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幽門螺桿菌如何根除?

幽門螺桿菌如何根除?

一些朋友可能都知道了幽門螺桿菌是導致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以及胃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幽門螺桿菌也跟胃的一種叫做MALT的淋巴瘤密切相關。1984年澳大利亞的Barry Marshall勇敢的以身試病,喝下幽門螺桿菌讓自己得上胃炎,也因此在2005年獲得醫學生理學諾貝爾獎。在此之後的30年時間,我們對於幽門螺桿菌已經有了很詳細很全面的了解了。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螺旋狀的桿菌,大約長3微米,直徑0.5微米。亞洲人口,尤其中國人,日本人和韓國人,大概有一半的人胃內會有幽門螺桿菌生存。但是大約多達85%的人一生都不會出現任何癥狀,所以也就不知道。長期感染有幽門螺桿菌的人,一生中有10-20%的機會會發展成消化性潰瘍,而其中1-2%的人還有可能發展成胃癌。之所以會出現即便感染也不發病,或者發病也會各不相同,是因為感染的幽門螺桿菌種類亞型,以及個人的體質不同,所導致最終出現的病情也因此出現不同。也正是這個原因,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人也不是都需要吃藥除菌的。在幽門螺桿菌感染以及胃癌大國的日本,對於幽門螺桿菌的研究非常詳盡和仔細,也因此日本消化協會對於幽門螺桿菌的診治的標準被公認為業界標準。根據日本消化協會的指導方針,在日本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人,只有在出現了有充分理由懷疑是因為幽門螺桿菌引發的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國民醫療保險才認可藥物除菌。這是基於這樣的研究結果:胃潰瘍的大約70%,十二指腸潰瘍的大約92%是因為幽門螺桿菌引起的,而且大多數人除菌後潰瘍不再複發。

具體來說,檢查出來感染有幽門螺桿菌的人根據下列情況來決定是否需要除菌(根據日本消化協會的臨床指南)。

1.推薦立刻藥物除菌的:

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

胃MALT淋巴瘤。

2.如果可能,可以考慮藥物除菌的:

早期胃癌經胃鏡做了黏膜切除術(EMR)後的

萎縮性胃炎

胃息肉

3.是否除菌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決定的:

功能性胃腸疾病

胃食道反流症

有其餘消化道以外的疾病,比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缺鐵性貧血,慢性蕁麻疹,雷諾病,缺血性心肌病,偏頭痛,Guillain-Barré綜合症等。

那怎樣檢查有沒有幽門螺桿菌呢?

檢查方法大致分兩種:內視鏡檢查,和非內視鏡檢查。

內視鏡檢查就是做胃鏡時候取一些黏膜組織做細菌的培養檢查,或者顯微鏡檢查,或者檢查一種特殊的酶,做出診斷。

非內視鏡檢查包括檢查血中的抗體或尿中的抗體;大便抗原檢查;尿素呼氣試驗。

那如果符合上述條件,具體如何除菌呢?

當然,任何具體的治療都需要去醫院接受醫生的診斷,嚴格遵守醫生的治療方案,因為每個人的病情不一樣,不能通過閱讀文章做出治療的指導。但大致了解一下也沒有壞處,所以我簡單介紹一下日本消化病學會的臨床指南。之所以是遵從日本消化病學會指南,而不是美國消化病學會的,是因為消化性潰瘍,尤其幽門螺桿菌感染,在東亞國家,尤其日本中國,非常常見,因此日本的消化病治療一向領袖全球,被視為行業標準。

具體用藥標準是:

初次除菌的,使用三葯聯合。第一種葯是抑制胃酸分泌的抑酸葯,常用蘭索拉唑,或者奧美拉唑,或者雷貝拉唑。第二種葯是阿莫西林。第三個葯是克拉黴素。這三種藥物聯用,每日早晚飯後服用,連用7天。一周療程結束後30天後再去醫院複查,以判斷除菌是否成功。但最近也有研究認為一個月的時候檢查結果可能會出現假陰性,也就是結果是陰性,但其實不是,所以也有建議半年後再複查的。現在日本消化病學會的推薦是胃潰瘍患者服藥開始後8周,十二指腸潰瘍服藥後6周複查。有胃潰瘍的人在一周除菌治療後繼續使用抑酸葯8周,十二指腸潰瘍則繼續抑酸葯6周。一個療程(一周)的除菌效果,根據日本消化病學會的數據,潰瘍再發的只有3.02%,一年後胃潰瘍再發率為2.3%,十二指腸潰瘍再發率為1.6%,如果除開因為服用阿司匹林或者非甾體類消炎藥NSAID的人,胃潰瘍再發率則只有1.9%,十二指腸潰瘍再發率為1.5%。總之,都非常的低。其他國家的研究數據顯示,一周除菌後,除菌成功的人,胃潰瘍再發率為4%,不成功的人再發率就高達59%。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除菌成功的再發率為6%,不成功的為67%。所以無論日本還是他國,除菌成功後複發的比率都是很低的。

雖然如此,一周初次藥物治療後,只有70-90%的人成功除菌。意味著還有10-30%的人沒能成功。這些人則建議二次除菌。

二次除菌則需要變換藥物。具體還是三葯聯用。前兩種藥物與第一次相同,抑酸葯加上阿莫西林。第三種則換成甲硝唑。也是一日早晚飯後共兩次,療程一周。

根據日本的數據,第二次療程結束後,大約有高達90%的人除菌成功。

那除菌過程中,會有哪些副作用呢?

最常見的副作用有軟便,腹瀉(拉肚子),口腔炎,味覺異常等,大約有10%的人會出現。如果癥狀很輕,則無需停葯,繼續完成一周的療程。如果出現嚴重的副作用,比如高熱,起皮疹,劇烈腹痛,便血等,則儘快就醫,聽從醫生的決定。綜合利弊,可以看出來,除菌不但可以很好的防止潰瘍的再發,結束病人的痛苦,益處遠大於可能的副作用。同時也使得過去建議的長期服藥的維持治療失去了意義,也就不再需要。因此,除菌既安全簡單,效果又明顯,對於符合以上除菌條件的人建議除菌治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除菌中途停葯,沒有完成完全除菌,則很可能導致耐葯菌的出現,使得以後的除菌變得困難。所以,一旦開始除菌治療,一定要謹遵醫囑,完成一周的療程。

雖然除菌成功的人再次出現潰瘍的非常少,但是也不是100%就不會複發。亞洲國家的報告顯示,甚至會有大約10%的人出現新發生的返流性食道炎,或者原有癥狀加重的。另外,除菌後,也有少數人出現肥胖,膽固醇升高,新的生活習慣病等等,雖然少見,但也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作者寫於2014-09-2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原來"母子連心"是有科學依據的!
睡眠不足容易胖?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