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培養了四位中央委員的母親,教子秘訣只有四個字!

培養了四位中央委員的母親,教子秘訣只有四個字!

如何教育好孩子,永遠是父母最感興趣的話題。今天的故事主人是一位"小腳"婦女,獨自一人培養了四位中共中央委員,想知道她的教子妙"方"嗎?聽我慢慢道來。

葛健豪

她叫葛健豪,原名蘭英,16歲嫁為人婦,丈夫卻迂腐守舊、吸鴉片、娶小老婆,更讓人氣憤的是,為了一筆聘禮,居然要把13歲的女兒賣給一地主做小老婆。護女心切的葛健豪一面不露聲色地與丈夫周旋,一面同兒子蔡和森商量如何幫助蔡暢逃婚。為了子女的前途,年過半百的葛健豪帶著兩個女兒和一個外孫女來到長沙,開啟了另一段傳奇人生。

葛健豪

當16歲的兒子蔡和森結束三年的學徒生活,向她提出想去上學的想法時,她欣然同意並克服重重困難,送他去讀書。蔡和森在學習的過程中與毛澤東等進步青年一道組建新民學會,並成為開闢中國革命新局面的擎天臂柱。

蔡暢

葛健豪認定知識能夠改變人的命運。這位已不年經的母親在支持子女求學的同時,自身也從未泯滅過對讀書的渴求。她不顧自己48歲的"高齡",變賣自己的妝奩、衣物,和自己兒子、女兒和外孫女一起報考縣城學校,蔡家祖孫三代4人進省城求學,曾一時傳為佳話。

李富春和蔡暢

50歲的年紀,對於很多人來說已是風輕雲淡看人生的階段,生活的主題已轉到養生、旅遊、帶孫子。但葛健豪卻作出一個驚人決定,和兒子、女兒等30多位學生一起赴法留學。行前她對送行者說:"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就要活得有意義,我們現在去留學,將來回國就可以干一番救國救民的大事。"她和徐特立成為1600名勤工儉學人員中年紀最大的兩人。在法國,葛健豪又認識了周恩來、鄧小平等人,革命立場也進一步堅定。

在一般人認為該"退休"的年齡,葛健豪卻在異國他鄉創造了四年的留學傳奇。年齡大、記憶差、沒外語基礎,這些困難在50多歲的葛健豪面前都不是個事,因為她相信勤能補拙。四年里,她早起、晚睡、單詞一個一個記,口語一句一句說,最終能用法語對話和閱讀法語報刊了。

法國留學期間,葛健豪除了學習,還積极參加勤工儉學,賺來的錢,除了供自己和兒女們求學,還經常接濟生活窘迫的留法學生,為兒子組建中共海外支部提供經費。

對於兒女的婚姻,作為女權運動先驅的葛健豪自是不講究"父母之命"。在法國留學期間,兒子蔡和森與向警予,女兒蔡暢和李富春結了婚。鄧小平還是蔡暢和李富春的證婚人。

"奇志可嘉"的母親,當然培養出的是"壯志可表"的兒女。在中共"二大"上,蔡和森和向警予夫妻雙雙一起當選中央委員,蔡和森負責宣傳,向警予為中共第一任婦女部長。

1927年春,蔡和森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併兼任中央秘書長。後因叛徒出賣,夫妻先後被敵人殺害。毛澤東稱向警予是"我黨惟一的女創始人"。

鄧小平和蔡暢

蔡暢的丈夫李富春先後當上了蘇區中共江西省委書記、中組部副部長,又兼中央副秘書長和中央辦公廳主任。蔡暢擔任中央婦委書記,1945年當選七大中央委員。

抗戰爆發後,為了減輕黨的困難,葛健豪堅持要留在老家,撫養子孫,過著清貧的生活。

葛健豪去世後,遠在千里之外的延安舉行了追悼會。毛澤東親筆寫了輓聯:"老婦人,新婦道;兒英烈,女英雄。

葛健豪作為一位偉大的革命母親,影響和塑造了四位叱吒風雲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用一生詮釋了教育子女的真諦:做好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兩本正經書 的精彩文章:

廢除法案,逼哭總統,左右大選,美國這一協會真和政府一樣強大?
昔日同窗戰場對決,各為其主:不服,再較量一場?

TAG:兩本正經書 |