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熒光海灘」是怎麼回事?

「熒光海灘」是怎麼回事?

最近住在大連的居民們發現,甘井子區大黑石浴場附近出現了大片的藍色發光海水,夜間的大黑石海邊確實熒光閃閃,猶如「星河」,吸引不少附近市民和大學生前來觀景。

那麼,這種「熒光海灘」是如何形成的呢?它的出現意味著什麼?

大連的熒光海灘,實際上是一種生物發光(Bioluminescence)現象。所謂生物發光現象,是指生物通過體內的一定化學反應,將化學能轉化為光能而釋放的過程。螢火蟲的發光就是最為人所知的一種生物發光現象。

海水中能夠發光的生物種類相當多樣,從單細胞的甲藻類,到腔腸動物諸如發光水母、環節動物如海生多毛類、軟體動物如各種發光頭足類、以至於節肢動物的磷蝦和海螢等。從大連這次「熒光海灘」現象來看,可以排除體型較大水母和頭足類,而海螢等節肢動物無法產生如此強烈的熒光,因此最有可能的是甲藻類單細胞生物繁殖所致。

甲藻是一類非常原始的單細胞藻類,它的很多特徵介於屬於原核生物的細菌和屬於真核生物的原生生物之間,目前普遍將其歸為雙鞭毛藻類。甲藻是軀體通常被纖維素質的甲板覆蓋,在甲板間形成的溝里具有2-3條鞭毛,藻體依靠這些鞭毛得以在水中遊動和攝食。

甲藻中的許多種類可以發光,我國沿海最為常見的是夜光蟲(Noctiluca scintillans),也包括其他如膝溝藻(Gonyaulax spp.)等種類。夜光蟲是甲藻中形態較為特殊的一類,其藻體沒有甲板包被,藻體較大,通常缺乏葉綠體,多依靠其鞭毛攝食原核生物或其他藻類為食。

夜光蟲得名於其受刺激後能夠發光的特性。夜光蟲發光源於其細胞內的熒光素-熒光素酶反應。熒光素是一類小分子物質,它能作為底物和熒光素酶結合,結合後熒光素酶則使用ATP使得熒光素釋放熒光,完成化學能向光能的轉化。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夜光蟲的發光機理,在於受到外界刺激後,藻體內液泡膜上可產生類似動物神經細胞膜動作電位的電化學變化,這種變化使得液泡膜上對電壓敏感的質子通道開放,使液泡內的質子可以進入液泡膜上稱為閃光體(scintillons)的小囊內,激活其中含有的熒光素酶,從而產生熒光。其他類型的甲藻也可能具有類似的發光機制。

對於甲藻來說,這種生物發光現象可能是一種防禦措施。當被以它為食的浮遊動物等捕食者擾動時,發出的熒光能夠吸引感官更敏銳的魚類等更高營養級捕食者,從而驅離其直接捕食者。而對於人類來說,甲藻類形成的「熒光海灘」景色雖具有觀賞價值,但它背後所隱藏的信息值得人們提高警惕。這是由於以夜光蟲為代表的甲藻類大量繁殖,以至於出現很強的熒光現象,表明這一地區海水內諸如磷、鉀、鐵等營養因子含量上升,使得甲藻作為食物的細菌、藍細菌和單細胞藻類數量增加。這是海水富營養化的先兆之一。如果進一步發展,有可能造成甲藻的爆發性增長,從而形成赤潮。甲藻類是我國近海赤潮最主要的藻類組成。其大量的繁殖、死亡和分解,會大量消耗水體中的氧氣,造成其他海洋生物窒息死亡,嚴重威脅海水養殖產業。同時,甲藻等在生長過程中會合成多種毒素如短裸甲藻毒素(BTX)等,這些毒素可通過富集作用累積在貝類等海產體內,造成食品安全風險增加。因此,對於「熒光海灘」的出現,相關部門應加強水質監測,查明發生原因,並對可能出現的環境風險做好相應準備。

作者寫於2014-04-3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9·11」的救援人員很多得了癌症?
從蛋白粉到菠菜豆腐:遠離腎結石的吃法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