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 清乾隆元年初拓本,以超過估價兩倍多的34.1萬元成交.

《王基斷碑》全稱《東武侯王基碑》,三國魏隸書碑刻,魏元帝景元二年(261)四月立於洛陽。洛陽關林碑林藏。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清乾隆初年,河南洛陽城北十五里處農民安家村築寨掘得,移至洛陽存古閣,後移至洛陽城明德中學中,嵌於壁間。碑石僅存下半。碑主王基,字伯輿,東萊(魏治掖,今山東掖縣)曲城(故城在今掖縣東北)人。歷文帝、明帝、齊王、高貴鄉公、元帝五代,文武兼備,勛著魏室。官至東武侯,魏元帝景元二年卒,追贈司空,謚「景侯」。《三國志·魏志》有傳,業績、官職與碑文多合。《金石萃編》載:石高四尺五寸,寬四尺,文共十九行,每行存字二十一至二十二不等。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杜夢麟刻跋於末行後。碑石現藏洛陽關林碑林。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相傳出土時尚有未刻完之朱書文字,「惜無人辯識,付之鐫工,遽磨拭以沒「。(見《授堂金石跋》)。據杜跋云:上方未刻者前三行每行一字,徐行每行二字;下方則每行各缺五字。無立碑年月,但碑雲基於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四月辛丑薨,並雲」策鐫石表墓則亦奉敕所立。」可知碑當立於基死後不久。它雖然是一塊殘缺不全的碑,但卻成為漢魏時碑刻系先書丹後鐫字的有力的實證。 清畢沅《中州金石記》云:「三國時刻石惟有《九真太守》、《天璽紀功》(《天發神讖》)、《國山碑》及《受禪》、《上尊號》、《封孔羨碑》數種,久為世所傳摹。邇年創見諸碑尤多,奇偉若予在關中訪得褒城李苞《石門》題字,孫孝廉星衍游句容訪得吳《衡陽太守葛祚碑》及此皆金石家所未著錄;足與史傳發明,殊可寶也。」《王基碑》的書法與魏之《受禪表》、《上尊號》以及《曹真殘碑》近似,結法嚴整,用筆斬截,風神雄健清雋。其運用所謂「折刀頭」的筆法更為強烈(參見《受禪表》條),不少字的形貌已直如楷書,故評家亦指其「上托隸源,下開魏齊風範(由雲龍《定庵題跋》)。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王基殘碑》在清錢大昕《潛研堂金石文跋尾》、畢沅《中州金石記》、武儀《授堂金石跋》、王昶《金石萃編》等書中均有著錄。《校碑隨筆》稱:早期拓本「 兼、致、文、柔、司、典、麾、爵、舉、無、廢、冊、遠、車」等字尚完好。人物傳記王基(?~261),字伯輿,三國時魏國東萊曲成(今招遠縣西部一帶)人。王基少年喪父,靠叔父撫養成人。黃初(文帝曹丕年號,220—226)年間,舉為孝廉,先後在青州刺史王凌、大將軍曹爽手下為官,後召秘書郎,擢中書侍郎。他剛正不阿,直言敢諫。魏明帝繼位後,盛修宮室,百姓勞瘁,王基上疏諫諍,語言激切,明帝有所收斂。任安豐太守時,恩威並行,加強邊防,邊境百姓得以安寧。任荊州刺史時,明制度,整軍農,興學校,深受稱頌。諸葛誕任揚州刺史時,吳國集兵建業(今南京市),揚言進攻揚州。諸葛誕與王基商量對策。王基認為,吳國嫡庶紛爭,大臣不協,將才缺乏,集兵建業不過是安定內部,不敢貿然出擊,結果不出所料。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公元249年(魏嘉平元年),王基加封揚烈將軍,隨征南將軍王昶擊吳。王昶率大軍至江陵,王基率部攻夷陵。夷陵守將閉門自守,基佯為進攻,暗派精兵奇襲雄父(吳軍糧倉所在地),城中守軍失糧,不攻自破,王基因功賜爵關內侯。當時,朝中伐吳之聲甚高。明帝徵求王基的意見。王基分析形勢,認為軍糧儲備不足,運輸河道修治不利,雖積兵江內,無經久之勢,難以渡江作戰。明帝採納了他的意見。曹髦立,封王基為常樂亭侯。 255年(正元二年),毋丘儉、文欽作亂。王基任監軍,隨大將軍司馬師前往討伐。儉、欽以勇稱於世,魏軍多有怯敵之意,朝廷詔令王基停軍觀望。王基認為南頓有大糧倉,佔據南頓為平賊之要,於是上違詔命,下拒眾議,率軍搶佔南頓,對平賊起了很大作用。叛亂乎息後,遷為鎮南將軍,都督豫州諸軍事,領豫州刺史,進封安樂鄉侯。 257年(甘露二年),諸葛誕在壽春叛亂。王基與司馬昭進圍壽春,吳國派遣朱異來救誕。時,詔令王基引軍轉據北山,基認為撤壽春之圍,則使敵內外會合,而自己腹背受敵,後果不堪設想,遂圍城不懈。諸葛誕突圍不成,城中糧盡,軍心大亂,壽春遂拔。司馬昭遣諸將輕兵深入,王基力諫:「大捷之後,上下輕敵,輕敵則慮難不深,且兵出逾年,人有歸志,不宜窮追。」司馬昭遂罷。 261年,王基病逝,追贈司空,謚曰景侯。皇帝下詔稱讚他著德立勛,治身清素,久在重任,家無私積,身沒行顯,足用勵俗。陳壽《三國志》作王基傳,稱其為「國之良臣、時之彥士」。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三國時期魏《王基殘碑》拓片殘本隸書,12行(完整者19行),高110厘米,共存220字。碑左側有清朝光緒八年河南府訓導杜夢麟刻跋。據考證,《王基殘碑》是三國時期魏國景元二年(261年)刻石。乾隆時出土於河南洛陽安家溝村,後來移至洛陽存古閣,後又嵌於洛陽明德中學壁間,現藏河南洛陽博物館。三國時期禁立碑石,存世量極少,自然拓本更少。《王基殘碑》拓片其波磔翻挑和扁長字形構成了曹魏隸書的時代特徵,同時期的《上尊號碑》、《受禪表碑》多已殘破漫漶,故《王基殘碑》是可卓然鶴立於三國時期的碑刻遺存了。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王基碑》是三國魏明帝時物,其碑姓氏不存,從文中所記內容和《三國志》相考,為魏《王基碑》。乾隆初年於河南洛陽北十五里安家村築寨掘得,移存洛陽存古閣,後嵌在洛陽明德中學壁間。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杜夢麟刻跋於末行後。相傳出土時尚有未刻完之朱書文字,「惜無人辯識,付之鐫工,遽磨拭以沒「。(見《授堂金石跋》)。據杜跋云:上方未刻者前三行每行一字,徐行每行二字;下方則每行各缺五字。無立碑年月,但碑雲基於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四月辛丑薨,並雲」策鐫石表墓則亦奉敕所立。」可知碑當立於基死後不久。《王基殘碑》書法與同時的《受禪表碑》、《上尊號碑》等,似有不同。筆法圓潤,轉筆漸趨圓柔,多有篆意,點劃已是書雛形。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王基殘碑》在清錢大昕《潛研堂金石文跋尾》、華沅《中州金石記》、武儀《授堂金石跋》、王昶《金石萃編》等書中均有著錄。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

銘刻內容:子有成父者出仕於齊獲狄榮如孫湫違難??大夫遂/ 稟天素皓爾之質兼苞五才九德之茂慈和孝友?著於/ 景山林元本道化致思六經剖判?言綜析無形文辯贍/ 柔民忠正足以格非兼文武之上略懷濟世之弘規初/ ?孝廉司徒辟州輒請留以自毗輔後壁大將軍府拜/ 國典惟新出?安平安豊大守敷崇?訓典□惟明四/ 躬以允帝命遷荊州刺史揚武將軍又遷使持節?南/ 穴朱旗所麾前無交兵克敵獲?斬首萬計賜爵關?/ □諸夏震蕩王師雲集公翼亮/ 無遺策?無廢功故能墅戰則飛虎摧翼圍城則鯨鯢/ 於九有也比進爵常樂亭安樂鄉東武侯增邑五千?/ 之算征有獨克之威而忠勤之性乃心帝室屢奏封章/ 彌留年七十二景元二年四月辛丑甍公天姿高素與/ 亡則令儉斂以時服於是/ 將矩奉?追位司空贈以東武侯蜜印綬送以輕車介/ 奉山之速頹恨元?之未遂俯仰哀歎永壞慘悴以?/ 策鐫石表墓光示來裔其辭曰/ 塞憲章墳素昭此物則居則利貞在公畢力化流二邦/ 寧民是用息升降順道德讓靡忒會不?遺我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說明與詮釋:《王基殘碑》又名《司徒東武侯王基殘碑》。三國魏隸書碑刻,19行,每行21或22字不等。景元二年(261)立於洛陽。清乾隆初年在河南洛陽出土,碑石僅存下半,碑字原未刻全,即廢入土,其未著刀處猶可見朱書痕跡。初出土時,朱書尚完好無損,出土不久朱筆字即失,其文未傳。碑刻上無王基之名,據《三國志》考為王基碑。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魏司空東武侯王基殘碑拓本以及銘刻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卡洛·克里韋利《施洗者聖約翰》(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
埃貢·席勒《兩個斜躺裸女》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