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問問題,再也不怕了

孩子問問題,再也不怕了

孩子們有時會就一個問題接連不斷的往下問,有時也會問很多奇葩的問題。父母們會很有耐心的回答他們適量的問題,但是問題太多了漸漸失去了耐心,或是真的工作太忙來不及一個一個的回答他們。對孩子來說,好奇心出自天性。他們通過模仿和嘗試,擴大對世界的認知。而好奇心,其實是孩子在茫然中拿來開闢精彩人生的無鋒之斧。

一般來講,孩子問的問題有這些規律:

一、3歲左右的小朋友的問題背後是對世界的好奇和探究;

二、5歲左右的小朋友的問題背後是婚姻敏感期的出現;

三、7歲左右的小朋友的問題背後是對意義的探索

四、9歲左右小朋友的問題表明了質疑思想的萌芽。

我們將通過一張流程圖,與家長們分享如何有效回答孩子的各種問題。

孩子問問題,再也不怕了

回答孩子問題的流程圖

一、:孩子提出問題後,家長要及時給予描述性讚賞

描述性讚賞可以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也讓孩子產生深深的價值感和自信。

1.把看見的或者聽見的描述出來,然後再把值得讚賞的行為總結為一個詞。

比如,在聽到孩子問了一個問題之後,可以說:這個問題很值得思考,我想科學家們小時候也想過這個問題;或者說:你這個問題非常好,你觀察到了西紅柿是紅色的然後產生了疑問,這就是愛思考。

這樣在孩子心裡就對自己有一種認同,覺得提出問題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2.家長需要思考孩子問這個問題背後的原因。

家長是最了解孩子的,家長要能夠思考孩子為什麼會問這樣的問題。

比如,7歲孩子問「為什麼讀書?為什麼上學?」,家長需要思考孩子問這個問題是什麼原因,也可以試探性的反問孩子:這是個非常有意義的問題,你覺得呢?

二、在給予孩子描述性讚賞並且明白了孩子問問題背後的原因之後,針對孩子提出的問題,如果家長知道如何解答的,這個時候切記,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給出個性化解答,因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理解力是不同的。

同樣的問題「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3歲孩子和8歲孩子得到的解答是不一樣的。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和孩子交流時都需要「記住孩子的年齡」。你可能會想我當然知道孩子的年齡,不過往往我們在生活中會忘記。

三、如果家長不知道如何解答孩子的問題,那麼首先,及時向孩子說「這個問題,媽媽也不知道呢」。

家長知道「自己不知道」非常重要,可以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也不是萬能的。

這時你可能會問:「我在孩子心中的權威何在?」其實,家長在孩子面前示弱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家長不必總在孩子面前扮演一個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高大形象。

在不知道的時候鼓勵孩子善用外部資源,告訴孩子可以去哪裡查,可能是書籍,也可能是網路,或者直接請教專業人士。

最後,還需要有後續跟進,比如把搜集到的答案告訴孩子,或者與孩子溝通是否已經請教了專業人士等等,這個過程中也是和孩子確認是否還有其他問題需要幫助的過程。

例如:我家孩子在2歲多的時候問我:「西紅柿為什麼是紅色的?」我當時並不知道,然後我就告訴孩子:「這是個好問題,不過媽媽也不知道呢,我會去查查資料,然後再告訴你。」

到了第二天,我就和孩子說:「昨天你問我為什麼西紅柿是紅色的,我知道了。是因為…」

孩子非常認真的在聽我說,眼神裡面不僅僅有對於答案的好奇,還有內心收到的那份媽媽給到他的尊重和對「自己很重要「、「自己非常有價值」的強化。

四、家長也需要及時更新自己的認知地圖

在這個提倡終身學習的時代,家長更需要給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一輪的孩子問題處理完成,孩子新一輪的問題又來了,而這個時候也是孩子獲得滿滿心理營養的時機。

等孩子稍微大一些,可以交給他們一些學習的方法,自己解決問題,引導孩子處理問題。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