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歷代名家書《赤壁賦》,好文與好字的精彩碰撞!

歷代名家書《赤壁賦》,好文與好字的精彩碰撞!

元豐二年(1079),蘇軾因寫下《湖州謝上表》,遭御史彈劾並扣上誹謗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獄,史稱「烏台詩案」。後經多方營救,於當年十二月釋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但「不得簽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這無疑是一種「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豐五年,蘇軾於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兩次泛遊赤壁,寫下了兩篇以赤壁為題的賦,後人因稱第一篇為《赤壁賦》,第二篇為《後赤壁賦》。

前赤壁賦

 大江東去 配樂朗誦·蘇軾作品

鮑國安 

00:00/06:03

此賦記敘了作者與朋友們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見所感,以作者的主觀感受為線索,通過主客問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全賦在布局與結構安排中映現了其獨特的藝術構思,情韻深致、理意透闢。

作為千古傳誦的名篇佳作,蘇東坡之後的歷代書法家,多有以此為藍本進行書法創作者。這似乎如我們每每創作一幅作品時,總是要選取那些著名的唐宋詩詞作為書寫內容一樣。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蘇軾本人以及其他書法家的《赤壁賦》,感受好文與好字的精彩碰撞!

蘇軾《赤壁賦》

蘇軾的書法重在寫「意」,走自己的路。氣韻,可以說是他的書法最大特點。明董其昌更盛讚他「全用正鋒,是坡公之蘭亭也」。故世稱蘇的書法之美乃「妙在藏鋒」、「淳古道勁」、「體度庄安,氣象雍裕」、「藏巧於拙」,是「氣勢欹傾而神氣橫溢」的大家風度!

此卷行楷書《赤壁賦》,結字矮扁而緊密,筆墨豐潤沉厚,是中年時期少見的用意之作。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

趙孟頫所書之《前後赤壁賦》為行書長卷,用筆嫻熟、精湛。在筆法上直承右軍,以流麗挺健為主,線條溫潤凝練,外秀內剛。該帖分行布白疏朗從容,用筆圓潤遒勁,宛轉流美,風骨內含,神彩飄逸,盡得魏晉風流遺韻。

文徵明《赤壁賦》

此本《赤壁賦》題記年月,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畫家、大書法家文徵明八十九歲(1558年)時所書,距他逝世只有四個月。雖然他自以為「筆尤不精,殊不成字」 ,其實與現在所見其他各種印本的《赤壁賦》相比都更為精到,作品筆墨「瀟洒流落,翰逸神飛」 ,可謂已至「人書俱老」的境地。

彭年《赤壁賦》

彭年和五柳先生一樣,嗜酒,家貧,去世的時候也是一貧如洗。然而其書法造詣確實很深,書法作品也是後人臨摹的對象。其小楷《赤壁賦》俊逸清爽、洒脫飄逸!

董其昌《前後赤壁賦》

董其昌是中國書法史上頗有影響的書法家之一,其書法風格與書學理論對後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趙孟頫嫵媚圓熟的「松雪體」稱雄書壇數百年後,董其昌以其生秀淡雅的風格,獨闢蹊徑,自立一宗,亦領一時風騷,以致「片楮單牘,人爭寶之」。

成親王《節臨蘇書赤壁賦》

成親王臨蘇軾書法《赤壁賦》,端正清麗,勁俏流暢!他的書法風格更多地承襲了趙孟頫書法的特徵,顯得十分圓潤、端美,具有朝廷館閣體的特點,但同時又具有歐陽詢書法轉折方勁的特徵,這一點有別於館閣體一味追求端正俊美。

啟功《赤壁賦》

《赤壁賦》為啟功在1989年夏所臨寫,俊俏挺拔,行雲流水。字型剛正、挺拔、險峻,對「點」「按」「提」的運用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筆畫與筆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的粗細長短、剛柔虛實對比較為強烈,字與字之間的穿插呼應很巧妙、有時顯得很有趣。

《赤壁賦》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後赤壁賦》原文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 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餚,月白風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 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於是攜酒與魚,復 游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 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 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 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 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 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人生處世的藝術
從極迷處識迷,則到處醒;將難放懷一放,則萬境寬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