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奧斯卡導演:為什麼國際社會對中國有那麼多誤解?

奧斯卡導演:為什麼國際社會對中國有那麼多誤解?

原標題:奧斯卡導演:為什麼國際社會對中國有那麼多誤解?


【俠客島按】


中秋佳節之前,聊點輕鬆的話題。

最近,俠客島受邀參加了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辦,中國搜索承辦的「記錄美好時代」融媒體傳播活動,遇到了一位非常有意思的導演——柯文


這位導演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不過島妹早就有所耳聞,前段時間,上影節的開幕影片中,他作為製作人監製的紀錄片《盲行者》,曾感動無數國人。


事實上,柯文思的履歷相當厲害,可謂作品等身他曾獲得4次奧斯卡提名、2座奧斯卡獎、16座艾美獎、5座有線電視傑出獎。從事紀錄片和劇情片創作40餘年,他拍攝足跡遍布全世界80多個國家。


這些年,柯文思把自己的拍攝重點轉移到了中國,如他所說,「我太熱愛中國了,中國有太多值得挖掘的故事」。但同時,這位保持著赤子之心的老先生一如既往真誠,他曾在一場會上犀利提問:「為什麼每年國際上生產出那麼多的影視作品,國際社會卻還是對中國有那麼多誤解?」

今天我們看看他的這篇演講,聽聽他的答案。



柯文思


今天下午我要跟大家講幾個故事,這可能會讓我們今天下午的交流更順暢,一個是中國過去40年的故事,另一個是如何更好地講述中國故事。


變化

我第一次來中國是1981年,當時我是一個英國的年輕電影導演,那一年我剛從英國搬到紐約,在ABC(美國廣播公司)工作,這個工作包括要去中國出差,因為ABC對於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30年來的發展變化非常好奇,想拍一個紀錄片,所以我很榮幸就被選作導演來中國調研踩點。


當然了,那時的中國跟現在還非常不同,在北京,外國記者都被安排住在北京飯店,大清早就能聽到長安街上傳來的清脆的自行車鈴聲,當然這個畫面聽起來可能有點老掉牙了,但是當年看著成千上萬的人騎著飛鴿自行車上班確實很震撼,街上幾乎看不到一輛轎車。


從北京我去到了各地,到處看到的都是極度的貧困。在四川的偏遠山村,在長江和黃河沿岸,我被中國人民勤勞、堅韌和樂觀的天性深深打動。將近9個月的時間裡,為了給我的影片勘景,我走遍了中國大江南北的各個角落,也與各行各業的人們會面。


我曾睡在政府的招待所里,睡在農民和小商販的家裡,也曾在長江上駁船的甲板上過夜。我深信這將是一部令人興奮的電影,然而很遺憾,等我回到北京的時候,中美兩國的關係發生了變化,我被告知拍攝將進入無限期的暫停。但是沒有關係,這 9個月的時間裡,我經歷了一次難忘的旅程,我窺見了一個有5000年發展歷史的非凡的文明,這些都讓我對這個國家和這裡的人民產生了深厚的興趣。我想有一天我一定會再回來。


在此後的30多年中,我在86個國家拍攝過影片。直到幾年前,我終於有機會回來執導一部和中國有關的電影。但這部電影不僅僅只是關於你們中國,也還關於美國。

這一點,在美國是有強烈共識的,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歐元之父羅伯特·蒙代爾和前美國國務卿亨利·基辛格,他們都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民的堅定朋友,希望能拍攝一部關於中美關係的影片,審視和探討這兩個超級大國的未來。因為經過30多年的發展復興,中國已經成為了一個無可爭辯的超級大國。



使命


如今,再次來在北京的第一天,我頓時感受到了無處不在的激情和活力。北京已經成了一個世界大都市,充滿了樂觀和機遇。很顯然,這幾十年間中國發生了很多事情,我眼前的這個國家已經完全變了;但是有一點,西方几乎沒有人真正意識到這一點。沒有人意識到,中國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正悄悄地在走向復興。

在北京到處都能看到中國日益增長的自信。原來很多狹窄矮平的衚衕、人煙稀少的田地上各色現代建築拔地而起;到處車水馬龍,但自行車鈴聲已經被汽車喇叭聲取代。堵車,首堵,也是中國已經進入現代社會的表現之一。


我們的影片本來預計一年半的製作時間,電影的主題很簡單,就是展望中美關係的未來,但是不是通過政治家和專家的視角,而是通過普通的中國人和普通的美國人的視角來看待兩國的關係。雖然在太平洋的兩端,半個地球之外,他們的生活緊密相連。


接下來給大家看一下我們拍攝的這部電影《善良的天使》的一個預告片,然後我會跟大家分享一些在拍攝這部影片的過程中我的一些感受。(編者註:島妹已經有幸已經看到一些片段了,很精彩,大家可以期待哦)


我要坦白一下,在拍攝之初,我們是特別無知的,因為我們預計《善良的天使》可以在18個月內完成。但是當我們開始調研尋找人物、故事、拍攝地點的時候,發現一年半不夠。


為什麼?


因為我沒有意識到,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然是一個「全球性大國」,不再是從前閉關孤立的「中央之國」,它無處不在。所以如果我們要講述中國復興的故事,我們就必須要去到世界的不同角落,所以我們除了中國和美國,還去了非洲,去了歐洲和中東。


在拍攝的過程中,我們越是傾聽普通民眾的講述,就越意識到普通中國人對美國人的了解程度,要遠遠高於普通美國人對中國人的了解這要歸功於美國非常強大的宣傳機器,美國流行文化的輸出,它的音樂、電影、電視劇,新聞和文學讓人們充分了解到美國的亮點和缺點。


值得一提的是,兩國人民之間存在的明顯的信息不平衡,將可能導致懷疑和恐懼。我們常會害怕我們不了解的東西,這很自然,這是人性。但在地緣政治領域,恐懼和不信任可以將我們迅速帶入災難性的後果。有的美國人包括歐洲人擔心害怕中國的崛起,是因為他們不了解,或是對中國的真實情況理解不足,從而無法對中國的發展做出合理的評估。



理解


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重新平衡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理解赤字"越來越迫切,要讓世界明白:中國的崛起並非意味著美國或任何其他國家的衰退任何國家在自身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都會有小偏誤,中國也不例外。但是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需要看到中國在這40年來獲取的成就。


1981年我見過很多營養不良的小孩、一貧如洗的家庭。而今天,中國14億人每天都有飯吃。僅僅這一點我認為中國就應該很自豪。但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知道嗎?我很懷疑。


所以,為了幫助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消除他們對中國崛起的疑慮,中國需要做得比現在遠遠更多。中國有很多方法來為自己站台,要為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悠久的歷史和文化、以及在科學、技術以及藝術上取得的進步而自豪。因為如果中國自己不為自己站台,沒有人會幫你站台。


我記得三年前在紐約採訪了一位剛從中國回來的年輕美國記者,他非常沮喪。這種沮喪並不是來自於他在中國的經歷,而是因為他的作品在自己國家所遭受到的對待。這個年輕人對他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印象深刻,並反映在他的新聞報道中,然而他發現,美國沒有媒體願意發表他的文章,免費發表都不願意。


很快他就意識到,作為一名年輕的外國記者,在中國謀生的最好辦法就是報道中國的負面新聞,無論是污染、犯罪還是腐敗,這樣的故事才能大賣。最後,他放棄了他的工作回到家鄉去了。


這裡的教訓是,中國不能僅僅依賴對中國有好奇心的外國人來講述他的故事,在這個領域,中國需要主動為自己開路,通過講述打動人心的故事,而不是生硬的、帶有濃厚政治色彩的宣傳,來獲得大家情感上的共鳴。大膽地向世界展示中國,在這方面可以向美國學習,他們做的相當好,當世界意識到我們和你們的相似之處超過我們的不同之處的時候,我相信那些對於中國的誤解、懷疑和恐懼,會被對中國的尊重和敬佩所代替。


觀點/柯文思


編輯/雪山小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俠客島 的精彩文章:

俠客島:中國扣留病毒樣本當貿易戰籌碼?紐約時報又帶節奏
【島讀】灰色,理解基層治理的另一個維度

TAG:俠客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