境做出的相應調整。所以,當我們感覺沮喪或者憂傷的時候,呼吸變得僵硬單一,肺泡擴張減少,這個時候,我們的大腦呼吸中樞就會指揮胸腔做一次深呼吸,回復呼吸節奏,擴張肺泡。這個動作可以給我們帶來暫時的放鬆的感覺。

照此理論,給需要使用呼吸機的病患間歇加上幾次嘆氣樣的深呼吸,是不是就能讓患者感覺更好一些呢?瑞典的basel大學的研究人員真的做了這個實驗。結果與預料一致。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你總是長吁短嘆,也就是說嘆氣過於頻繁,由於過度通氣,會導致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下降,出現鹼中毒,可能就會出現頭暈眼花,手腳發麻等等癥狀了。所以,嘆氣也要適可而止。

嘆氣同樣發生在其他很多哺乳動物身上。2010年,波蘭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嘆氣總是跟負面情緒聯繫在一起,比如焦慮,生氣,憎恨,那麼作為社會交流的一種表達方式被保留下來就很奇怪了。為了解釋這一點,他們用老鼠做了一個實驗。一天之內給這些老鼠尾巴進行5次電擊,模擬恐懼焦慮的心理。為了讓老鼠獲得放鬆的心情,他們給老鼠一些食物,如果吃到了食物,電擊就取消。結果他們發現,放鬆期的老鼠嘆氣頻率是恐懼期的7.5倍,達到每小時180次。而兩次間歇期,即在恐懼刺激或者放鬆誘導之間的時間,老鼠的嘆氣頻率只有每小時9次。他們認為,這個實驗清晰地說明了在社交動物中,嘆氣起到的是一個向周圍同類表達安全的信號。

所以,就目前所知,嘆氣在於我們人類,就如同計算機的重啟鍵,一次重啟之後,亂七八糟的心情和呼吸節奏就得到重新設定,回復到規律狀態。

所以,心情鬱悶,或者失望焦慮時,嘆嘆氣吧。於身心有益。

但是別長吁短嘆。那會鹼中毒的。


作者寫於2014-01-1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別再用唾液治療外傷了,這樣做容易感染!
與蟑螂作戰,一場噁心死你的游擊戰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