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秋分養生:貼秋膘,曬秋陽,陰陽平衡,過好秋天

秋分養生:貼秋膘,曬秋陽,陰陽平衡,過好秋天

文稿 | 儒風君整理

《春秋繁露》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自秋分起,日子開始變得晝短夜長。涼風習習、秋雨連綿、丹桂飄香、蟹肥菊黃,都是秋分前後的標誌性景色。

此時世間萬物陽氣漸衰而陰氣漸長,正是平衡陰陽、滋補調養的大好時機。

>>>>

秋季進補

秋季進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貼秋膘」。

貼秋膘不僅有助於恢復和調節人體各臟器機能,還能提前儲存一部分能量,防止冬天陽氣過度損耗。

需要注意,不是所有人都能貼秋膘。補是針對虛而言的,有虛才要進補。

適合貼秋膘的人,一定是本身體質比較虛弱的,這裡所說的虛弱包括陰虛,也包括陽虛。

陰虛癥狀

舌紅少苔

口苦咽干

午後潮熱

失眠盜汗

陽虛癥狀

四肢不溫

畏寒怕冷

腰膝酸軟

小便頻數

>>>>

飲食溫潤,減辛增酸

人人都知道秋季養生重點是平秋燥,卻不知秋分的「燥」與白露的「燥」大不相同。

白露時暑熱將退,燥也是「溫燥」;秋分時寒氣上升,「燥」是涼燥。

因此秋分過後,飲食在平燥的同時,也要做到收斂陽氣。

辛味的食物有生髮的作用,會傷及我們的陽氣與陰津,秋分過後要少吃;酸性的食物都有養陰生津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酸味的食物都是酸性的。

酸性食物

葡萄、梨、柿子、大棗、花生等。

辛辣食物

大蔥、大蒜、生薑、辣椒等。

>>>>

陰陽平衡

秋分是代表著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在養生時也應把握時令,本著陰陽平衡的原則調整生活習慣。

1、早睡晚起,必待日光

秋季寒氣逐漸上升,陽氣則趨向收斂。

夜越深寒氣就越重,天不亮時寒意尚未被太陽驅散。

因此正確的做法就是順應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古人的早睡,是每晚亥時,也就是晚上10點前就要入睡;

晚起卻不是貪睡賴床,而是等天徹底亮起來就起床,大約是早上八九點的時間。

早睡有助於陰精的收藏,晚起則順應陽氣的生長。

2、適量運動,輕鬆平緩

秋季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

比如:散步、跳舞、太極拳等,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運動時以周身微熱、尚未出汗最佳,切勿大汗淋漓。

這樣既能得到鍛煉,又可避免寒氣通過毛孔進入人體,引發疾病。

運動時間不宜過早或過晚,最好太陽升起來之後開始,太陽落山前就結束。

白天運動時可以趁機晒晒曬太陽,多曬太陽有助於促進鈣吸收,對經常腰腿後背經常酸疼的朋友很有好處。

3、秋分艾灸,祛除虛寒

隨著天氣轉涼,燥邪、寒邪、風邪也漸漸增多。

而人體免疫力下降,怕冷、感冒、咳嗽、腹瀉、腰酸背痛、過敏性鼻炎等虛寒病症也隨之多發。

在秋分當令之時,藉助陰陽消長的變化,因勢利導實施艾灸,可以溫通陽氣、祛風散寒、扶助正氣,有效提高自身免疫力。

點擊試聽楊鵬老師《道德經》90講

點擊試聽賀偉老師《周易》40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風大家 的精彩文章:

哈佛大學推薦,20個讓人快樂的習慣
四大名著30幅對聯,句句經典,發人深省

TAG:儒風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