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100 Posters Hakka Impression 客家印象海報邀請展

100 Posters Hakka Impression 客家印象海報邀請展

客家族群是古代中原先民因躲避戰亂等原因向南方遷徙的移民群體。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範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廣東客家主要分布在粵東、粵北和粵西部分片區,是嶺南三大民系之一。有人說:哪裡有陽光,哪裡就有客家人。只要有一片山林,一條河灣,他們就能聚族而居,繁衍生息。他們是華夏文化的傳播者,詩書禮義,耕讀傳家;他們是移民文化的開創者,包容並蓄,開拓進取,族群遍布世界各地。在當今全球一體化,中國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呼籲國際社會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背景下,在世界性的主動遷徙和被動移民更加普遍的新世紀,對客家文化的解讀會給我們以新的啟迪。

深圳既是一個新移民城市,也是廣東客家族群聚居的地區之一。在一個全世界最新的移民城市,同時也是客家族群相對集中、客家文化保護完整的城市做一個「客家印象」主題海報展,與深圳的城市文化非常契合。2018年,第三屆深圳國際海報節組委會在海報節主體單元之外增設了「客家印象」主題海報邀請展活動,面向全球知名設計師和設計教育專家發出徵集邀請,通過海報藝術賦予傳統文化現象以新的時代價值,以當代精神與全球視野解讀客家文化,使客家文化活化,為世界文化的多元融合尋找新的路徑。

「客家印象」主題海報邀請展自發布以來,得到中國大陸、港澳台以及海外設計師的積極響應,共邀請到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設計師參與創作。從客家建築、客家語言、客家歌舞、民俗、飲食等客家元素的提煉,到崇文重教、樂觀進取的客家精神的理解,100名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及文化背景的設計師就「客家印象」這一主題展開了多元文化與多重視角的國際解讀與當代解構。多維度地呈現了美麗深圳、人文深圳等風貌。

感謝以下一百多位海報藝術家對客家文化的精彩演繹,深圳國際海報節將擷取部分作品陸續在官方公眾號進行推送,以示海報設計愛好者。

參展設計師:

曹方(中國南京)

曹汝平(中國武漢)

柴俊鋒(中國河南)

陳平波(中國深圳)

杜羿緯(中國廣州)

付永康(中國鄭州)

馮中強(中國貴州)

剛強(中國內蒙古)

郭夢楠(中國廣西)

黃仁明(中國廣西)

黃維(中國深圳)

蔣迎桂(中國廣西)

李強(中國廣東)

李朝勝(中國浙江)

李大偉(中國南京)

李佛君(中國深圳)

李明亮(中國廣州)

李振宇(中國江蘇)

李中揚(中國北京)

廖波峰(中國深圳)

劉賁(中國西安)

劉立偉(中國大連)

劉學泉(中國江蘇)

呂延明(中國武漢)

盧劍飛(中國深圳)

麥觀林(中國深圳)

彭軍(中國武漢)

沙鋒(中國蘇州)

史春生(中國山東)

史啟新(中國安徽)

蘇敏(中國廣州)

隋浩然(中國青島)

汪尚麟(中國武漢)

吳中昊(中國山東)

徐偉(中國武漢)

薛冰焰(中國南京)

嚴章聯(中國武漢)

楊振(中國深圳)

姚大斌(中國浙江)

葉曉申(中國哈爾濱)

葉佑天(中國武漢)

尹忠軍(中國大連)

張大魯(中國蘇州)

張晗(中國廣東)

張衛民(中國深圳)

張一晗(中國深圳)

趙文(中國武漢)

朱日能(中國廣東)

周恕安(中國浙江)

朱超(中國北京)

趙超(中國深圳)

蔡進興(中國台灣)

陳政昌(中國台灣)

黃文宗(中國台灣)

梁國靖(中國台灣)

林宏澤(中國台灣)

林鴻彰(中國台灣)

林正達(中國台灣)

林俊良(中國台灣)

王炳南(中國台灣)

吳仁評(中國台灣)

吳穆昌(中國台灣)

楊捷扉(中國台灣)

張盛權(中國台灣)

鄭中義(中國台灣)

朱俊達(中國台灣)

區德誠(中國香港)

陳超宏(中國香港)

梁子恆(中國澳門)

劉華智(中國澳門)

馮文偉(中國澳門)

張玉廉(中國澳門)

李浩強(中國澳門)

Andrej Hascak(斯洛伐克)

Bizhan Khodabandeh(美國)

Chikako Oguma(日本)

Christopher Scott(厄瓜多)

Eugeniusz Skorwider(波蘭)

Erin Wright(英國)

Finn Nygaard(丹麥)

Frank Arbelo(玻利維亞)

Hoon Dong Chung(韓國)

Irwan Harnoko(印度尼西亞)

Istvan Horkay(匈牙利)

Jouri Toreev(白俄羅斯)

Kyung-Jin Han(韓國)

Karel Aubrecht(捷克)

Keith Kitz(美國)

Kum Nam Baik白金男(韓國)

Lech Mazureck (波蘭)

Li Zhang張利(美國)

Luis Antonio Rivera Rodriguez(墨西哥)

Marcin Markowski(波蘭)

Max Skorwider(波蘭)

Mohamed Zakaria Soltan(埃及)

Naufan Noord(印度尼西亞)

Patrycja Longawa(波蘭)

Pekka Loiri(芬蘭)

Peter Javorik(斯洛伐克)

Raban Ruddigkeit(德國)

Ran Chan (美國)

Renato Tagli(瑞士)

Rikke Hansen(丹麥)

Sabina Oberholzer(瑞士)

Seyyedmehdi Mousavi(伊朗)

Szymon Szymankiewicz(波蘭)

(排名不分先後,以字母順序排序)

客家印象

陳平波 / 中國

深圳國際海報節執行主席;策展人、跨界藝術家;布爾諾雙年展協會國際終生榮譽會員;美國TDC字體指導俱樂部會員;深圳市海報設計協會發起人。多次在國際重要賽事中入選及獲獎,並受邀參加國內外多個專業展覽。擔任深圳國際海報節國際評委、武漢紡織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導師。

客家人有句俗語「 逢山必有客,無客不居山 」,客家人根在九州,既繼承了古代正統漢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如嶺南)土著文化,有古漢文化活化石之譽,耕讀傳家是客家文化的特點。圍龍屋制度是古代農耕文化的巔峰代表。因此設計依據龍崗鶴湖新居的空間環境為設計基礎,以漢字型為表現形式,把客家人的圍龍屋建築結構與鶴湖新居的生活環境、月池、拱門樓等與漢字字型結合起來,使字里有畫、畫里有字、虛實交融,表現出客家人的樂觀向上,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博大情懷,充分表現出客家人依山而居,親近自然融於自然的處世哲學。

客.家 ha.kka

馮文偉 / 中國澳門

1994年創立浩思覓設計公司,從事設計廿多年來,設計及策劃作品屢獲澳門和外地設計比賽獎項超過三十個。作品曾受邀參加韓國、北京、深圳、台灣及澳門等多個設計展覽,亦受邀出任海內外設計比賽評審。現任澳門設計中心執行長、澳門浩思覓設計公司創辦人及創作總監、澳門業餘進修中心iCentre視覺傳達課程導師、澳門設計師協會副會長。

客家是中國唯一不以地域命名、也沒有自己的省份、兼備了多民族文化的民系,影響非常深遠。而土樓及花布正是客家族群最有代表性的象徵。客家在歷史洪流裡經歷多次大遷徙而逐漸形成自身核心價值。土樓見證了客家人團結一心、忠孝禮義的堅持,花布象徵嚮往幸福生活的態度,不論遇到任何困難逆境,何處為家,處處是家,正是客家人的意志!

客家印象一融

黃維/中國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學博士,現任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社會科學與管理學部副主任、設計藝術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精品課程《品牌形象戰略與設計》和《視覺符號設計》主講教授。百餘項設計作品獲國內外設計嘉獎,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先後被授予清 大學、深圳市和南粵優秀教師稱號。兼任深圳市設計藝術與聯盟副主席、 深圳海報協會副會長等。

在千餘年來的遷徙、衝突和融合的歷史進程中,客家人團結奮進,堅韌不拔,融山、融水、融天下,逐漸凝練出獨具特色的客家文化精神,其內核可歸納為一個"融"字。本設計以「山」、「水」、「客」和「家」四個漢字巧妙地融合為一個象徵客家精神的合體字,畫面上字體互為融合,線條飄逸,氣韻生動,充滿活力,表現客家人自強自信,生生不息的精神特質與風貌。

客家土樓

李中揚/ 中國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設計學科負責人、視覺設計與教育研究所所長。長期從事設計教育、研究與專業實踐工作,參與國家「863計劃」課題,獲評國家精品教材。擔任國際設計賽事評委,中國教育部、文化部和科技部設計項目評審。作品入選文化部《中國藝術大展》《義大利國際海報雙年展》《俄羅斯金蜜蜂國際平面設計雙年展》等並多次獲獎,海報收藏於德國漢堡藝術與工藝美術博物館。主持策劃北京國際設計周-《國際公益海報佳作展》《當代國際水墨設計展》等。現為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理事、國際ICO-D成員和美國AIGA 會員。

以客家特有的建築——土樓為元素進行創意,讓建築室內天光與中國文字相結合,形成「土」字,具有客家建築的意味,展現客家建築文化風采與屬地歷史傳承。

可以聽的海報

李佛君/中國

彥辰設計(深圳)有限公司創辦人。國際平面設計協會聯合會會員、中國包裝聯合會設計委員會全國委員、深圳市平面設計協會會員、吉林動畫學院客座教授、方正字型檔簽約設計師、亞太設計年鑒編委。曾獲百餘項專業獎項。舉辦個人設計展15場,著有《人看花花看人》。

作品以客家典型的粗布為素材,展現客家獨有的民俗風情。不僅如此,作為客家人的作者還錄製了一句客家話,觀眾可以掃碼聆聽客家的親切聲音。

客家印象

盧劍飛/中國

深圳市奏韻品牌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兼創意總監,文化部全國創業創意人才。香港國際藝術協會(HKIAA)會員,亞太設計師聯盟(APDF)會員,亞洲中韓設計協會(ADCK)會員,廣州平面設計師聯盟(GGDA)會員,深圳市海報設計協會(SPDA)會員,企業家攝影協會(深圳)EPA會員,深圳大芬美術產業協會(AIAD)會員。

客家民居建築的獨特外形,其深厚的文化積澱和豐富的客家文化內涵,獨特的民俗風情。客家由圓樓和方樓構成,外圍圓、內里方,象徵天圓地方,使得建築風格與民俗文化相互輝映,建築內漾溢著客家人聰明智慧的文化氣息。

客家彩 hakka colors

林正達/中國台灣

林正達,平面設計師/插畫師,經傳統美術訓練轉至設計領域學習至今,工作內容廣泛,包含:書籍設計、插畫、海報設計、包裝、形象品牌設計、兒童服飾印花設計。相關作品曾獲08/10莫斯科金峰獎入選、11/14tokyo tdc入選/提名獎、10/12 波蘭華沙海報入選。18red dot awrdcommunication紅點。也曾於瑞士巴塞爾、波蘭華沙等地展出。

族群與族群之間的界線,因時代的轉變慢慢變得模糊,但卻也帶出一片新的氣息。以文字述說時間的演變、客家傳統建築的隱喻、傳統顏色的象徵、一路走來如赤腳行於碎石子路的艱辛路程,再再的用新的方式呈現出現代的氣息。

伯公 hakka - groundskeeper god

梁國靖/中國台灣

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學士、碩士。曾獲得2014台灣視覺設計獎海報設計金獎、2015澳門設計雙年展視覺傳達銅獎和優異獎、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等獎項多個及賽事入選。

家人稱土地公為「伯公」,伯公」兩字顯示客家傳統務農習性又透露出與土地公間親密的程度。客家人對待土地公就像家中叔伯般予以尊敬,以往忙完農事總會在洗滌休憩之後,相約齊聚敬拜「伯公」祈求土地豐收、庇護社稷,並凝聚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家族親人彼此間的情感。

hakkahakka

區德誠/中國香港

Amazing Angle Design創辦人及設計總監。Benny是紙張和印刷專家中為數不多平面設計師之一。他致力於圖形、品牌、出版和展覽的策劃工作。他在自己的工作室創建了迷你畫廊,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師和創作單位來展示他們的作品。Benny的作品獲得了眾多的國內外創作獎,並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畫廊收藏。本尼目前是東京類型的導演俱樂部、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香港設計師協會和深圳平面設計協會的會員。

「客家」的說法起源於廣東四邑地區,是當時原住民對粵東遷來的族群的一個稱呼。簡單來說,由別處遷往當地的就可算是「客家」。在這廿一世紀,交通發達方便,很多人已習慣旅居世界各地。現在若要被稱為「客家」的,難道會是外星人? 有趣的是,客家牌上的圖像好像一早已有點提示。

儺戲

彭軍/中國

武漢輕工大學副教授。國際平面設計協會聯合會(ICOGRADA)會員。作品在國際各地專業展覽賽事中多次入選及獲獎。

儺戲是中國民間宗教文化中的一種宗教活動。其特點是兇狠的面具、獨特的服飾、奇特的語言、神秘的場面。儺戲目的是驅除邪魔、疾病和邪惡勢力,祈求上天賜福。儺戲中有歌舞,演員穿著戲服和面具。海報以代表性的面具「紅相」,其特點紅色臉、黑色鬍鬚。面具圖形與酒杯組合,表達儺戲是過年喜慶節日的一個活動。驅除邪惡,新的一年順利如意。同時,號召人們保護儺戲珍貴非物質遺產。

客家印象

沙鋒/中國

設計師、策展人。義大利佛羅倫薩美術學院碩士, SoFeng Design(如視設計)創始人&創意總監,義大利中意設計協會(ADCI)主席, 國際平面設計協會聯合會(ico-D)會員,江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西省高校平面設計與動漫工程技術研究中研究員, 文化部、財政部「文化產業創業創意人才扶持計劃-重點扶持青年設計人才」。多個國內外展覽項目策展及聯合策展。作品曾獲獎及入選多個國際展覽和大賽。曾任專業展賽初審評委和國際評委。

整個海報用客家特有的建築圍屋作為主要設計元素,圍屋有著客家古樸遺風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圍屋的設計元素跟漢字「客家」相結合後,形成了有著地域和文化特色的客家印象。

魅力-客家俗語

隋浩然/中國

平面設計師,年24。

客家俗語新奇、形象、生動、幽默、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其間蘊含豐富的生活情趣與智慧的閃光,令人過目難忘。客家俗語為客家方言傳奇添上了精彩的一筆!

耕讀傳家 樂在其中

史啟新/中國

1991年畢業於無錫輕工大學設計學院,現為安徽工程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平面設計研究所所長。中國包裝聯合會設計委員會常委,《中國設計年鑒》編委,出版著作四部,設計作品在國內外獲獎與展出百餘項,海報作品在十多個國家展出。1995第三屆中國農民運動會吉祥物中標採用,2016捷克第九屆虛擬布拉格國際藝術設計雙年展銀獎,第十三屆中國之星設計獎-標誌類 金獎。

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質是儒家文化,耕讀傳家是客家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耕讀傳家,樂在其中。通過一個布滿畫面,表現張揚的書法「樂」字,表達了客家人的積極樂觀,開拓進取的性格特徵。以圓圈表達客家土樓的概念,將圓圈與樂字相應結構同構,暗喻了土樓美好、和諧、自然的家文化。

尋根報本 respect ancestry

嚴章聯/中國

武漢嚴章聯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設計總監武漢設計之都城市Logo形象設計者、ico-D 國際平面設計聯合會會員、義大利IAD國際設計師協會會員、武漢國際視覺設計協會副會長、義大利「A DesignAward設計大獎」國際評審、武漢紡大藝術設計學院導師團成員、武漢九一創作協會學術委員。曾在多個國際國內展覽賽事中參展及獲獎。

圖片原圖是作者贛南客家老屋附近的百年大樹。作品表達客家人「尋根報本、慎終追遠」的崇古精神價值取向與濃厚的宗族觀念,同時也傳達出客家人愛家愛國的強烈情感。

家門

姚大斌/中國

設計師、教師、藝評人。畢業於日本神戶藝術工科大學,現任教於浙江紡織服裝學院,任學院藝術工學研究所所長。文化及商業設計作品多次獲得國際設計賽事獎項。

作品名稱《家門》,作品使用中國漢族家門的鋪首作為創作元素,左右兩個不同鋪首造型分別來自中國北方民居和南方客家民居,以左右雙開形式展示在同一畫面中,構成客家文化對漢文化一脈相承的主題寓意。同時,「家門」一直都是中國漢文化中家族與宗族的象徵,用鋪首雙開的家門比喻客家對文化、故土、宗族、習俗的重視與承襲。

客家土樓之美 beauty of hakka tulou

王炳南/中國台灣

1962年出生於台灣,台北市景文技術學院視覺傳達科畢業,現任台灣歐普廣告股份有限公司創意總監,獲亞洲大學視覺傳達系兼職教授、台灣平面設計協會理事長等多項兼職與榮譽,長期以來從事設計研究,出版了《商業包裝設計》、《商品包裝教戰守策》、《高等學校藝術設計教材》等多部著作。

它隱藏在青山綠林之中,布滿梯田的山谷間,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圓土牆的建築物,如星星點點般散布在群山之間,如同自天而降的黑色飛碟一樣,環形屋頂漂浮蕩漾在煙霧之中,這是我們對客家土樓之美的形容。

方圓

吳穆昌/中國台灣

平面設計師,現生活、工作於台北。

將客家土樓簡化為基礎造型中的方和圓,詮釋客家民居造型之美。

客家麒麟舞

張一晗 / 中國

設計師插畫師

麒麟舞是客家傳統舞蹈,是客家文化的代表之一,麒麟的動態模仿「客」字金文的寫法,客家文化內涵的含蓄表達。

客家印象

趙超/中國

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曾任深圳韓家英設計公司設計主管,深圳市平面設計協會(SGDA)會員,中國設計師沙龍(CDS)會員。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國際專業榮譽。

土樓是客家文化里的標誌性建築符號,把土樓元素和「客」字筆畫進行巧妙的融合直觀表達出對客家的印象。

耕讀傳家

張玉廉/中國澳門

跨界創作者x設計師x策展人;澳門自在藝術有限公司,藝術總監;中山市創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意總監;廣州平面設計師聯盟GGDA 會長、美國藝術設計協會AIGA 專業會員、中國包裝聯合會設計委 全國委員、視覺戰略聯盟SVA(中國) 理事、亞洲中韓設計協會成員。

客家先民來自中華文明的發祥地,自來把「耕讀傳家」奉為圭臬。所謂「耕讀傳家」,即通過耕種力作奠定發家基業,進而督課子孫勤學苦讀,獲取功名,體現了客家人物質生活和精神追求的統一。

客家八音 hakka bayin

張盛權/中國台灣

台灣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助理教授。台灣海報設計協會理事、台灣美術設計協會理事、玄心印會會長、張盛權工作室。

客家八音是一種接近北管的演出型態,尤其吸收與融合大江南北在地的民間音樂,形成獨特又別具生命力的音樂文化。台灣的客家八音團多分佈在鄉間客家莊,為宗教或年節等喜慶場合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每逢大廟廟會或神明出巡,數把鎖吶飆奏,氣勢非凡,誠為台灣客家印象之最。

- END -

向原作者表示敬意

圖片版權歸屬原作者,謝絕商用

看完後別忘記分享哦,分享是一種美德,懂得分享的人,生活會越來越美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九設計 的精彩文章:

Logo設計的基本技巧!收藏
最新發布!滴滴專車更名「禮橙專車」並推出全新品牌LOGO

TAG:第九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