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遇到一個教學科研兩不誤的完美導師,為啥這麼難

遇到一個教學科研兩不誤的完美導師,為啥這麼難

上周,「科研圈」進行了一項讀者調查:

你的導師能否做好「左手教學,右手科研」?你認為要求導師教學科研兩手抓是必要的嗎?

在過去的一周里,我們收到了近兩百位科研人的心聲。整體看來,只有五分之一的調查參與者表示導師教學和科研都擅長,約 35% 的參與者認為導師都不擅長;而在「偏科」的導師中,擅長科研的導師數量大約是更擅長教學者的兩倍。

導師「偏科」對學生有怎樣的影響?大家對導師又有怎樣的期待?來聽聽科研人的心聲吧。

「如果能多一點項目就更好了」

一個不擅長科研的導師可能給得了知識,卻給不了資源。學生容易感到缺少好的項目,或者在科研上缺乏有效的硬體支持;但如果導師有認真負責的態度,學生也能受益良多。

導師給本科上課,口碑很好,本校本科生有很多人因為他人好教課好而選擇保他的研究生。但是項目不太多,而且西北地區本來經費就少,所以老師花錢不那麼大方,很多想買的設備啊之類的,就會考慮再三。

其實感覺老師這樣沒有不好,如果能多一點項目會更好~~~那樣教授可能兩三年前就評上啦!

更擅長教學,不過沒有太多的影響。老師會在大方向上給你把握,提出建設性意見,其他的讓自己自由掌控,不管遇到學習還是生活,都會想辦法幫助自己。

導師名氣不大,帶學生卻是十分認真負責。困擾是發文章有困難,但是跟著導師以來我自己提升非常快,學到很多東西,這樣的成長是讓人紮實安心的。

我的導師是骨科教授出身,同時兼具管理職務,因此總是能帶來很多前沿資源和信息,能整合很多平台,我從研究生開始讀,在這個團隊里開拓了眼界,格局也變大,思維也得到很大啟發。

但老闆是一個搖大旗的人,拿回來的項目和課題只能靠自己摸索做。有前面的師兄帶路還好,如果沒有就自己抹黑做。有時無法判斷,感到迷茫,不知道在這裡的空間是什麼?

導師更擅長教學,科研基本上是瞎指揮。我覺得他把重心放在了教學上,一個本科生比研究生重要,有的碩士投入比博士多。希望他能把短板補上,不然真的這個課題組要散了。做的東西雜亂無章,又出不了啥好文章,數量也少。

上課感覺收穫很多~但做創新項目的時候就會感覺每一條路都走不下去…

讀博讀了一年,文章自己構思,發給老師老師也沒看,通常就是大概說幾句,然後讓我自己再修改,實際上我也不知道要怎麼修改,我很茫然,但是又不能「頂」回去,所以寫文章的周期很長。

我希望他能夠更多的引導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而不是讓學生這個項目做一點,那個項目做一點,到最後啥都沒學到,他還美其名曰我培養出了多少多少學生,是生產出來的吧。

「和老師的交流僅限於幫他取快遞」

更擅長科研的導師雖然資源豐富,但是他們的學生常常提到一個詞:放養。

「學術明星」導師往往時間分配緊張,無法給學生足夠的指導。但如果學生比較獨立,也有足夠的能力,跟著這樣的導師也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

導師平時都很忙,沒什麼時間管學生……有種自生自滅的感覺,希望導師能多關注一下學生吧。

導師真的很忙,經常不在學校,很多例行的見面指導都被衝掉。的確很困擾。希望能分配好時間吧。

導師自己在業內還不錯,但是更專註於與企業的橫向合作。對於學生,我們很無奈,毫不誇張的說,一年以來和老師的交流僅限幫他取快遞,沒有給過任何學術上的指導。

擅長科研,但是教學和臨床的弱勢導致我們在全國的影響力受到限制。

更擅長科研,對我沒有困擾,對本科生有。希望導師可以補上短板,把本科生的教學也抓一抓。

我在一個大組,所接觸的老師,有 80% 在帶學生方面都很差,簡單說指導不了實驗細節,總說一些空話。有師兄師姐帶的還好,像我這種新老師第一屆學生,沒人帶,老師也從不指導……另外遇到學生解決不了,或者處理起來十分麻煩的問題,有的時候真的沒有辦法,但老師通常不會理解你的,反正就一句話,想辦法解決。

導師名氣大,但行政工作超多,基本很少指導學生。不過可以理解老師的難處,在領導崗位,很多行政工作難以避免。

其實我導師特別牛逼,他的水平很高。他厲害的地方就在於,無論古今中西,他全都懂。所以就算我做的選題跟他不在一個領域,他也能給我宏觀的指導。

但他真的很佛系,只做科研不關心學生,我自己迷茫了大半個學期還沒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幹嘛。

更擅長科研,但不擅長教學,給我快速掌握科研技巧帶來了很大的不便。我覺得還是把短板補上比較好,畢竟以後有很多學生,擅長教學可以更快的讓新同學加入科研隊伍,不用在這之外徘徊很久。

更擅長科研,導致我有問題的時候久而久之就會傾向於一個人解決吧。除了有的時候會因為些小事來回折騰,沒啥太大的困擾,畢竟科研的本質就是自己摸索。自己當了 PI 後不可能指望再有人帶你。

「我可能上了個假的研究生」

約 35% 的參與者表示導師兩者都不擅長,其中許多人抱怨導師忙於做生意,或者心思根本不在學校,耽誤了學生的時間和精力,甚至有些學生感覺畢業都成問題。

我導師基本上做行政,近年基本上不是參加會議就是在組織會議(以非科研類會議居多)。教學和科研投入的精力少之又少,能畢業全憑實驗室牛人指點和自己摸索。從我的大師姐開始到最小的師妹都深受影響,都感覺上了個假研究生,三年基本一事無成。

導師說我沒時間管你,但是你必須要發論文。

實驗失敗的時候找老闆討論,發現給她講了無數次的實驗設計她仍然聽不懂我在做什麼,總是心思不在線,她想的跟做我說的完全不是一個東西,糾正過數次仍然沒糾正過來。

工科,導師工程項目很多,對科研的指導作用幾乎為零。

導師年齡大了,不教學也不科研,不是不擅長,是準備安享晚年。感覺讀研究生很被動,只能靠自己了,雖然才研一,但是很迷茫,不知道幹什麼。

都不太擅長,影響挺大的,導師會在一開始吹牛說的多好聽,有多少課題,這兩年有多少文章,到了後來完全不管放養……課題進展也不問,沒有任何指導,還好有小老闆。

之前的老闆偏向產業,自己盆滿缽滿,培養學生可以說是不聞不問。

教學和科研一團糟,感覺就像個黑心商人,嚴重剝削學生勞動力,動不動就說不讓你畢業,科研都不懂,只會忽悠學生!教學 PPT 就叫研究生幫他亂做,然後到處吹牛拉項目!不如趕緊去做生意。

感覺研究生畢業靠的是自學和外援,連畢業論文都是自己搞定的,她的作用只是簽字……希望她多放點時間在學校,不要再說學生是兩年的學生,孩子是一輩子的事。可以理解她要照顧孩子,但是請有點職業道德好哦,拿了工資就負責,誰不是父母的孩子呢?

上課水平不高,屬於偏差的。實驗室基也本沒有發展,五年來,就出了一個 RSC Advance,做材料的不知道做什麼,現在連他擅長的解晶體結構都丟了,畢業都成問題。感覺他做科研真的有點力不從心……作為學生,我真的不止一次懷疑他的水平。

本人入了一個大坑。簡而言之,導師拖學生的科研進度,缺乏對學生的科研指導,學生被迫重複勞動幹活,干大量的低技術含量工作。

本人是國內某 211 學校研究生。導師是課題組小老闆,大老闆只接橫向項目賺錢。項目技術難度不大,主要是大批量的重複勞動,小老闆負責督促學生生產產品。

大老闆自己說過,課題組我們幾個老師啊,已經退出科研一線很久了,我們不追求"多大的成就",只求能活著。所以,課題組從來不開組會,課題組沒有各種科研基金項目(當然是接不到了),導師從不自己發文章。課題組老師給學生安排一個課題,而後幾個星期,一個月問學生一次進展,其餘時間安排學生干生產的活隨叫隨到,如果學生在幹活期間和導師討論,導師就開始打太極了。

教學和科研都不太擅長,困擾就是不帶我,放任我自生自滅,也不按培養計劃課表上課(壓根沒有和我上過課),教材自己選,微信群里約好師兄師姐們下周彙報論文,卻頻頻取消。

一年半從來沒給我上過課,也不讓我和師兄師姐一起彙報論文,理由是我基礎還不夠。研二了也不讓看論文。

老師做橫向課題很多,但發不出論文。學長有被拖半年到兩年半的,一篇論文。

「科研與教學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

要求導師們「教學科研兩手抓」的規定是必要的嗎?支持者認為,導師首先是教師,要盡到教學責任;而且,教學和科研是相互促進的,擅長科研的導師能將最前沿的信息傳遞給學生。

一定是必要的,我現在也是一名大學教師,我們現在學生所使用的教科書都是國內大咖寫的,教材內容很少有再版更新的!這些需要教師講課來更新,而教師知識的更新能力就要看這個教師這些年對前沿與現狀的了解情況,這一切都取決於這名教師是否還在做科研。一個兩三年不做科研的教師或許在一個領域中信息更新影響不到太多授課質量,但對於自己學生學習興趣的引導與與時俱進的培養上一定是有誤差的。大學老師本身就是創造知識、傳播知識的職業。科研與教學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

雖然我是本科生,現在的導師教學科研都擅長,但這種導師偏科的情況我確實遇到過,有些老師雖然科研能力很強,但教不好課本上的最基本的知識,這會影響學生對科研的興趣。

讓導師兩手抓有必要,既然是老師,應該教育第一,科研第二

必要,但是帶博士的導師應該更側重科研。講師、副教授可以側重教學。

有必要,只顧自己科研,不指導學生,那還做研究生導師幹嘛,既然沒有精力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幹嘛還要做老師。

是,全面發展,導師可以將最新的科研進展通過教學及時傳遞給學生,同時也能鍛煉老師的演講水平和教學能力。

有必要!教學科研其實有相互輔助的作用。還是最喜歡請不同大牛上課的那種綜合課程。懂行的人可以教得更好。

導師教學和科研都擅長,臨床偏弱,科研,教學,臨床三把抓才重要。

是的,科研是需要後人來接棒的,所以自己一個人科研做好不行,要帶領後人一起進步。

教學科研兩手抓沒有問題,而是體系的問題,繁複不清的辦事流程,數不清的各種表格等等需要花費太多的精力和時間,這才是問題所在。

「學校也應該對老師『因材施教』」

反對這一規定的參與者認為,人的精力有限,要求兼顧太苛刻了,導師能做好一件事就行。許多人提出,應當改進評價體系,或者讓導師內部進行分工,讓導師能做自己擅長的事,學生也能得到所需的指導。

另外,由於專業不同、定位不同,導師需要的能力也會略有不同。學術型研究生顯然更需要擅長科研的導師,而醫學專業的導師不僅要兼顧教學和科研,還得負責臨床工作。

不必要,同時抓可能對於專註做一件事的老師來說不太公平,最後可能兩者都兼顧不了,兩手抓有個前提是先把一件事做好,去做另外一件才可以做到遊刃有餘。

不必要。科研的老師通過科研評級,教學的老師通過教學評級,兩手抓的老師兩邊加總評級,公平。

沒必要,人的精力有限。而且報賬,走程序佔用老師大部分的時間。不如讓老師做好擅長的事情吧,畢竟人無完人,高校的評價體系也有問題。

教學科研不一定要兩手抓,可以只專註於科研,但是要注重研究生的培訓。學生不可能不通過正規培訓,成為年輕 PI 想要的人,甚至超過年輕 PI 的人。不培訓只能生產科研民工。

這個描述不是針對一個人,而是很多剛做 PI 的導師。很多年輕 PI 根本不想培訓學生,覺得浪費時間,不給學生任何培訓,只希望學生在實驗室里做實驗。一點都不符合成長規律。這種實驗室也估計是長久不了。

不必要。我們學術型研究生的碩士階段對科研要求或許要更多,如果導師們有好的科研項目,有時間去指導學生做科研,可能學生收穫會更多。

我覺得學校也應該對老師「因材施教」,不要拿硬性指標剋扣,可以兩條路選。一條是專心科研,然後給個指標;一條是重點教學,科研給個低一些的指標之類的。

可以要求,但是強制規定有些強人所難。畢竟有的人不擅長某些方面,可以考慮用一方面的相當成果抵作另一方面,有所取捨,才能更好的做導師適合的事情。

認為很難,但一定有個平衡點,或者可以分一名教學導師和一名科研導師一起帶學生。

可以制定一定的範圍區間以示敦促,不能強求。

希望學校能提高那些教學型老師的待遇,有的老師課真的上得很好,卻因為不帶碩士生萬年講師地位。心疼。

不必要。正是這樣,高校老師壓力才大,SCI灌水專利等唯論文論才越來越盛行,已經嚴重影響老師的發展和整個科研圈的正確方向。

「我只希望導師注意休息」

五分之一的參與者幸運地遇到了能夠科研教學兩手抓的「中國好導師」。不過他們並不是沒有煩惱。

我的導師知識面很廣,講課風趣,科研指導細緻。如果對導師提一個建議,我還是希望注意休息。

我的導師性格算是點短板 ,但是科研能力很強,對學生很好,會帶學生。希望導師做好自己擅長的事業,畢竟像我老師這種科研人才不多了。

導師不偏科,堪稱完美。教學、科研、為人、待人都無可挑剔,一口純正英腔,中英文造詣皆高!華僑大學外國語學院侯國金教授!為您打call!

剛跟導師不久,但是相處了幾天發現老師雖然在科研院所工作,卻是一個很會教學的老師,跟老師實習的過程中,發現他能在自己工作時,邊工作邊教學,把學生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希望老師繼續保持,讓自己的科研更上一層樓,碩果累累,同時也兼顧教學。

碩博都在日本,先後跟了兩名導師。第一位是大氣研究領域的大咖,科研做得好課講的也好,的確很多同學包括日本人聽不懂,但其實是老師在給研究生講課的時候沒辦法像給本科生一樣面面俱到,而未達到他那個高度的也很難跟得上他的思維。相反博士的老師課講的倒是通俗易懂,但是本身的科研水平在領域內也不算很高。

導師教學和科研都擅長,不過我們是生物信息學偏生物的一類研究,老闆本身也是出身於計算機,他現在做的研究十分偏向生物,但是招的學生基本都不是生物背景。所以我們得花很多時間和精力來補生物知識。我希望能稍微把重心從生物挪開。

教學和科研都擅長,學識淵博,就是喜歡拖文章不發。完全不會考慮我們找工作需要文章的事實,很煩。

導師教學和科研都擅長,專業能力很強,但數學功底不夠深厚,我擔心做不了頂尖的工作。

你是否也有相似的經歷?

歡迎在留言中和我們分享~

更多故事,盡在領研網科研生涯頻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研圈 的精彩文章:

「點金術」已經實現?且看石頭如何變身太陽能電池材料
2018愛思唯爾·環球科學卓越科研論壇

TAG:科研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