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馬爾地夫在海上絲綢之路扮演啥角色?

馬爾地夫在海上絲綢之路扮演啥角色?

近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馬爾地夫,並稱讚「馬爾地夫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同中國歷史淵源深厚」,引發國人對於這顆印度洋明珠的熱切關注。

「馬爾地夫地處印度洋要道,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中方歡迎馬方發揮自身優勢,積极參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方願意同馬方一道努力,推動這一合作倡議願景早日轉化為現實,帶動各國發展繁榮和亞洲整體振興。」

 ——摘選自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馬爾地夫《今晚報》和太陽在線網同時發表題為《真誠的朋友,發展的夥伴》的署名文章

馬爾地夫在海上絲綢之路扮演啥角色?

就像馬爾地夫廣告中所說:「在地球上最後一個樂園裡,只有你和你的愛人,還有馬爾地夫……」在很多人印象中,馬爾地夫最常見的標籤是「蜜月聖地」、「度假天堂」,鮮有人深入它的前世今生,與中國的歷史淵源。

馬爾地夫在海上絲綢之路扮演啥角色?

中國古代史書中的「溜山國」

馬爾地夫是印度洋上一個島國,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自古就是跨國貿易的中轉站。元代航海家汪大淵曾乘商船到過馬爾地夫。他是有歷史記載的造訪島國的第一位中國人。在當地語言中,島嶼被稱為「安它魯(atolu)」。「魯」的發音與「溜」十分近似,所以汪大淵在《島夷志略》中把馬爾地夫群島稱為「北溜」。中國人把馬爾地夫群島稱為「溜山國」或「溜洋國」。

馬爾地夫在海上絲綢之路扮演啥角色?

根據現存資料,鄭和訪問非洲的航線共有三條:從馬爾地夫經亞丁灣至埃及;橫渡印度洋至東非沿岸的木骨都束(今摩加迪沙);經古里、阿丹、哈古角等地沿東非海岸南下至麻林地(今馬林迪)、慢八撒(今蒙巴薩)等地。

馬爾地夫在海上絲綢之路扮演啥角色?

明朝永樂和宣德年間,鄭和率領商船隊兩度到馬,向國王贈送了瓷器和其他禮品。在鄭和留下的航海圖上,標出了幾個主要的島嶼,如官嶼溜、任不知溜、起來溜、已龍溜等。鄭和的隨行人員馬歡所著《瀛涯勝覽》和費信所著《星槎勝覽》中,對馬地理位置、氣候、物產、風俗民情等,都有翔實記載。明朝時,中國人非常熟悉這些島嶼,稱這裡為「伏在水下的山脈」(流沙),並記載了這裡的氣候、地理和風土人情。馬爾地夫國家博物館裡陳列著三件中國明代早期的瓷器,一件是青花龍紋執壺,另外兩件是青花磁碟,其中一隻磁碟是鳳凰圖案,反映了歷史上中馬友好往來和貿易關係。

馬爾地夫在海上絲綢之路扮演啥角色?

首都馬累,半小時走個來回

馬爾地夫首都馬累島,就是當年鄭和船隊來過的官嶼溜,它是馬爾地夫群島中最大的一座海島,也是全國政治、商業和文化中心,位於馬爾地夫群島中部,面積僅為1.87平方公里,人口15萬,是世界上最小也是人口最擁擠的首都之一。儘管是最大海島,但半個小時也能從島的兩端走個來回。

馬爾地夫在海上絲綢之路扮演啥角色?

特產珍貴龍涎香,皇帝最愛

馬歡在他的航海筆記里對這個國家的風土人情有過生動的記錄。當時的溜山國人人信奉伊斯蘭教,民風淳厚,男的膚色微黑,頭上裹著雪白的包頭,腰間系著圍布,婦女則用一塊大布將面部遮得嚴嚴實實。這是典型的阿拉伯穆斯林裝扮。由於四面臨海,島嶼不計其數,當地人以漁業為主,製成的海產品遠銷印度和暹羅等地。馬歡特別提到這裡出產一種奇異的龍涎香,像金銀般昂貴。

香料是鄭和船隊從西洋帶回國內的重要物質,又以龍涎香最為珍貴。而龍涎香其實就是抹香鯨消化道中的一種分泌物,點燃後能散發出濃郁的經久不散的芳香,頗受皇帝和貴族們喜愛。

古人很早就發現以龍涎為香,其香氣恆久,遂作為貢品進獻帝王。由於難得,宮廷內府也視之極珍,多是在宴樂或重要禮儀時焚燒,以此營造一種高貴的氣氛。《樂府詩集》曰:「氤氳龍麝交青瑣,彷彿錫鑾下蕊珠。」就是這一情景的描寫。宋明之際,焚香藝術盛行,龍涎香更是家喻戶曉。《幼學瓊林》曰:「龍涎雞舌,悉是香名。」就連學塾的啟蒙教材也把龍涎香作為一種知識宣教,以便蒙童記誦。中醫亦用來消氣散結,壯陽滋陰,被視為天然香料中的第一品。

馬爾地夫在海上絲綢之路扮演啥角色?

剛被抹香鯨排出體外的龍涎香,色澤淺黑,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變成灰色、白色或黃色。明人文震亨的《長物志》曰:「蘇門答剌國有龍涎嶼,群龍交卧其上,遺沫入水,取以為香,浮水為上,滲沙者次之,魚食腹中刺出如斗者又次之。」古人視新鮮凝結、純度高、手感輕的龍涎香為上品,若是夾有沙子之類的雜質,品質就要略遜一籌,若是被其它的魚吞食又再吐出、含有了不潔物質,就屬於下下之選了。

「七溜八溜,不如福州」

在土著工藝品中,有一種漆器花瓶十分搶眼。漆器圖案是抽象的花草圖案,與其他工藝品明顯不同。有專家指出,這種漆器受到了中國福建漆器的影響。據說這是鄭和船隊中的福州籍水手傳授給當地人的一門技藝。

鄭和船隊中有許多福州船員。當他們遠洋來到溜山國時,一些船員由於生病被留在島上休養。在等待船隊返航期間,一些船員乘坐多尼船,不時造訪有人居住的 8個小島,以此來消遣時光。中國水手按當地人的發音和自己的理解,給8個小島起了簡單易記的名字:沙溜、任不知溜、起來溜、麻里奇溜、加半年溜、安都里溜、加加溜和官嶼溜,總稱「八溜」。他們逐漸與島民建立了聯繫,一些懂得漆器製作的福州籍水手向島民傳授了漆器製作方法。當地藝人就地取材,根據自己的審美觀念製作出了這種漆器。

馬爾地夫在海上絲綢之路扮演啥角色?

由於島上沒有大米和蔬菜,中國水手每天只能吃些魚蝦和帶來的乾糧。長期的單調飲食和枯燥生活讓他們產生了思鄉情緒。所以他們後來凱旋迴鄉時,深有感觸地對鄉親說:「七溜八溜,不如福州。」這句俗語至今還掛在福州人嘴邊上,作為對家鄉的讚美。

中國已是馬爾地夫最大的旅遊客源國

明朝永樂十四年後,馬國王優素福三次遣使來華。後因帝國主義侵略,中馬關係中斷了幾個世紀。 20世紀60年代初,中馬駐斯里蘭卡使節開始往來。1972年10月14日中馬建交,我駐斯大使兼任駐馬大使。至此以後,中馬經貿、旅遊等領域交流合作穩步推進,人員交往迅速擴大,中國連續4年成為馬最大的旅遊客源國。習近平此訪也是兩國建交42年來,中國國家主席首次訪問馬爾地夫,對中馬關係具有劃時代意義。

馬爾地夫在海上絲綢之路扮演啥角色?

作者寫於2014-09-2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除塵滅菌吸甲醛,家中的植物做不到?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