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賽道持續火熱,看「馬瀧齒科中國」2.3億D輪融資背後的生意經

賽道持續火熱,看「馬瀧齒科中國」2.3億D輪融資背後的生意經

關注並標星36氪

每天3次,打卡閱讀

更快更深刻洞察互聯網商業

━━━━━━

醫生合伙人制度下的又一典型案例。

文 | 頓雨婷

36氪獲悉,口腔連鎖機構馬瀧齒科中國公司已完成2.3億元人民幣D輪融資,由源星資本領投,綠地金控與歌斐資產共同跟投。本輪融資後,公司將繼續通過併購或新建的方式擴大醫療機構規模,並持續進行口腔醫療服務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及合作,優化企業運營體系。

數據來自鯨准

打通「研發-診療-義齒加工-醫療教育」全產業鏈

馬瀧齒科於1995年在葡萄牙里斯本成立,是一家集研發、診療、義齒加工、醫療教育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的連鎖口腔醫療機構。2013年底,馬瀧齒科中國公司正式成立,現也已完成了16座城市+21家齒科診所+2家義齒加工中心+1家培訓中心+1家採購中心的全產業鏈布局,並於今年實現整體盈利。 至於具體的用戶和盈利數據,團隊表示不便透露。

據悉,馬瀧齒科中國公司的布局主要是依靠自建和併購的方式,在一二線城市設立區域旗艦型核心診 所。在產品線設置上,資料顯示,馬瀧齒科始進軍中國時還是一個種植為主的專科診所,隨著技術發展和相關臨床需求的增加,逐漸將業務延伸到隱形矯正、美學修復、兒牙。

醫生合伙人制度+自建培訓體系

馬瀧齒科連鎖門店採用醫生合伙人制度,每家門店都有一位醫生合伙人。

邵宗宗認為,醫療服務系統面對巨大的問題可能是人力資源的問題,如何讓機構產生有自造血能力的醫療專業人力資源系統是這個行業整體的挑戰。即便越來越多的醫生走出公立、走進民營,但中國民營醫療市場整體還是缺少優質和好醫生。因此,民營醫療機構如何搭建自己的教學醫療體系,以老帶新哺育自己的醫生,會是企業發展的關鍵。

為此,馬瀧齒科配備自己的學科技術體系、教學醫療體系和人力資源系統:派出經過總部培訓合格後的外籍醫生進入到新拓展的診所,並教育培訓自己的中國醫生團隊。據悉,馬瀧總部里斯本設有全球教育培訓中心,供馬瀧全球醫生實地進行階段性培訓,也接受非馬瀧體系的醫生。

馬瀧齒科中國COO楊志宇表示,未來幾年公司也加大力量投入學科建設和教學醫療體系建設,並建立以學科帶頭人為主導的教育培訓體系。

在口腔連鎖領域採用醫生合伙人制度的,馬瀧並非個案。像歡樂口腔也是採取合伙人制度留住醫生,目前已有80餘位合伙人,並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合作推出醫生繼續教育課程;美維口腔也是基於「事業合伙人」機制,通過戰略投資、標準輸出、品牌管理三方面解決區域口腔連鎖品牌在醫療、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的瓶頸,現已布局12個口腔連鎖品牌,覆蓋35座城市,擁有130家口腔醫院和門診。

醫療服務產品化

據了解,馬瀧齒科2015年提出醫療服務產品化,根據市場消費人群需求設計了4大主流產品:「鄰家老人套餐」、「馬卡瀧口腔健康計劃(0-5歲兒童)」、「優雅套餐(矯正美白)」以及「種植牙套餐」。

鄰家老人套餐,價值2999元,涵蓋60歲以上老年人到去世之前所有的醫療費用,包括了老人所有的根管治療、拔牙。「它像一個保險,能填補一些醫療保險中對牙科產品覆蓋的不足。」

馬卡瀧口腔健康計劃,價值2888元起,包含了寶寶剛出生到5歲(從沒有牙到乳牙結束)中所有的醫療服務,還包括每年在馬瀧中國各地門診進行終身的免費檢查服務。據楊志宇介紹,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從小就建立起對口腔保健的健康意識,大大降低以後因頜骨發育不足所導致的牙列擁擠,即便在未來仍需要牙齒矯正也會大大減少拔牙矯正的幾率。

據悉,上述產品面向不同年齡段(0歲到80歲)、不同類型的患者,套餐包括了尋找客人、確定需求、客人到店、診前、診中、診後和後端隨訪二次運營等全流程服務。

另外,公司也會配合自身研發的HIS系統和以實際運營數據分析為基礎的財務運營管理系統。

自主研發能力持續「造血」

此外,公司一直在探索新技術、新材料的創新和發明。

公開資料顯示,馬瀧集團創始人Paulo Malo博士是牙齒種植領域的專家。據邵宗宗介紹,全球最大的種植科目前有30%左右的產品由Malo教授設計,且每年保持著2-3種新產品的發明和售賣,集團每年會拿到超過200萬歐元的知識產權費用。

據悉,早在20年前,Malo教授就研發了「ALL-on-4」永久植牙技術,為重度骨缺損無牙頜患者的種植修復帶來福音:利用該技術75%的無牙頜患者能避免植骨,從而簡化治療流程、降低花費;另外,他還是 「Malo Clinic Bridge」 固定型義齒牙橋技術的開創者。

目前,Malo教授本人擁有14項發明專利技術。邵宗宗也曾公開表示,「這些先進技術也是馬瀧齒科在中國內地口腔市場上最核心的競爭力。」

另外,馬瀧齒科也有自己的醫療器械的代理公司,能在推進種植企業應用過程中從供應鏈體系上獲取一定利潤;而兩家義齒加工中心每年也能給集團貢獻3000多萬元的收入,據悉,其中有20%來自內部,另外80%來自於外部。有了加工上的突破和積累後,相關內容也會被納入到培訓體系中。

從線下到線上搭建會員體系

邵宗宗表示,2018年馬瀧齒科中國公司也將嘗試突破線下診所實地醫療服務的模式,探索引入互聯網的「新玩法」——開展帶有患者運營和社交屬性的系統建設:建立並推出「馬瀧生活+」大中國區俱樂部體系,打通並落地線上線下互補的會員模式,為客戶帶來多樣化的品牌增值生活服務。

他曾公開透露,今年馬瀧還開發了馬瀧品牌衍生品,包括咖啡、紅酒,以及帶有社交屬性的產品,公司共有大概15萬左右的會員(包括線上和線下),診所會為他們提供日常服務;今年下半年也會跟諾亞財富等大集團做品牌聯動,幫助會員獲取更多的權益。

另外,馬瀧齒科還與國內外多家大健康領域的公司,包括飛利浦、漱口水品牌李施德林、兒科診所育學園(邵宗宗任CEO)、沃爾瑪旗下高端會員制商店山姆、電動牙刷品牌歐樂B、智能聲波牙刷品牌大犀科技等達成戰略合作,以滿足客戶全方位的口腔健康管理需求。

口腔連鎖賽道持續火熱

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的口腔診療人次約為2.5億,隨著城鎮居民整體消費水平的提升,醫療服務行業消費升級趨勢尤其明顯,尤其口腔診療還是消費醫療領域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賽道,粗略估算,這會是個千億級的大市場。

近年來,口腔連鎖一直也是資本市場的「寵兒」:去年,瑞爾齒科完成9000萬美元D輪融資;今年上半年,泰康人壽就出資20.6236億元人民幣投資拜博醫療51.56%股權。友睦口腔獲得經緯領投 6500 萬元 B 輪融資;年中,歡樂口腔獲得了4.5億元B輪投資;兒童齒科診所極橙也宣布獲得數千萬元A+輪融資......

資本的湧入也進一步印證了口腔診療的廣闊前景。據悉,目前中國約有5.6億人患有齲齒,已形成一個巨大的潛在需求市場。有業內人士預計,2030年中國的口腔醫療市場將達到萬億規模。長期來看,基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牙齒患病率,加上高客單價正畸、種植和修復手術越來越被接受,潛在需求市場也會進一步釋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真正的職場高效人士,都會做這16件事
開心麻花鬨好了大眾,《西虹市首富》收穫了票房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