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秋分進補,滋陰防秋燥,養生重「平衡」

秋分進補,滋陰防秋燥,養生重「平衡」


9月23日是秋分節氣,秋分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正如春分一樣,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時間的長短再次相等,可以說秋分是一個相當特殊的日子。

因為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

01

多吃「辛酸」果蔬

秋分的"燥"不同於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而白露的"燥"是"溫燥",因此,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

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種花色多樣,其中藕、荸薺、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蘋果、葡萄、百合、銀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時調養佐餐的聖品。

在秋分時節可適當多吃些辛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特別是白蘿蔔、胡蘿蔔。秋分養生雖以多吃"辛酸"果蔬為主,但秋分後日漸寒涼,如果脾胃不好、經常腹瀉,水果吃多了容易誘發或加重病情。

秋分節氣來臨,天氣乾燥,身體容易缺水開始"秋燥",此外,秋分天氣轉涼,脾胃易受涼。患慢性胃炎的人,應特別注意胃部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子。

此外,還要注意忌口,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黏的食物,戒煙戒酒,忌暴飲暴食。

01

秋分可葯補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現在已經進入秋季進補的季節,在秋分節氣的養生中要注重對肺脾腎三臟養護,適當選用一些中草藥煎服也是很有效的辦法。

茯苓能補脾祛濕止瀉。芡實可防病延年。蓮子補脾止瀉,益腎固精,固澀止帶,養心安神。但秋季進補也不可亂補,與白露的養生進補相同的是,這個時候的養生保健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無病就不需要進補。如果無病隨意進補,既增加開支,又傷身體。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能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還會引起發胖。此外,血液中膽固醇增多,還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勿過量濫用。不要慕名進補,養生專家稱,一些市民盲目認為價格越高的藥物,就越能補益身體。其實,過量濫用滋補品反而可能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

進補應分清虛實。中醫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的病人不宜用補藥。而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只有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

01

起居運動兩手抓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畢藏,人體的生理活動要適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因此,秋季要特別重視保養內守之陰氣

秋分之後,睡眠時間應逐漸調整至早睡早起的狀態,即晚上9、10點鐘入睡,早上6、7點鐘起床。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則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這是自古流傳的諺語,符合秋天"薄衣禦寒"的養生之道。雖然如此,我們還要正確理解其中的真髓,不能盲目照做。特別是體質虛弱者或者老人及兒童,夜間入睡後要蓋好被子,以防止腹部受涼,誘發感冒、腹脹、腹瀉等秋季多發疾病。

常笑宣肺。秋季人們情緒容易有垂暮之感,應保持神志安寧,減緩秋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中醫有"常笑宣肺"一說。笑對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內臟、肌肉等器官有適當的協調作用。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金秋季節時,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機,登山、慢跑、散步、打球……特別是登山,可以改善人體的循環系統,增加肺活量,激發快樂和活力。登山還可以配合呼吸,這樣可以加強肺部循環功能,更能加速人體代謝過程。

編輯 | 漁公子

圖文 | 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漁歌晚唱藝術沙龍 的精彩文章:

白描人物畫技法,相當全面,不要錯過!
觀摩歷代大師的意趣之境,提升精神文化素養

TAG:漁歌晚唱藝術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