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六度修行」?
佛學
09-23
「六度修行」,即六種修行方法。「度」是從煩惱的此岸度到覺悟的彼岸。
布 施
第一種修行方法是布施,布施不只是物質的給予,更可以是精神的慰藉、智慧的分享、喜悅的傳遞。布施應該是無目的的、無分別心的,在如此意義上的布施,個體才能走出「小我」,與他人、與社會、與天地萬物為一。
持 戒
第二種修行方法為持戒,表面上戒律是限制我們,其實是保護我們。就像日常生活中遵守公共規則的人會受到法律保護。當戒律成為一種習慣,久之隱化成身體的盾,得定生慧,反而清涼自由。
忍 辱
第三種修行方法為忍辱,忍辱是包容,乃身體跟心靈之和諧。例如:如果一個領導專挑與他親和的員工為用,而疏遠關係冷淡的員工,那麼這個企業就無法齊心協力。地位越高,越應該接受不同的觀念和看法,忍辱也是責任和格局的表現。
精 進
第四種修行方法是精進,精進是朝著正確的方向持之以恆。若堅持負面的東西,是為執著,並非精進,必須加以區分。我們的人生規劃大有可能被外在困難所衝擊,唯保持內在的精進不懈,尤可突破重重劫難。
禪 定
第五種修行方法是禪定,也叫靜慮、冥想,就是單獨靜下來想一些問題,也就是參禪。佛教裡面的參禪是參生死,我們靜心觀照日常事務,也是一種參禪。在身體放鬆、心不外馳時,一些日常疑問或看似平常的現象在靜坐過程中可以得到靈感去解決和升華。
般 若
第六種修行方法是般若,《四十二章經》中的「內無所得,外無所求」,為我們開示了佛理的智慧。用「破」的心對待世間萬物,遇到障礙時我們才會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去化解。
聯繫方式
微信號:南普陀寺
郵編:361005
網址:nanputuo.com
地址:廈門市思明南路515號
友情鏈接
五老峰下
廈門南普陀寺慈善會


TAG:南普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