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中有哪些醫療錯誤?
有調查顯示,在所有醫療電視劇中,《心術》以334票得選「醫生心目中錯誤最多」的醫療電視劇第一名。《產科男醫生》以329票緊隨其後,《醫者仁心》以140票當選季軍。影視劇中醫療錯誤百出,很可能會給觀眾帶來負面誤導,特別是影視劇中出現的醫學方法,會被觀眾視為「偏方」,這很容易導致難以預料的後果。
心臟病發作立即倒地?
演員表現心臟病發作時常常是突然手捂胸部倒地,表情異常痛苦,但是現實並非如此。英國每年約有25萬人突發心臟病,其中三分之一由於未能及時送入醫院救治而死亡。在心臟病發作後1小時內進行救治最有效,但是,人們通常在心臟病發作後1個半小時才叫救護車,因為之前他們一直在等待疼痛自然消失。人們需要知道,現實生活中心臟病發作的癥狀通常比較緩和,並不像電影中表現得那麼劇烈,電影情節可能會誤導觀眾,以致觀眾忽略心臟病發作癥狀,影響救治。
直系親屬之間可以相互輸血?
其實,從醫學角度來講,「直系親屬不能相互輸血」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常識,因為直系親屬之間輸血,容易引發移植物抗宿主疾病,而這種病的死亡率高達90%以上。一般來說供血者體內的淋巴細胞會在受血者體內遷移,進而攻擊受血者的免疫系統,受血者的免疫系統會將這種淋巴細胞識別成「異體」加以排斥,但是直系親屬間有部分相似的遺傳基因,所以在受血者免疫系統低下的情況下極難識別供血者的淋巴細胞,便會導致供血者的淋巴細胞在受血者體內增殖。
這種併發症是極其嚴重的輸血併發症,被稱為TA-GVHD(輸血相關移植物抗宿主病)主要發生在輸血後4-30天,實驗室表現為全血細胞減少、肝酶異常、電解質紊亂,臨床表現為發熱、紅斑性斑丘疹、咳嗽,腹痛,嘔吐,腹瀉。通常這種輸血併發症的發病率為1%,但是在直系親屬間(即父母與兒女)會提高到10-20倍,這也是為什麼建議盡量避免在直系親屬間相互輸血。目前該病並沒有有效的解決方法,致死率很高。
保大人還是保孩子?
如果你在現代背景下的國產電視劇中,看到一個醫生從產室出來念著「保大人還是保孩子?」的台詞時,請記住,這種場景在現實生活中基本不會發生。保大人是人之常情,也是我國醫院助產的基本準則。在產婦因妊娠或生產而導致生命危急的情況下,醫院須竭盡全力首先保住母親的生命。因為如果不這樣做,不僅在生命倫理上是說不通的,對勉強保全出世的嬰兒也不好。母體本身的系統也是首先保全自身供給的。在妊娠的任何時期,胎兒都可能因母體的各種狀況而引發大腦缺氧,在缺氧嚴重的情況下,即使勉強保住了生命,腦部也可能伴有嚴重疾病。除非在產婦送院時已嚴重昏迷或因車禍等導致沒有搶救價值,否則院方都會選擇保大人。產婦分娩難產,在母子難以雙保時至今還延續讓家屬來選擇『保大人還是保孩子』的想法,是對女性權益的踐踏。
吞服安眠藥自殺
影視劇里,吞服大量安眠藥自殺被看做是一種很唯美的死法,操作簡單無痛苦,死狀大方又安詳。而真相是,吞服安眠藥是最痛苦且最沒有尊嚴的自殺形式,因為在吞食安眠藥之後的48小時內,人不僅不可能睡著,還會出現胃痙攣、腹痛、口吐白沫等癥狀,總結起來就是五臟六腑猶如翻江倒海。而且目前常用的安眠藥也太不容易使人致死,也許一口氣吞下幾百片安眠藥,非但死不了,還要遭受一番痛苦。
國外醫療劇要求嚴格
電視已成為民眾生活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所傳播的醫學知識影響深遠,正因為如此,一些國家對醫療劇要求嚴格。比如美國要求在醫療劇編劇團隊背後,還有以專業醫師隊伍為核心的顧問團,在拍攝手術場景前,必須經過相關醫療機構的審核和培訓等。
經典美劇《急診室的故事》共十五季,最先開創美國醫療劇遵從的「雙P模式」,即專業化與個性化,這一模式的優勢在於使電視劇不僅能最大程度地寫實,還可以傳播正確的醫學知識,具有科教意義。
美劇在拍攝手術場景前,都必須經過美國相關醫療機構的審核和培訓;再如美劇的編劇團隊都有相關專業背景,在編劇團隊背後,還有以專業醫師隊伍為核心的智囊團,為每個案例提供科學支持。播出時間長達8年的美劇《豪斯醫生》,編劇至少安排了150種怪病。
2011年曾有媒體報道過,美國威斯康星州10歲小女孩麥迪遜·凱斯德在母親昏迷不醒的時候,先是撥打急救熱線,然後對其實施心肺復甦術,幫助母親脫離危險,而這正是她從熱門美劇《實習醫生格蕾》中學來的。反觀我國醫療劇中普遍的醫療知識錯誤確實需要反省。


※飽受颱風欺凌的廣東是如何自救的?
※如何設定和達成學習目標?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