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魯迅祖父的日記極具史料價值,魯迅卻付之一炬,因這件事讓他不爽

魯迅祖父的日記極具史料價值,魯迅卻付之一炬,因這件事讓他不爽

原標題:魯迅祖父的日記極具史料價值,魯迅卻付之一炬,因這件事讓他不爽


魯迅的作品中經常出現他的父母,卻從未提過他的祖父。1919年,魯迅回鄉接家眷北遷時,做了一件駭人聽聞的事—把祖父堅持寫到臨終的十幾年的日記付之一炬。


魯迅的三弟周建人在書中記述,魯迅當時翻了翻那些日記,說:「都是關於姨太太的雞毛蒜皮,沒什麼意思。」周作人也曾在書中提到,祖父蓄妾頗多,幾位姨太太經常吵嘴打架,魯迅對此很看不慣,所以不常與祖父親近。


魯迅的祖父周福清是翰林出身,頗有才氣,從青年時代開始寫日記,每年一本,裝訂得很好,可見其內容絕對是有料的,能反映當時地方官場的情形,無疑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對於這些,魯迅不可能不知道,但他如此草率地燒掉日記,恐怕另有隱情。


1883年,周福清由京返鄉探親,這是三歲的魯迅第一次見到祖父。之後,周福清仍舊在外為官,再次回鄉已是10年後。當年正逢鄉試,丁憂在籍的周福清聽說自己的同年做了浙江鄉試主考官,於是試圖行賄,結果被抓了現行被判斬監候,關入杭州監獄。


魯迅的父親也受到牽連,被革去秀才功名,後來抱病抑鬱而終。噩耗傳來,獄中的周福清十分傷感,為一向看重的長子寫了一副輓聯—世間最苦孤兒,誰料你遽拋妻孥,頓成大覺;地下若逢爾母,為道我不能教養,深負遺言。魯迅對此深感不滿,說:「人已經死了,他還不能饒恕嗎!」

這次科場賄賂案對魯迅及整個周氏家族影響至深,魯迅之所以養成冷峻多疑的個性,也與此事頗有關聯。所以,剛正的魯迅很難不對祖父心懷怨恨。從現有的資料看,魯迅除了第一次專程探望祖父之外,後來只是在回紹興的途中順路探監,次數也極其有限。


1902年,魯迅去日本留學,次年暑假回國時,周福清已遇赦放回,這是魯迅與祖父最後一次相處。和魯迅年紀相仿的族叔周冠五在書中說,魯迅從日本回來後,他們幾個年輕人在房裡愉快地談話。這時祖父喚道:「阿樟(魯迅小名)快來!」魯迅走出去,祖父問:「阿樟,日本的社會情況怎麼樣?」魯迅回道:「不怎麼樣!」說完轉頭就走了。


第二年,周福清去世時,魯迅準備前往仙台醫專就讀,正在辦理入學手續,因此沒有回國為祖父奔喪。


遙想戊戌年間,身在杭州監獄的周福清給孫輩寄了一本《唐宋詩醇》,其中特意夾了一張讀書筆記,見解獨到,表達精鍊,不愧是翰林水準。對於祖父的學問,魯迅似乎抱有一種既感到榮耀又故作輕視的態度。


魯迅兒時讀書不太用功,受到祖父的斥責。他對朋友說,祖父由進士成為翰林,通過了國家最高考試,大概是很有學問的人吧。但他後來做了教育部的官員,偶然有機會看到從前進士的試卷,就把祖父的文章找出來讀,發現那文章並不高明。於是他覺得兒時受到的斥責並不公正,常以報復性口吻提起祖父糟糕的文章。


以魯迅這種不肯妥協的性格,如果想與他深交,必須堂堂正正,否則就算是親人也不行。


有趣,有料,有深度

關注公眾號淘歷史,和T君一起讀歷史

作者|李容貞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當引以為戒!兩個西方皮包公司將前蘇聯航空母艦工業整到崩潰
美少女郭襄為何是個大叔控?只因她爹媽的愛情太平淡了

TAG:淘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