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最大的敵人 是內心的成見

最大的敵人 是內心的成見

最大的敵人 是內心的成見

01

何謂成見

怎麼樣才是新的自己?從各種成見中擺脫出來的自己,就是新的自己。

我們一生最大的敵人,可能就是我們內心的各種成見,以及由各種成見形成的各種生活習慣。

那什麼是成見?成見就是人們腦子裡的早已存在的,對人、對事物或是對於某些思想表示贊同或反對的看法。

這種原有的看法,成為人們思想上的一種牽制力。由於它的存在,使人除了一種單純的觀點外,不能看到或注意到其他事物。

所謂成見,基本有幾種特質:

第一種偏見的特質是「無實證的揣測」。又可稱為「預先判斷」。

指一個人在欠缺實證、調查,掌握充分論據之前,就「預先」做出自己的喜好、傾向或看法。例如,女生的數學能力沒有男生好。

第二種成見的特質是「渲染主觀看法」。又可稱為「認知偏誤」。

通過極為單薄的經驗,或者不具有足夠代表性的事實,就做出對群體以偏概全的解釋。例如,美國人比英國人沒文化。

第三種成見的特質是「選擇性接受」。又可稱為「確認偏誤」。

當我們有了一個看法,即使我們知道自己的看法過於片面,仍選擇性地接受對我們有利的解釋,而忽略、排除那些反對我們的證據甚至反對者。例如,民主制度一定比較好。

簡言之,成見是一種極為主觀,缺乏客觀實證的個人見解,並且將這種見解擴大解釋為普遍事實,作為價值衡量的標準。

成見會影響個人對於他人的認知,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各種社會矛盾以及民族矛盾的根源。

成見也會影響個人的生活狀態。我們很多人講的壓力,推究起來,是因為我們背負了太多的成見。

比如,過年的時候,很多人理所當然地「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但關於婚姻,不過是一種成見,就像杜尚說的,人不一定要結婚。

最大的敵人 是內心的成見

02

放下成見的五種方法

如何放下成見?下面向大家推薦五個方法。

第一種方法,使用全稱判斷的時候要十分謹慎。

中國人怎麼樣?河南人怎麼樣?男人怎麼樣?像這樣的說法很容易形成成見。

第二種方法,不要被外在的標籤迷惑。

科學家費曼的父親是一個賣制服的商人,他從小就教育費曼不要太信任人家身上穿的制服或嘴中說的行話。教皇不過是穿制服的普通人,不要被你看到的外在標籤所迷惑。

眼見不一定為真。今天自媒體泛濫,大量信息都是轉述的,我們隨意下判斷,往往就是誤判。

第三種方法,不要迷信任何觀點,哪怕是自己再欣賞的觀點,也要保持警惕。

對於某一個觀點或理論迷信,以為是千古不變的真理。否定這個觀點,就會贊成另一個觀點;信仰這個宗教,就會排斥另外的宗教。

佛陀啟示他的弟子:不要從一個觀點陷入另一個觀點,從這個枷鎖到另一個枷鎖。而是要從所有的觀點中解放出來,回到那個真相。觀點是變化的,而真相不會改變。

第四種方法,懷疑的態度。

《金剛經》里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並不是虛無主義,而是透過徹底的懷疑,把所有成見先放在一邊。由懷疑,進而對於人的局限性有清醒的認知。

有兩個新聞令我印象很深:一個是一位年輕的創業者不幸逝世,另一個是某位新媒體人介紹寫爆文的方法,她認為只要按她的方法,就一定能寫出爆文。

這兩個人我完全不熟悉。但我朋友里有很多創業的人,他們的經歷都給人很多思考。

一些關於創業、關於成功的習慣性思路,使得很多人一旦走上創業,就把自己一步一步逼進了死胡同。

昨天我對一個創業的朋友說,像爆文這樣的事,並不是你想學就能學成的。殘酷的真相是,很多人努力了一輩子,還是沒有一篇「十萬+」。

但美好的事實是,並不是只有寫出爆文,才能做內容創業。爆文之外,還有很多的路。

像創業這樣的事,也不是你靠努力或才華就能成功的。在創業之外,還有無數好玩的事。

但再多的路,再多好玩的事,人生還是有終極的局限,有些事情就是沒有答案,沒有解決的方法。

大多數人,就像詩人穆旦說的:「我的全部努力,不過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所說的放下成見,不過是放下幻想,放下面子,接受命運,接受無常,學會把普通的有局限的生活過得很美好。

第五種方法,不要困在某一個環境里,要跳出來。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陶淵明這首詩,講了人要活得美好,就要回到生活本來的樣子,要回到真相,回到內心,回到自然,回到家庭,回到本源。

神墨萬能哥,助身邊人進步!

微信號:Zshenmo

關注萬能哥

一起,助身邊人進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父母圈 的精彩文章:

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孩子間差異的真正原因(家長必讀)
夜讀|每一次努力,都是幸運的伏筆

TAG:父母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