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大年初六,全家送窮鬼
窮鬼,又稱「窮子」。據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文宗備問》記載:「顓頊高辛時,宮中生一子,不著完衣,宮中號稱窮子。其後正月晦死,宮中葬之,相謂曰"今日送窮子"」。相傳窮鬼乃顓頊之子。他身材羸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爛衫,喝稀飯。即使將新衣服給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燒出洞以後才穿,因此「宮中號為窮子」。
送窮之俗,自漢已有之。西漢揚雄有《逐貧賦》。據《金谷園記》云:『高陽氏子瘦約,好衣敝衣食糜。人作新衣與之,即裂破以火燒穿著之。宮中號曰窮子。正月晦日巷死。今人作糜,棄破衣,是日祀於巷,曰送窮鬼。』傳說窮神穿破衣,吃稀飯;在正月最後一天死去。人們在這天熬粥、扔破衣、結柳為車、縛草為船,在巷口焚之。祝送窮神,永不回來。至唐仍有此俗。韓愈有《送窮父》文;姚合有《晦日送窮》詩:『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各地送窮習俗
晉西北地區,太陽未出山,要掀起炕席,打掃一些炕土,送到野外;鳴炮、燒香、敬紙,稱為「送窮」。
晉北地區,民間習慣用彩色紙剪成人的圖像,小孩子拿到街頭,互相交換。把自己的紙人送給別人,稱為「送走窮媳婦」;把別人的紙人換回來,稱為「得到有福人」。
晉東南地區,民間習慣將爛衣服扔到牆外。傳說上古高陽氏之子正月里穿一身破衣爛褲,生活上弔兒郎當,後來慘死在巷外。民間扔衣以祭,稱為「送窮鬼」。
送窮節,也有的地方傳說是仿石崇送窮船之意。還有的地方,習慣在初五日早上,取爐灰少許於筐,並剪五個紙人,送到門外,焚香、放花炮而還。稱之為「掃五鬼」
廣東人以年初三是「送窮日」,客家語則根據「送窮」二字的諧音稱此日為「三重日」或「生蟲日」,福建人也有相同的說法,以為這一天是「窮鬼日」(或稱為「赤鬼日」)。 俗傳進入元旦後,人們至少要到了初三才能掃地。在此日把家中的垃圾向外清理或倒入河溝里,帶有把「窮鬼」清理出門的好意頭。
(作者:百度經驗)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